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335条记录
茶树CsAP2基因的全长cDNA克隆与序列分析

茶叶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c DNA-AFLP技术研究了紫娟茶树幼嫩叶和成熟叶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获得在幼嫩叶中高表达的差异片段TDF(Transcript derived fragment),再利用RACE方法首次从茶树中克隆了APETALA2(AP2)转录因子基因的全长c DNA,其开放阅读框编码518个氨基酸,含有2个AP2结构域,与多种植物APETALA2蛋白具有高度同源性,属于AP2亚族,命名为Cs AP2。茶树APETALA2(AP2)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茶树花发育调控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茶树 APETALA2转录因子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和赤霉素处理对桑芽萌发的影响

北方蚕业 2014

摘要:为了查明云南蒙自地区湖桑32号发芽较晚的原因,利用桑树春季剪伐下来的枝条,进行低温和赤霉素处理试验。结果表明:低温可以促进桑芽的萌发,低温时间越长,萌芽所需要的时间就越短;不同温度下存放的桑枝,萌芽情况也不同;20mg·L-1、50mg·L-1、100mg·L-13个不同处理浓度的赤霉素均对桑芽的萌发起到了促进作用,其中以20mg·L-1和50mg·L-1效果较好;通过对不同处理下发育进程的调查比较发现,桑芽一旦进入膨芽期,其后的发育进程基本无差异,说明制约桑芽萌发的主要生理进程是在萌芽期之前。

关键词: 桑芽 萌发 低温 赤霉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pH值和贮藏方式对大喇叭杜鹃花粉萌发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固体培养基培养法研究了培养温度、pH值和贮藏方式对大喇叭杜鹃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温度对大喇叭杜鹃花粉萌发的影响较大,25~30℃下培养,大喇叭杜鹃花粉的萌发生长较好,且以25℃最佳;花粉在外源pH值为4~6的条件下能够正常萌发,且最适合其萌发的pH值为4.5~5.0,萌发率达87%;室温、4℃、-18℃等3种贮藏方式中以-18℃的贮藏效果最佳,贮藏4个月后的花粉萌发率仍有68.3%。

关键词: 大喇叭杜鹃 花粉萌发 温度 pH值 贮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室建设地区的选择

云南农业 2014

摘要:温室是一种抗逆栽培的生产设施,因此与气候条件非常密切。从温室生产的实际过程来看,与光、温、气、水、土等几大环境要素关系极大。温室生产应结合以上几大环境要素选择地点,其中最主要的是光、温两大环境要素条件。对于光、温都不能达到作物生长要求的地区就没有必要开展温室生产,特别是在冬春季光照资源很差的地区不适宜发展温室,虽然也可以采取补光措施,但由于能源消耗太大,在经济上不合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块茎蛾对几种茄科植物的嗜食性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单寄主和多寄主不同选择压力下,进行了马铃薯块茎蛾对马铃薯、烟草、番茄、茄子、辣椒、蔓陀萝、龙葵7种茄科寄主植物的嗜食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单寄主或多寄主选择压力下受害最严重的是烟草和马铃薯,其次是茄子、曼陀罗、番茄和辣椒,但对龙葵不危害;马铃薯块茎蛾对寄主有较明显的选择性,在供试的7种茄科植物中,烟草、马铃薯、茄子为最敏感寄主植物(PI>0.2),为马铃薯块茎蛾嗜食作物,曼陀罗、番茄为次敏感寄主植物(0.2>PI>0.1),辣椒、龙葵为不敏感寄主植物(PI<0.1)。在相同条件下用上述几种寄主作物饲养马铃薯块茎蛾完成1个世代的历期差异较大,马铃薯为32~40 d、烟草为28~37 d、茄子为30~40 d、曼陀罗为35~45 d、番茄为35~45 d,辣椒苗、龙葵饲养未能完成世代。

关键词: 马铃薯块茎蛾 嗜食性 单寄主 多寄主 选择压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川续断种子适宜萌发条件的研究

中药材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川续断种子萌发的适宜条件。方法:通过室内模拟试验,采用不同培养温度、光照和黑暗、不同土壤含水量、不同覆土厚度对川续断种子萌发的影响,测定其萌发率,观察萌发动态。结果:川续断种子最适宜萌发的温度是20℃,种子萌发对光照敏感,种子萌发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10%,最适宜的覆土厚度为1.0 cm。结论:川续断种子萌发的适宜条件为20℃的光照环境、土壤含水量10%、覆土厚度为1.0 cm。

关键词: 川续断 种子 萌发 适宜条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滇南中蜂自然蜂王与人工蜂王的初生重比较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育种过程中不同条件对滇南中蜂蜂王初生重的影响,优化滇南中蜂蜂王的选育方法,试验比较了蜂群内自然繁殖的蜂王与人工培育的蜂王的出生率和初生重。结果表明:不同组间幼虫成活率相同时,蜂王的出生率无明显差异;自然蜂王的初生重为(0.159 1±0.020 3)g,人工蜂王的初生重为(0.126 1±0.008 7)g,自然蜂王的初生重与人工蜂王的初生重相比高26%,且差异显著(P<0.05)。

关键词: 滇南中蜂 初生重 自然育王 人工育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怒江干热河谷杧果种质资源的表型和AFLP遗传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表型和AFLP标记,对怒江干热河谷57份杧果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表型性状分析结果表明:8个表型性状在不同的种质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16.98%~61.50%,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3.975,其中单果重变异较大。AFLP分析结果显示:57份种质共产生1098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032条,多态性比率为94.0%,相似系数在0.55~0.82之间。AFLP聚类分析结果及主成分分析结果均表明种质间具有复杂的遗传关系,且怒江干热河谷杧果种质的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表型性状聚类和AFLP分子标记聚类分析的结果相对一致,均能较准确地将优势类群聚在一起,且表明57份杧果种质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关键词: 杧果 AFLP 遗传多样性 怒江干热河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桔梗PgF3′5′H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RT-PCR结合RACE技术,从中国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s)花朵中分离克隆了1个类黄酮-3′,5′-羟基化酶(flavonoid-3′,5′-hydroxylase,F3′5′H)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PgF3′5′H(GenBank登录号JQ403611)。PgF3′5′H基因全长1 787bp,包含1个编码532个氨基酸长为1 599bp的开放阅读框。蛋白序列比对显示,PgF3′5′H基因蛋白与其他物种的F3′5′H蛋白有很高的相似性,包含有CYP基序、Ⅰ螺旋区和血红素结合区等保守性序列,以及一段类似于风铃草F3′5′H蛋白的9个氨基酸的特殊区。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PgF3′5′H的表达量随着花朵发育和花色素的出现而呈递增趋势,在花发育第四阶段的蓝色花蕾中达到最高,而在叶中不表达。研究推测,PgF3′5′H基因可能在中国桔梗蓝色花色素的生化合成途径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中国桔梗 类黄酮-3′,5′-羟基化酶基因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杧果新品种-云热-5006

中国果业信息 2014

摘要:"云热-5006"杧果是从"三年杧"中选育出的实生变异新品种.2012年12月通过云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该品种果实椭圆形,成熟果皮黄色,果粉中等,果皮厚0.107 cm;果肉金黄色,平均单果重384.8 g,可食率84.98%,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74%,总糖含量13.09%,维生素C含量93 mg/kg,品质优.植株树势中等,树冠圆头形.嫁接后第2年少量挂果,平均每公顷产量可达4.488 t,盛果期平均每公顷产量达24 t以上,无大小年现象.

关键词: 每公顷产量 林木品种审定 总糖含量 可食率 平均单果重 圆头形 大小年现象 皮厚 花芽分化 干热河谷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