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曾亚文(精确检索)
作者:杨涛(精确检索)
作者:普晓英(精确检索)
作者:杜娟(精确检索)
作者:杨树明(精确检索)
67条记录
水稻大白稻F_7世代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合系41×大白稻的杂交后代F7为材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法研究了该群体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化规律。研究表明:①株高、穗颈长、穗下节长和剑叶长4个性状的次数分布呈正态,而穗长、实粒数、总粒数、结实率的次数分布呈明显的偏态分布,均属数量性状遗传;②对F7进行选择时,株高、穗颈长、穗长、结实率的遗传潜力最大,可作重点选择,其次为穗下节长、剑叶长和总粒数,而对实粒数的选择遗传进展将很小;③该群体的株高、穗颈长、总粒数、结实率具有中等以上的遗传变异系数和遗传进度,对其选择有一定的效果;④该群体的主要农艺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尤其实粒数与结实率,穗下节长与穗颈长、株高、穗长、剑叶长,穗长与株高、总粒数,株高与穗颈长间呈极显著相关关系。

关键词: 水稻 大白稻 农艺性状 遗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态下云南稻核心种质孕穗期耐冷性状的表型多样性差异

生态环境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504份云南地方稻核心种质为材料,在昆明自然低温平均18℃(冷害)和新平27℃(正常)条件下进行孕穗期耐冷性状的表型多样性生态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在3种生态环境下,云南稻核心种质11个耐冷性状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等参数存在一定差异,总趋势呈现籼稻(Indica)不同环境间这3个特征值差异较粳稻(Japonica)明显;弱耐冷系统群差异较强耐冷系统群明显。(2)不同环境间11个耐冷性状Shannon-weaver遗传多样性指数存在明显差异,体现为正常环境高于冷害环境,粳稻(Japonica)高于籼稻(Indica),强耐冷材料高于弱耐冷材料。这种差异主要由剑叶长、穗颈长、穗下节长、1~2节长、穗长、主穗实粒数和结实率等7个耐冷性状差异所致。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核心种质 生态差异 耐冷性状 表型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磷胁迫下云南粳稻强耐低磷杂种后代及群体的遗传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严重缺乏有效磷的酸性红壤开展合系41×大白稻强耐低磷杂种后代及重组近交系(RILs)的遗传特性研究,以期明确低磷胁迫下杂种后代的耐低磷特性的表达,为磷高效水稻种质资源的定向改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①低磷胁迫下,F3、F4分离群体的株穗质量与地上干物质量、穗长、总粒数呈极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较高;RILs群体的相对株穗质量与地上干物质量、总粒数、实粒数、穗长呈极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也较高。RILs磷高效株系的筛选中应对这几个性状充分重视。②株穗产量分布曲线各世代均呈连续性变异,各世代符合正态分布或偏态分布,表现出典型的数量性状特征。③主基因多基因分析表明,株穗质量主要受2对主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为68.21%,该组合具有较好的利用前景。

关键词: 耐低磷 株穗产量 杂种后代 RILs 遗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稻核心种质F_2主要形态性状变异及地理生态研究

生态环境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种质资源是水稻育种的重要基因来源。掌握育种材料遗传背景信息,可为发掘优异种质,选育优良性状新品种提供依据。以548份云南稻核心种质和云南主栽籼稻品种滇屯502(Oryza satica)、粳稻品种合系35(Oryza satica)配制的杂种F2(498份)为材料,采用群体遗传学的方法,研究云南稻核心种质杂种F2代的11个形态性状的综合变异系数、遗传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及其地理分布。结果表明:(1)F2存在明显的性状分化和遗传变异,以有效穗、穗颈长、穗下节长、每穗实粒数、秕粒数、总粒数和结实率的综合变异系数高,遗传多样性丰富;(2)滇西南(临沧、思茅、德宏、西双版纳)和滇东南(文山、红河)的材料在表型性状上存在更大的分化,综合变异系数高、遗传多样性丰富;保山、昭通、曲靖次之;怒江、丽江、迪庆、大理最低。

关键词: 地方品种 形态性状 遗传多样性 地理生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啤饲兼用型大麦新品种云啤4号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08

摘要:云啤4号是从澳选3号和哈林顿杂交后代中选育出来,在云南试验示范中表现高产优质、株高适中、千粒重高、熟相好、抗条纹病;该品种在保证基本苗的前提下抗旱性和耐冷性相对较强,耐瘠能力也较强。适于云南海拔1 200~2 100 m的一些地区作为啤饲兼用型大麦推广,注意高肥水条件下防止倒伏和采用相应的栽培技术提高分蘖成穗率获得高产。

关键词: 优质 啤饲兼用型 大麦 云啤4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稻核心种质F_2世代形态多样性鉴定与分类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云南稻作遗传基础狭窄和地方稻种难以利用等问题,以548份云南稻核心种质和云南主栽籼稻品种滇屯502、粳稻品种杂合系35配制的杂种F2(498份)为材料,按籼粳间、稻作区间进行云南稻核心种质杂种后代形态多样性鉴定与分类研究.结果表明:1)杂种F2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结实率、实粒数、秕粒数、穗颈长等性状都表现出较大的变异,平均多样性指数也较高.2)籼粳间、稻作区间单一性状变异趋势基本一致,但多样性指数存在一定差异.3)通过聚类分析,可将供试材料划分成4个性状不同的类群,各类群的形态性状差异明显,有利于育种目标的选择.

关键词: 核心种质 云南地方稻种 形态多样性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源地云南稻核心种质主要形态性状的遗传特征

生态环境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揭示云南稻核心种质资源特性、遗传变异特点,对资源的合理利用,指导育种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以541份云南稻核心种质为材料,在昆明地区生态条件下对其11个形态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的11个形态性状广义遗传力在65%~96%之间,穗颈长、实粒数、秕粒数和结实率的遗传力最大,且均表现出较大的遗传变异,选择潜力较大;同一性状的遗传差异籼粳间不明显,而稻作区间则存在一定差异。利用本群体进行新品种选育时,应考虑各形态性状的表现特点和遗传潜力大小。对穗颈长、实粒数和结实率系统选育时,滇中一季籼稻粳稻区、滇南单双季籼稻区和南部边缘水陆稻区3个稻作区的材料选择效果较好。

关键词: 核心种质 形态性状 地方品种 遗传参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合系35×老来红联合世代耐低磷性状主基因加多基因遗传研究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磷高效水稻培育是提高土壤潜在磷利用效率的一种途径,用云南主栽粳稻品种合系35与云南稻种核心种质耐低磷特性极强老来红配制P1,P2,F1和F2世代,在云南省农科院(海拔1916 m)种植两处理(有效磷质量比6.26 mg/kg,有效磷40 mg/kg)耐低磷鉴定,采用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研究了水稻的分蘖、株穗重和总干重3个耐低磷指标性状的遗传,结果表明,分蘖、株穗重和总干重3个耐低磷指标性状在这个组合中都表现为一对主基因加多基因遗传和多基因遗传2种遗传模式.

关键词: 耐低磷特性 分蘖 株穗重 总干重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遗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稻核心种质F_2主要形态性状遗传表现及相关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548份云南稻核心种质和云南主栽籼稻品种滇屯502、粳稻品种合系35配制的杂种F2(498份)为材料,在昆明地区生态条件下,对杂种F2世代的主要形态性状的遗传参数和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该群体的穗颈长、每穗实粒数、秕粒数和结实率的遗传力最高,且均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变异,选择潜力较大。②该群体各形态性状的遗传变异度不同。利用本群体进行新品种选育时,除应考虑各形态性状的表现特点和遗传潜力大小外,还应考虑籼粳的遗传差异和特点。③形态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粳稻性状间的相关性明显高于籼稻,对F2粳稻进行早期世代间接选择的效果强于籼稻。

关键词: 地方品种 形态性状 遗传参数 相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粳稻核心种质杂种后代孕穗期耐冷性研究

生态环境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36份云南地方粳稻核心种质和云南主栽粳稻Oryza satica品种合系35配制的杂种F5、BC1F4、BC2F3和BC3F2为材料,在昆明自然低温平均17.8℃(冷害)条件下,对亲本及其后代进行孕穗期耐冷性研究。结果表明:①亲本耐冷性状间的相关性明显高于其杂种后代,不同世代间总体趋势为随着回交世代增加其性状间相关性减弱。在亲本及其杂种后代间耐冷指标性状穗颈长、穗下节长、每穗实粒数、每穗秕粒数与结实率均呈较高的(≥0.370)极显著(n=236,R0.01=0.181)相关。②株高、穗颈长、穗下节长等耐冷性状在亲本强弱耐冷系统群间的差异明显,表现为亲本耐冷性强的材料秆和穗较长、穗粒数较多,同一性状变异程度减小。但随着回交代数的增加,这些性状的平均值逐渐趋同于轮回亲本,差异减小。③穗颈长、穗下节长、每穗实粒数、每穗秕粒数与结实率在5个稻作区间的变化规律呈现一致性,亲本和F5的差异较大,而BC1F4、BC2F3和BC3F2的差异较小,且趋同于轮回亲本。通过连续回交,在BC3F1即可获得耐冷性状表现良好的材料。

关键词: 水稻 地方品种 核心种质 孕穗期耐冷性 苗期耐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