科研产出
烟草育苗漂池液中细菌数量变化与防控根腐药剂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烟草漂浮育苗过程中,常发生烟苗根系腐变,影响健壮烟苗的培育和造成育苗业主的极大经济损失。探索致腐原因及其防控措施,可减免育苗业主和烟农的经济损失。【方法】通过测定漂池液中细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利用甲霜·锰锌、农用链霉素和福美双分别对分离鉴定的6种致腐性细菌进行抑菌效果测定,选用盐酸和草酸调节漂池液p H值和漂池液中分别加入3种农药进行防控根腐的试验,并进一步利用具有显著防控效果的药剂在育苗生产中进行试验示范。【结果】漂池液中细菌数量在根腐发生时期显著增加,除福美双对1种致腐菌无抑菌作用外,甲霜·锰锌、农用链霉素和福美双对分离鉴定的菌株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分别用2种酸调节漂池液p H值至5.5、及分别施用甲霜·锰锌、农用链霉素、多肽保等对根腐均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育苗生产中通过4 M HCl调节漂池液的p H值或在漂池中加入甲霜·锰锌,均显示出显著的防控效果。【结论】育苗过程中根腐现象主要由致腐细菌引起,可通过加入农药或调节漂池液p H值的试剂进行防控。


弥渡小菜蛾种群抗药性监测及治理策略
《中国植保导刊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浸叶法对云南弥渡田间小菜蛾种群进行了8种杀虫剂毒力测定,并基于抗药性监测结果,制定了对弥渡县小菜蛾轮换用药和水旱轮作相结合的抗药性治理策略。抗药性监测结果表明,2011年,弥渡菜区小菜蛾种群对丁醚脲、苏云金杆菌敏感,LC_(50)分别为54.64、0.28 mg/L,抗性倍数分别为2.55、1.07;对氯虫苯甲酰胺、溴虫腈中抗,LC_(50)分别为6.37、21.27 mg/L,抗性倍数分别为28.17、53.19;对茚虫威、多杀菌素、高效氯氰菊酯和阿维菌素高抗,LC_(50)分别为69.03、13.75、1 114.41 mg/L和24.50 mg/L,抗性倍数分别为132.74、114.55、313.92和1 224.9。通过抗药性治理,到2014年弥渡菜区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和阿维菌素的抗性倍数明显下降,对氯虫苯甲酰胺由2011年的中抗恢复至敏感水平,对茚虫威由高抗下降至接近低抗水平,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倍数由1 224.9下降到652.75,对丁醚脲和苏云金杆菌处于低抗水平;对溴虫腈的抗性水平年度间变化不大,抗性倍数31.05~53.49,一直处于中抗水平。


三角坐标图法快速筛选农药三元复配剂的最佳配比
《农药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快速获得农药三元复配剂的最佳增效配比。[方法]采用三角坐标图法筛选丁醚脲-苯丁锡-溴虫腈三元复配对朱砂叶螨的最佳配比,并以共毒因子法和共毒系数法评价其增效程度。[结果]丁醚脲-苯丁锡-溴虫腈混剂的增效配方中的单剂含量分别为56%~63%、34%~63%及2%~~6%,其在三角坐标图中形成增效区域,在该区域内进一步评价各相邻配比混剂的毒力,其中配比(30/27/4.5)混剂对朱砂叶螨雌成螨处理后24 h的LC50值为30.53 mg/L,共毒系数为174.79,为该混剂的最佳配比。[结论]三角坐标图法直观反映增效配比区域,便于农药三元复配剂最佳配比的筛选。


构建农药使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方法探讨
《中国植保导刊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开展农药使用风险评价的关键,对指导科学合理用药、科学管理农药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从评价基础性指标、农民对农药的认知与态度的风险评估指标、农药使用行为过程风险评价指标等方面探讨了农药使用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旨在提升对农药使用风险的评估能力,降低农药使用风险,为涉及农药生产、销售、使用和管理的相关人员提供科学系统的分析方法和风险研判指标。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葱姜蒜中12种农药残留量
《西南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同时测定葱姜蒜中12种农药残留量的方法。试样经乙腈提取后,采用氟罗里硅土固相萃取小柱净化,然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12种农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氟罗里硅土固相萃取小柱净化,能有效去除葱姜蒜样品中的色素、油脂等杂质,净化后得到的样液清亮、透明。12种农药在0.005~0.22 mg/kg添加水平下的回收率为81.0%~120%,相对标准偏差为2.33%~16.2%,12种农药检出限为0.003~0.05 mg/kg。


三种药剂对不同品种马铃薯种薯常温和低温贮藏期间病害的防治效果
《保鲜与加工 》 2015
摘要:采用0.5g/kg山梨酸钾、1mL/kg乙醇和10%大蒜提取液分别对"合作88"、"云薯401"和"紫云1号"三个马铃薯品种的种薯进行处理,以清水处理为对照,在低温(5℃)和常温(冬季室温10~20℃)下贮藏90d,研究三种药剂对不同品种马铃薯贮藏期间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品种的耐贮藏性与品种特性有直接关系,在相同处理条件下,三个马铃薯品种之间的发病情况差异显著,"合作88"耐贮性最好,发病最轻,"云薯401"次之,"紫云1号"发病最重;乙醇和山梨酸钾处理对三个品种马铃薯的贮藏病害均没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大蒜提取液对"云薯401"的常温贮藏期间大种薯的病害防治有一定的效果,而对"合作88"和"紫云1号"马铃薯的贮藏病害无明显抑制作用。


蔬菜中16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气相色谱快速测定
《西南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介绍了蔬菜中16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测定方法。样品中残留的农药经乙腈提取过滤后直接注入气相色谱仪中,经毛细管柱分离,用火焰光度检测器(FPD)同时测定16种有机磷类农药残留量。结果表明,在标准溶液中加入4.5 m L饱和Na Cl溶液,可消除由于农药水溶性问题而带来的系统误差。在大白菜、青椒、番茄、黄瓜中添加农药浓度为0.05~0.20 mg/kg时,16种农药的平均回收率为82.8%~105%,相对标准偏差0.61%~9.89%,方法检出限0.006~0.020 mg/kg。方法测定速度快,40min内完成样品的全部测定工作;方法还具有操作简单、试剂用量少以及准确度、精密度和灵敏度高等优点。


桑粉虱的田间消长动态及防治药剂筛选
《农药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桑粉虱在田间的消长动态,并筛选有效防控药剂。[方法]采用5点取样法连续2年调查桑粉虱在云南省常用栽培品种云桑2号、农桑14号和湖桑32号上的种群发生动态,并以药膜法测定了13种常用杀虫剂对桑粉虱成虫的室内毒力。[结果]桑粉虱成虫在4月中旬零星出现并开始增长,7—9月成虫数量大,3个桑树品种的桑粉虱发生量顺序为云桑2号>农桑14号>湖桑32号;13种杀虫剂对桑粉虱成虫室内毒力由高到低依次是灭多威>虫螨腈>辛硫磷>毒死蜱>阿维菌素>苦参碱>呋虫胺>吡虫啉>印楝素>吡蚜酮>多杀霉素>噻嗪酮>虫酰肼。[结论]桑粉虱主要发生期为7—9月份,更趋向于云桑2号,可选择使用灭多威、虫螨腈、辛硫磷、毒死蜱、苦参碱、印楝素等防治桑粉虱。


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蔬菜中41种农药残留
《色谱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建立了蔬菜中常见的隐性农药、禁限用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检出率较高的41种农药残留的测定方法。蔬菜样品用1%(v/v)乙酸-乙腈溶液提取,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净化后直接进样分析,采用正、负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优化后的QuEChERS、色谱和质谱条件下,41种农药在1.0~1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大于0.999,检出限为0.003~1.00μg/kg,不同基质中的平均回收率范围为74.1%~120.4%,相对标准偏差(RSD)范围为2.8%~11.9%。该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净化效果好,可用于蔬菜中41种农药的快速测定,为蔬菜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关键词: QuEChERS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农药 蔬菜 残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