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Pesticides(模糊匹配)
101条记录
滇红茶区假眼小绿叶蝉动态监测下全年防控模式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结合云南省凤庆县茶园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Gothe)]的全年动态监测,采用4种绿色防控模式对茶园假眼小绿叶蝉防控效果展开研究,并进行成本核算。分别在6月16日、6月24日、7月22日假眼小绿叶蝉发生的3个高峰期用2次植物源生物农药及1次化学农药进行防控。结果表明,综合3次用药的防控效果以及经济效益,推荐最佳防控模式为修剪+石硫合剂封园+蓝板+生物农药(0.6%鱼藤酮450倍稀释液)+化学农药(6%乙基多杀霉素1 000倍稀释液),在该模式的防控下3次药后7 d平均校正防效分别为78.85%、64.650%、76.20%,比常规防治分别增加25.11、41.63、22.68个百分点,产值比常规防治增加2 100元/hm2,产投比为14.6。

关键词: 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Gothe)] 动态监测 农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拟除虫菊酯农药残留检测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已发展成为全球应用最广的第三大新型杀虫剂,因其具有广谱杀虫、高效、低毒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在农业虫害扑杀、城市景观维护和家庭害虫防治,这也使得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在食品和环境中残留,直接或间接进入人体体内,严重危害到人类健康,迫切需要对食品和环境中的拟除虫菊酯类化合物进行监测.本文系统介绍了近五年关于拟除虫菊酯类化合物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包括固相萃取、分散固相萃取、磁性固相萃取、分子印迹微萃取、搅拌棒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等,综述了拟除虫菊酯类化合物的各种检测方法,包括液相色谱检测法、气相色谱检测法、液相色谱-质谱检测法、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法、免疫分析法等,并对拟除虫菊酯类化合物的样品前处理和分析检测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 拟除虫菊酯 农药残留 杀虫剂 样品前处理 检测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氨基功能化石墨烯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水样中7种有机磷农药残留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9

摘要:目的建立氨基功能化石墨烯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水样中7种有机磷农药残留(硫线磷、地虫硫磷、氯唑磷、甲基毒死蜱、磷胺、喹硫磷和苯线磷).方法水样中残留的有机磷农药用25 mg氨基功能化石墨烯富集,用6mL丙酮洗脱,然后使用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gas chromatography-flame photometric detector,GC-FPD)测定.对气相色谱条件和影响萃取效率的多种因素进行优化.结果在优化的条件下, 7种有机磷农药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系数为0.9905~0.9988,检出限为0.025~0.04μg/L,定量限为0.08~0.12μg/L.氨基功能化石墨烯对7种有机磷农药的富集倍数为183倍~307倍,萃取率为45.8%~76.8%,3个浓度添加水平(1、5.0、50μg/L)的加标平均回收率在70.0%~105%,相对标准偏差为7.98%~14.5%.结论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准确度和灵敏度高、试剂用量少等特点,适用于水样中7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关键词: 氨基功能化石墨烯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法 有机磷 农药残留 水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主要瓜类蔬菜生产中农药危害因子分析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9

摘要:目的为了掌握云南省主要瓜类蔬菜生产中农药残留情况。方法于2018年采集云南省瓜类蔬菜主要种植的5个地州16个县市的90份瓜类蔬菜,对64种农药的残留量进行检测,并以GB 2763-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为依据,分析云南省主要瓜类蔬菜生产中农药危害因子。结果在90份瓜类蔬菜样品中,检出12种农药品种,超限量样品为1份,禁用农药久效磷和毒死蜱有检出。结论云南省主要瓜类蔬菜的农药污染水平较低,但在农药市场的监督管理和引导种植户农药使用上有待加强。

关键词: 云南 瓜类蔬菜 农药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菜青虫杀虫剂的制备方法及防治效果

湖北农业科学 2019

摘要:以虎掌草、青蒿、黄花烟的浸提液和石灰水、食盐水为材料,按照适宜的质量配比,连续2年对菜青虫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虎掌草母液、青蒿母液、黄花烟叶母液、石灰水、食盐水、清水按质量比4:2:2:1:1:6、4:2:0:1:1:8、4:0:2:1:1:8、0:4:2:1:1:8的比例配合,防效分别为82.7%~89.8%、38.3%~42.0%、41.0%~45.4%、52.9%~56.4%。综合2年田间平均防治效果,虎掌草母液、青蒿母液、黄花烟叶母液、石灰水、食盐水、清水按质量比4:2:2:1:1:6的比例配合,防效显著,防治效果最好,已获国家发明专利。

关键词: 菜青虫 杀虫剂 药效试验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种杀虫剂对滇东白背飞虱种群的毒性及其田间药效

生物安全学报 2019

摘要:【目的】为持续有效防控白背飞虱,研究云南东部白背飞虱种群对常用5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及药剂的田间防治效果。【方法】采用室内稻茎浸渍法测定白背飞虱种群对5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同期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评价5种杀虫剂对白背飞虱种群的防治效果。【结果】与敏感种群比较,噻虫嗪、噻嗪酮、吡虫啉、吡蚜酮和毒死蜱对滇东白背飞虱种群的LC_(50)分别为0.208、0.459、0.608、3.108、1.256 mg·L~(-1),抗性倍数分别为2.2、10.4、5.6、6.5、5.3倍;白背飞虱对噻虫嗪无抗性,对吡虫啉、吡蚜酮和毒死蜱为低水平抗性,对噻嗪酮为中等水平抗性;5种杀虫剂药后1、5和10 d对白背飞虱种群的田间防控效果均有显著差异。除了吡蚜酮外,其他药剂的防效均在80%以上,其中以吡虫啉和噻嗪酮的持续期较长,药后10 d仍在90%以上;噻虫嗪和吡虫啉药后1和5 d的防效达90%以上;吡蚜酮药效在供试药剂中防效最低,在64.88%~77.82%之间。【结论】滇东师宗白背飞虱种群对噻嗪酮为中等水平抗性,对吡虫啉、吡蚜酮和毒死蜱均为低水平抗性,对噻虫嗪无抗性,田间防控效果以吡虫啉和噻嗪酮为最好。建议滇东稻区可以使用吡虫啉和噻嗪酮药剂防控白背飞虱,注意控制吡蚜酮的使用次数与用量。

关键词: 白背飞虱 杀虫剂 敏感性 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叶斑病防控药剂及关键施用期的综合效应分析

中国南方果树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明确香蕉叶斑病防治药剂的使用方法,开展了11种药剂、6种药剂组合和丙环唑3种剂型的防效和使用安全性的评价。结果表明,11种药剂在香蕉现蕾前1个月施用对叶斑病的防效较高,均高于71.4%;现蕾时施药的防效较低,最低为57.3%。C2(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苯醚甲环唑)处理为最优组合,防效为76.5%,成本为312.0元/hm2。丙环唑3种剂型的防效差异不显著,对幼果有药害。香蕉叶斑病的防治,现蕾前1个月为最佳防治时期,药剂可选择保护性和治疗性药剂组合使用,现蕾后至套袋前避免使用乳油剂型的农药,如丙环唑、戊唑醇和氟硅唑等。

关键词: 香蕉叶斑病 药剂 防效 幼果安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形式和密度对燕麦白粉病的影响及药剂筛选

西南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索有效防控云南省燕麦白粉病的栽培措施,筛选交替使用的防治药剂。【方法】以定莜9号和坝莜1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开展种植形式塘播(B1)、条播(B2)、撒播(B3)和种植密度90 kg/hm~2(M1)、105 kg/hm~2(M2)和120 kg/hm~2(M3)对燕麦白粉病发生危害的影响研究及40%嘧菌·乙嘧酚悬浮剂、30%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悬浮剂、50%苯醚·丙环唑乳油、28%丙环·嘧菌酯悬浮剂、30%己唑·嘧菌酯悬浮剂5个复配药剂防治效果试验。【结果】在不同种植形式下,定莜9号和坝莜13号的白粉病病情指数(DI)均呈DI_(B1)药剂第1次药后7 d的防效为26.97%~63.82%,第2次药后7 d防效为47.36%~81.23%,第2次药后14 d的药效为56.90%~81.88%。【结论】采用塘播种植形式和稀植能有效控制燕麦白粉病的发生危害,参试药剂2次施药后防治效果均较好,无药害现象,生产中可交替使用。研究结果可为防控云南省燕麦白粉病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种植形式 种植密度 燕麦 白粉病 药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溴氰菊酯在烟草上的使用安全性评价研究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8

摘要:目的了解昆明烟草生产投入品溴氰菊酯的安全性。方法在烟草上使用7.5 g.ai/hm~2(商品量300 m/hm~2)和12.5 g.ai/hm~2(商品量500 mL/hm~2)2.5%溴氰菊酯乳油,使用气相色谱仪检测初烤烟叶中的溴氰菊酯残留量,并应用农药残留风险的评估方法分析溴氰菊酯在烟草上使用的安全性。结果药后20 d初烤烟叶中溴氰菊酯残留量低于1 mg/kg(0.89~0.94 mg/kg),随着施药浓度的增加,溴氰菊酯残留量无显著累积性;溴氰菊酯最终残留量为1 mg/kg时,安全性达到375倍,农药长期膳食暴露量的贡献率(contribution rate,R)为0.98(R<1),R值越小,说明安全性越高。结论溴氰菊酯最终残留量小于1 mg/kg时,溴氰菊酯对吸烟人群的影响在安全范围内。

关键词: 烤烟 溴氰菊酯 农药残留 安全性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杀虫剂对蜜蜂行为与生理影响研究进展

农药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蜜蜂是一种资源共享、分工明确的典型的社会型昆虫,是重要的授粉昆虫,对农业生产和全球的生态起重要作用。近几十年来,杀虫剂的广泛使用对蜜蜂造成了严重影响。从杀虫剂的种类及其作用机理,对蜜蜂行为与生理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评价杀虫剂对蜜蜂的影响提供参考。

关键词: 蜜蜂 杀虫剂 行为 生理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