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小麦(模糊匹配)
100条记录
云南国外引进小麦品种主要性状遗传多样性及相关性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云南小麦育种水平,对云南50年来从国外引进并大面积推广的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穗形、壳色、粒色、粒质、饱满度频率分布较集中,遗传多样性较低。生育期、基本苗、最高茎蘖数、有效穗、有效分蘖、株高、穗粒数、穗长、结实小穗数、不结实小穗数、空瘪粒数,千粒重、溶重、产量均存在较大变异,变异幅度系数为1.22%~28.36%,各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均较大,平均为1.7321,结实小穗数多样性指数最大,为2.0381,株高多样性指数最小,为1.4105,表明13份国外引进小麦品种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基本苗与最高茎蘖数、有效穗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0.555、0.76,最高分蘖数与有效穗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66,基本苗是分蘖数、有效穗形成的基础,穗粒数与千粒重、基本苗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相关系数别达-0.61、-0.62,穗粒数与千粒重、基本苗是产量构成的一个矛盾体,产量与基本苗、最高茎蘖数、有效分蘖、千粒重、生育期呈正相关,与穗空瘪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达-0.63,因此,在不影响茬口的前提下,选择生育期较长的品种,适当增加播种量,提高基本苗,加强田间管理,促进分蘖,提高成穗率和千粒重,降低空瘪粒数是获得高产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小麦 遗传多样性 性状分析 相关系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新品种云麦68丰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了解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新品种云麦68的丰产、稳产、适应性及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性。[方法]对云麦68的2009~2011年度云南省区域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云麦68具有较突出的丰产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是适合云南省大面积种植的小麦新品种,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穗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穗粒数、千粒重均与产量相关不显著。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穗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千粒重,穗粒数的作用最小。增加有效穗,提高千粒重是其高产的关键。[结论]该研究可为云麦68在生产上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小麦 丰产性 稳产性 产量构成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麦谷蛋白亚基与小麦品质的关系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2 CSCD

摘要:麦谷蛋白对小麦加工品质具有重要决定作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与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LMW-GS)通过分子间二硫键形成麦谷蛋白聚合体,影响面团流变学特性。HMW-GS组成可作为品质育种中亲本选配和杂交后代选择的重要蛋白标记。由于LMW-GS基因拷贝数较多、分子量小,且在电泳图谱上与醇溶蛋白相互重叠,其与品质的关系研究远不及HMW-GS深入。从麦谷蛋白亚基的质和量两个层次包括HMW-GS组成与品质的关系、LMW-GS组成对品质的贡献大小、HMW-GS和LMW-GS的比例对品质的影响等全面综述了麦谷蛋白亚基与品质的关系,并对麦谷蛋白亚基在品质育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探讨,为HMW-GS和LMW-GS用于小麦品质改良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小麦 品质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K78S及其衍生不育系的配合力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评价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的配合力,采用14×6不完全双列杂交对14个温光敏核不育系和6个恢复系的7个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穗粒数、千粒重、穗长和小穗数的一般配合力(GCA)方差达极显著水平,这些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单株产量、单株穗数和株高的GCA和特殊配合力(SCA)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3个性状同时受加性和非加性效应的共同作用。GCA好的亲本一般都有较大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GCA效应值以及较多的正效GCA产量构成因子,不育系S1、S6、S7、S9、S12、S13、m14均具有较好的GCA。10个单株产量最大组合的产量构成因素SCA效应值分析结果表明,强优势组合产量三要素的重要性依次为穗粒数、有效穗数和千粒重,不育系的小穗数和株高,恢复系的单株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株高的田间表型值与其GCA效应值呈极显著正相关,这些性状的表型值可直接用于指导亲本选配。

关键词: 小麦 温光敏核不育系 不完全双列杂交 配合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铁壳麦及其他小麦种质中慢锈基因Lr34/Yr18的分子检测

西南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csLV34标记对云南铁壳麦和云南省其他小麦种质中慢锈性基因Lr34/Yr18进行了检测,旨在筛选出含有目标基因的优异小麦种质,为云南省持久抗锈性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材料和方法。结果表明,55份供试材料中云南铁壳麦种质A13、云南省育成品种云麦39、云南省地方品种保山老玉麦和云县小白麦等4份材料携带有慢锈基因Lr34/Yr18,供试材料中来源于CIMMYT的材料未检测到Lr34/Yr18基因。这些携带有慢锈性基因的材料可作为今后云南省抗锈病育种的抗源材料。

关键词: 小麦 云南铁壳麦 Lr34/Yr18基因 csLV3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广适新品种云麦53高产栽培技术

耕作与栽培 2012

摘要:云麦53是产量高、抗性好、综合性状优良的国审小麦品种,为更好地推广云麦53,根据示范推广实践,对云麦53高产栽培技术作了进一步总结。

关键词: 小麦 云麦53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小麦隐性自然灾害成因及防控途径分析

作物杂志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云南三大麦区的调查,发现季节性干旱、倒春寒、烂场雨、干热风是云南小麦种植的主要隐性自然灾害。通过查阅国内外的研究结果,结合云南小麦生产实际情况,提出了应对云南小麦隐性自然灾害的措施。

关键词: 小麦 隐性自然灾害 季节性干旱 倒春寒 烂场雨 高温逼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小麦主栽品种产量改良遗传进展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选择不同时期云南省小麦主栽品种共24个,对其产量潜力及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进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小麦主栽品种产量潜力随品种育成年份推进呈极显著增加趋势,年遗传增益相对较低,为0.34%。云南省小麦主栽品种主要农艺性状演变的趋势是株高降低、单位面积穗数显著减少、每穗粒数显著增加、抽穗期显著推迟,其年遗传进展分别为-0.24%、-6.03%、0.45%和0.06%;千粒重、生育期和穗长等基本保持稳定。对品种系谱及来源分析表明,CIMMYT小麦种质在以往云南省小麦品种产量潜力改良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 小麦 产量潜力 农艺性状 遗传改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小麦品种苗期抗白粉病基因推导

麦类作物学报 2012 CSTPCD

摘要:为了解云南小麦品种的抗白粉病基因背景,采用20个不同毒性谱的小麦白粉菌株,对42个云南小麦重要生产品种进行了苗期抗白粉基因推导,并结合系谱进行溯源分析。结果表明,42个品种共推导出Pm4a、Pm5b(Mli)、Pm6、Pm8、Pm21、Pm30和Pm34共7个抗白粉基因,分布于16个品种中。其中,Pm8和Pm34出现频率最高,分别出现在4个品种中,Pm30次之,出现在3个品种中,Pm6和Pm21分别出现在2个品种中,而Pm4a及Pm5b(Mli)仅在个别品种中出现。有16个品种无法推导其抗白粉基因,可能含供试基因以外的其他抗白粉病基因。098-2、昆麦4号、玉09-5和宜系96-6含有效的未知抗白粉病基因,云麦101、云麦57、SH710、楚麦10号、楚06-9、楚2008鉴-4等6个品种不含供试的抗白粉基因。云南小麦生产品种中,含有效的已知和未知抗白粉基因品种占16.7%,这些品种可适当扩大种植面积,注意不同基因的合理布局;丧失抗性的品种占33.3%,应尽量压缩面积;含Pm30和Pm34新基因和本次未能推导出结果的品种占50%,有待进一步评价,目前可根据表型抗性酌情利用。

关键词: 云南 小麦 白粉病 抗病基因 基因推导

蛋白质组技术在小麦品质研究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进展 2011

摘要:人类基因组草图测定的完成,宣告了"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功能基因组学成为研究的重心,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受到了空前的关注。介绍了蛋白质组研究技术的基本原理,全面综述了蛋白质组研究技术在小麦品质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包括:麦谷蛋白亚基的鉴定、面团流变学特性的遗传改良、籽粒发育过程中面筋蛋白的表达和累积、高温胁迫对面筋品质的影响、籽粒硬度蛋白分析及淀粉品质研究等,还分析了蛋白质组技术在小麦遗传育种应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前景。

关键词: 小麦 蛋白质组技术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