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早熟工业大麻杂交新品种云麻3号选育
《中国麻业科学 》 2014
摘要:云麻3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于2006年以云南(滇南)农家品种母本、高纬度地区外引品种W1为父本,利用杂种优势组配育成的早熟籽纤兼用型工业大麻杂交品种,全生育期约120天,THC含量平均为0.13%,2004-2006年品比试验和多点试验结果,麻籽平均产量1560kg/hm2,纤维平均产量约1905kg/hm2。轻感叶霜霉病和褐斑病,抗倒伏性和抗旱性强。适宜于云南省纬度23°N以北、海拔1500-2300地区种植,在高纬度的内蒙籽用种植也能表现较好的适应性。


不同花粉对越冬蜜蜂群势和存活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花粉对越冬蜜蜂群势和存活率的影响。在云南西部冬季缺少粉源的野坝子花期,选取本地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越冬蜂群18群,随机分为2个试验组(A组和B组)和1个对照组(C组),每组设6个重复。A组:补饲天然花粉,B组:补饲人工代用花粉,C组:不补饲花粉。试验期为120 d。结果表明:蜜蜂对天然花粉、人工代用花粉均有采食行为,蜜蜂更喜欢采食天然花粉;补饲2种花粉均能促进越冬蜜蜂群势增长,并提高存活率(P<0.05);天然花粉促进蜜蜂群势增长和存活率的作用优于人工代用花粉,但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得出,天然花粉和人工代用花粉均可促进越冬蜂群的繁殖,并延长蜜蜂个体的寿命,二者均可作为越冬蜜蜂的饲粮。


云南蒙自地区葡萄白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4
摘要:葡萄白腐病(Coniothyrium diplodiella)又名穗烂,是葡萄生产上重要病害之一,也是蒙自地区经常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此病在高温多雨季节,特别是有冰雹年份易于流行[1]。在多雨年份常和炭疽病并发流行,造成很大损失。一般年份因葡萄白腐病造成的损失为10%~25%,严重年份可在60%以上[2]。尤其是挂果量大、偏施氮肥的地块,损失更大,所以做好此病的防治工作迫在眉睫。


地方品种“老班章”老树茶HPLC指纹图谱分析
《湖南农业科学 》 2014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云南地方品种"老班章"老树茶主要化学成分的指纹图谱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乙腈—甲醇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的方法,茶样化合物的各种组分可得到良好的分离;通过对5个样品HPLC图谱的分析,共确定了7个色谱峰作为"老班章"老树茶的特征指纹峰,其出峰顺序依次为没食子酸(GA)、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右旋儿茶素(C)、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各茶样的内含成分高低差异较大,但均有稳定的出峰时间和峰面积,重复性较好。


怒江流域杜果种质资源果实性状评价与分析
《热带农业科学 》 2014
摘要:2005~2011年,对怒江流域卡亡果种质资源进行收集及鉴定评价(主要包括果实形状、果实重量、果皮颜色、果肉颜色、胚性、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和风味等).结果表明:在调查的50份卡亡果种质资源中.无论是从果实的大小、颜色、胚性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优良的种质资源:在市亡果果实品质性状间相关性分析发现.单果重、果实长度、果实宽度、种子长度间的相关系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可食率和种子重量间的相关系数呈显著正相关,可溶性固彤物除与果宽和果厚呈显著负相关外,与其他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均未呈现显著相关.怒江流域卡亡果种质资源存在着丰富的优异性状,这些优异性状为杧果的品种选育及品种改良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云南花生丛枝植原体16S rRNA和核糖体蛋白基因序列分析
《植物病理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植原体16S rRNA基因及核糖体蛋白基因(ribosomal protein,rp)通用引物对发生在云南元谋的花生丛枝病病株DNA进行PCR扩增,并对扩增片段进行序列测定。扩增获得的云南元谋花生丛枝植原体(PnWB-YNym)16S rDNA、16S-23S rDNA和23S DNA片段总长1 806 bp,rp基因扩增片段长1 171 bp。云南株系与来源于台湾和海南的花生丛枝植原体均有较高同源性。比较16S rDNA片段,发现云南株系在5个位点上与来自台湾或海南的株系存在碱基差异,其中有1个位点的差异是云南元谋株系特异的;再分别比较核糖体蛋白rplV-rpsC 2个基因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发现云南株系rpsC编码的第194位氨基酸与台湾和海南的株系存在差异。经16S rDNA片段系统进化及iPhyClassifier在线分析,表明PnWBYNym在分类上属于16SrII-A亚组成员,与候选种‘Cand/datus Phytoplasma australasiae'相关;基于rp基因构建的系统进化树表明,PnWB-YNym与16SrII-A亚组各成员聚为同一亚进化支(iii)。
关键词: 云南元谋花生丛枝 植原体 16S rDNA 核糖体蛋白基因 序列分析


LC-MS/MS法同时测定滇龙胆中4种苯甲酸酯类成分
《中成药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LC-MS/MS法同时测定滇龙胆中抗老年痴呆的4种主要成分gentiside A,gentiside J,gentiside B,gentiside K的量。方法使用岛津LC-MS/MS 8030液质联用仪,色谱柱为Shim-pack XR-ODSⅢ(75 mm×2.0 mm,1.6μm);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等度洗脱;离子源为电喷雾电离源(ESI),采用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结果Gentiside A,gentiside J,gentiside B,gentiside K分别在39.0~444.4μg/m L、39.0~444.4μg/m L、59.0~444.4μg/m L、26.0~444.4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8 9~0.999 6;所测的滇龙胆根部中,4种苯甲酸酯类成分的含有量分别为0.284、0.358、0.654、0.267 mg/g;加样回收率为98.1%~102.6%,RSD为0.7%~1.7%。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好、精密度高,可用于滇龙胆中苯甲酸酯类成分的检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