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间作物对茶树新梢营养元素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 2012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林茶间作模式下间作物对茶树新梢营养元素的影响,为茶叶品质的改善和提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单作茶园的一芽二叶茶叶新梢蒸青样为对照,不同间作茶园的一芽二叶茶叶新梢蒸青样为材料,对其营养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3种林茶间作模式中的茶叶新梢N、P、K、Ca、Mg、S、Cu、Zn、Fe、Mn、Mo等元素含量与单作茶园相比均有一定的变化,但变化趋势和大小不一致。在3种林茶间作模式中茶叶新梢均增加的元素是K、Ca、Mg、Fe,减少的元素是P、Mn。【结论】3种间作模式增强了茶树新梢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提高了茶叶品质。
基于茶树SNP的dCAPS标记体系研究
《茶叶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茶树EST序列中搜寻出候选SNPs位点,在候选SNPs两侧设计测序引物进行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双向测序验证;然后从每个扩增子中选择一个确证的SNPs,设计dCAPS引物,并进行扩增和酶切验证,将SNPs转化为dCAPS标记;最后,在长叶白毫×福鼎大白的F1群体中检测了标记的分离情况。结果发现,20对测序引物中有11对扩增成功,共确证了17个SNPs,占检测总数的54.8%;在设计的11对dCAPS引物中,有8对在长叶白毫、福鼎大白和龙井43等8个品种中表现出多态性,成功转化为dCAPS标记,转化成功率72.7%;8个dCAPS标记中的DCC229和DCC371在长叶白毫和福鼎大白之间表现有多态性,经检测,它们在这2个品种的F1群体中均符合孟德尔1︰1分离。
茶树冷诱导基因的AFLP筛选及其表达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中小叶茶树良种舒茶早和云南大叶种73-11为材料,于4℃低温处理4 d后,采用AFLP技术筛选出冷诱导下茶树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实验共获得41个差异片段(TDFs),其中舒茶早产生19条差异条带,73-11产生38条差异条带,两品种共有条带16条.所获得的差异片段按功能可划分为4类,即信号传导蛋白、转录因子、基础代谢相关蛋白、抗逆蛋白质,此外还有一些假设蛋白质以及未知蛋白.利用qRT-PCR对Kh1、Kh3和Kh11差异片段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这3个片段均被低温诱导,表达量上升.研究表明,茶树在低温胁迫下的逆境反应非常复杂,涉及多种代谢过程中的众多基因,而且大叶种比中小叶种对低温反应更为敏感.
国家种质勐海茶树分圃资源整理整合及共享利用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国家种质勐海茶树分圃是中国大叶茶种质资源保存的重要基地,目前已收集保存了茶组植物28个种,1199份茶树资源。为促进茶树种质资源的共享与利用,应用Access数据库软件,首次系统整理了云南茶树种质资源830份,向e平台提交了共性描述种质资源631份,特性描述种质资源300份,与国家自然科技资源e平台相链接,建立了云南茶树种质资源数据库,为实现茶树种质资源的规范化、数字化和信息化管理奠定了基础。根据茶树种质资源保存和利用现状,提出了资源圃茶树种质资源共享利用框架,指出了茶树资源保存、整理整合及共享利用中存在资源保存分散、体系不完善、种质资源性状鉴定深度不够、资源共享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及解决对策。
茶树CsPLt基因的荧光定量PCR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cDNA-AFLP技术进行茶树低温胁迫处理的基因表达差异分析,获得低温诱导后表达的差异片段TDF6(transcript de-rived fragment,TDF)。经BLAST比对发现该片段与杨树、橡胶树、百脉根的多元醇转运子(polyol transporter)分别有77%、76%、75%的同源性,命名为CsPLt。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多元醇转运子基因在不同胁迫以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多元醇转运子基因能被低温、脱水、高盐诱导表达,最大表达量分别比处理前提高7.3、12.2、5.3倍。在芽中表达最高,其次是花蕾,嫩茎表达量与嫩根相近,均比成熟叶种的表达量高,在种子中表达最低。推测该基因在组织中的表达受到严格控制以及在响应非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
ICP-AES测定大叶茶种质资源的矿质元素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对38份大叶茶种质资源绿茶样和21份大叶种普通绿茶11种矿质元素(S,P,K,Ca,Mg,Fe,Zn,Mn,Na,Ni,Cu)进行了比较分析,相对标准偏差在1.56%~7.25%之间,方法简便可靠。结果显示:种质资源中S,P,Zn,Mn,Na,Ni的平均含量均低于普通绿茶,而K,Ca,Fe,Cu平均含量均高于普通绿茶;种质资源11种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在9.7%~48.9%之间,反映了茶树种质资源矿质元素多样性高;基于矿质元素的主成分聚类分析,可以清楚地将茶树种质资源分为野生型和栽培型两类。研究结果为茶树种质资源的化学分类,资源种质鉴别,新品种选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茶树佛香2号等杂交新品种区域试验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1988年至2001年对茶树杂交新品种佛香1号、佛香2号和佛香3号在保山点、澜沧点开展区域适应性试验,以云抗10号和当地大叶种为对照,对参试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在定植成活率、生长势、产量、品质、抗逆性方面都优于2个对照,可在云南大叶茶种适宜地区推广种植。
利用数码相机测定茶树叶面积的新方法
《安徽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简化植物叶片面积测量方法,方便田间测量。[方法]利用数码相机拍照法和硬币辅助数码相机拍照法测量选定茶叶的面积,并将测量结果分别与坐标纸测量法相对比。[结果]利用数码相机拍照法测量云抗10号、黄观音和十里香茶的叶面积的测算误差分别为0.54%、1.60%和5.15%,而利用硬币辅助数码相机拍照法测量的佛香1号、佛香2号、佛香3号、九龙袍、软枝乌龙和十里香茶6个茶树品种叶面积的测算误差范围为1.86%~4.69%。[结论]硬币辅助数码相机拍照法测量结果准确、可靠,特别是适宜于叶面积小的茶树品种,而且可以随时进行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