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云南稻种资源低温耐贮性初步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1991
摘要:对冷库贮藏八年半的云南稻种资源428份进行发芽力试验.利用M_(24)微机对所得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显示这428份云南稻种的平均发芽势为60.29%,平均发芽率为72.43%;品种的发芽势与发芽率呈极显正相关r=0.9042;不同类型的发芽力差异显著.由此可看出其低温耐贮性,籼稻和粘稻分别好于粳稻和糯稻,粳陆稻好于粳水稻;籼亚种的低温耐贮性普遍较好,粳水稻的耐贮性最差.最后,就云南稻种不同类型耐贮性差异的成因展开讨论,提出云南稻种各类型的冷库宜贮年限的设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品种抗条锈性多样化的选择利用
《西南农业学报 》 1991
摘要:用云南省小麦条锈菌优势菌系条中23号、条中25号、25—1及25—2分别在59个小麦品种(系)的苗期及成株期进行人工接种.排除苗期及成株期对四个菌系表现高度抗病的品种(系)之后,其余品种根据成株期的抗性公式作抗性分类,每一类型以其成株抗性公式中的抗毒性指数为指标进行筛选,抗毒性指数值≥0.5的类型均可入选.对入选类型进行抗性多样化的组配,按菌系计算每一组配毒性公式中的毒性指在任一组配中凡四个菌系的毒性指数值均≤O.5时即可入选.计算入选组配在每一菌系内成株感染苗期菌源的关系指数,关系指数值最小的组配被认为是抗性多样化的较佳组配.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抗性多样化 抗性公式 毒性公式 抗毒性指数 毒性指数 关系指数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粳稻栽培品种的稻瘟病垂直抗性分类及鉴别菌系选择的初步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1990
摘要:1983~1989年对云南粳稻品种进行了稻瘟病垂直抗性基因型的鉴定研究。通过对1000余份云南菌株的鉴定和稳定性选拔,初筛了一套适合于粳稻品种的鉴别菌系,用此鉴别菌系接种227个云南粳稻栽培品种进行垂直抗性分类,结果可划分为Ⅰ—Ⅶ群,18个型。属I—1、Ⅱ—1、Ⅲ—1、Ⅳ—1、V—1型的品种分别持+、P_i—a、P_i—i、P_i—k、P_i—km基因,共177个品种,占78%。除Ⅵ—1、Ⅶ—1、Ⅶ—2,Ⅶ—3型外,各群其它类型的品种可能还持有其它的抗性基因。 另外,用日本鉴别菌系接种的结果虽然可划分为A—J群,但日本菌株对许多品种的反应不明确,获得的信息量少,推定不明的品种约占6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束顶病的酶联免疫吸附检测
《西南农业学报 》 1990
摘要:采用台湾的抗香蕉束顶病毒(BBTV)单克隆抗体和澳大利亚的抗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双抗体夹心法(DAS)测定了云南个旧市黄草坝的病株。结果表明,用此法能成功地检测到BBTV。同时比较了病株茎和叶片的测定结果,茎中的病毒含量高于叶片中的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