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maize varieties(模糊匹配)
106条记录
玉米4个穗部性状的遗传及相关分析

玉米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10个优良玉米自交系配成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研究玉米穗长、穗粗、穗行数、百粒重4个穗部性状的遗传效应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穗长、穗粗、百粒重主要受遗传主效应控制,穗行数受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穗长和穗粗主要受胚加性效应的影响,其胚加性方差(VAo)分别占遗传主效应方差(VG)的92.56%、95.80%;穗行数的遗传受母体加性互作、胚加性互作的共同影响,两种效应依次占环境互作效应的50.31%、49.60%;百粒重受胚乳加性和母体加性效应的共同控制,两种效应分别占遗传主效应的50.73%、47.12%。穗长和穗粗以胚普通遗传率为主,穗行数以胚乳和母体互作遗传率为主,百粒重以胚乳普通遗传率和母体普通遗传率为主。穗长与穗粗、穗行数,穗粗与穗行数的胚加性(rAo)、细胞质(rC)均呈极显著高度正相关,穗长与百粒重的细胞质(rC)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粗与百粒重的细胞质(rC)、母体显性(rDm)、胚加性互作(rAoE)、细胞质互作(rCE)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穗长与穗粗、穗长与穗行数、穗长与百粒重、穗粗与穗行数、穗粗与百粒重5对性状可以同步改良。

关键词: 玉米 穗部性状 遗传效应 相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灰斑病的抗性机理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进展 2011

摘要:玉米灰斑病(gray leaf spot of maize,GLS)是重要的玉米叶部病害,严重时可导致整株玉米枯死,已成为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国内外对玉米抗灰斑病抗性生理及遗传QTL定位的最新的研究进展,并且对如何加快玉米灰斑病的研究和抗病品种的选育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玉米 灰斑病 抗性生理 QT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种子纯度鉴定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进展 2011

摘要:从常规鉴定、生化鉴定及分子标记技术鉴定等方面,阐述了玉米种子纯度鉴定的重要性。进一步对RAPD、RFLP、SSR和AFLP等分子标记技术在种子纯度鉴定和品种真实性分析中的应用潜力及存在问题进行比较,得出SSR分子标记技术是目前种子纯度和品种真实性鉴定中最适宜的技术。

关键词: 玉米 分子标记 纯度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导入热带种质的温带玉米自交系的利用潜力

作物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5个热带及亚热带玉米自交系和5个导入热带种质并经连续回交改良的温带玉米自交系,采用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III杂交,共配制90个杂交组合。2008年和2009年以大面积推广杂交种云瑞6号为对照,对供试自交系进行配合力、杂种优势及利用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导入热带种质并经连续回交改良的温带玉米自交系YML598、YML58的多数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为极显著正值,在杂交育种中具有较大的利用潜力;单株产量配合力效应值与诸多产量影响因素的配合力效应值密切相关,雌雄间隔期、秃尖与单株产量呈负相关,而其他性状与单株产量呈正相关;产量对照优势H≥10%的组合大多为热带、亚热带种质×改良温带种质,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为极显著正值的组合均为热带、亚热带种质×改良温带种质,说明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与经热带种质改良后的温带玉米种质之间仍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且导入热带种质的温带系与热带、亚热带供体系的杂种优势仍然存在,其所属的杂种优势群并未改变。以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为供体,采用连续回交的方法改良温带玉米自交系是利用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玉米 回交 一般配合力效应 特殊配合力效应 对照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中维生素A原研究进展

作物杂志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全球受维生素A(VA)缺乏威胁的人口高达5.6亿,其中很多是学龄前儿童和孕妇,严重的维生素A缺乏症可导致失明甚至死亡。玉米作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研究和选育高维生素A原的玉米品种,可以极大地改善以玉米为主食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维生素A缺乏问题。就近年来玉米中维生素A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并对维生素A和其他营养元素的生物强化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玉米 维生素A原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子粒6个油脂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分析

玉米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10个油脂含量差异大的优良自交系,按(5×5)配成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研究玉米子粒油分、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α-亚麻酸6个油脂性状之间的胚、胚乳、细胞质及母体效应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棕榈酸与硬脂酸的细胞质相关性最强,胚乳加性和胚加性相关次之;其余成对性状均表现为胚乳加性、胚加性相关最强,且胚乳加性相关强于胚加性相关,说明这些成对性状主要受加性相关控制。其中,玉米子粒油分与棕榈酸、亚油酸、α-亚麻酸极显著负相关,与硬脂酸、油酸极显著正相关。脂肪酸组分中,亚油酸与棕榈酸、α-亚麻酸极显著正相关,与油酸、硬脂酸极显著负相关;油酸与棕榈酸、α-亚麻酸极显著负相关,与硬脂酸正相关。

关键词: 玉米 油脂性状 相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子标记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综述了分子标记在玉米杂种优势群划分、品种纯度检测、基因定位等方面的应用,提出了今后的应用前景与发展方向。

关键词: 玉米 遗传育种 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子粒油分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遗传效应

玉米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10个油分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差异较大的优良自交系,按(5×5)配成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研究玉米子粒油分及不饱和脂肪酸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油分主要受胚、胚乳、细胞质效应的影响;油酸、亚油酸主要受胚、胚乳、母体效应的控制,3个性状均以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α-亚麻酸的胚效应最小,表现为加性效应且遗传率较高。4个性状胚乳、胚的遗传率均较高,且胚乳遗传率大于胚的遗传率。330、素湾1611、ZOL-1可用于提高油分;ZOL-3、ZOL-4、ZOL-5对提高油分和油酸有极显著效果;ZNL-1、330、1072、ZOL-1、ZOL-5可用于提高亚油酸;ZOL-4可作为提高α-亚麻酸的母本;ZOL-1可以同时提高油分、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相关分析表明,油分与油酸极显著正相关(rP=0.612**);油分与亚油酸(rP=-0.504**)、油分与α-亚麻酸极显著负相关(rP=-0.277**),所有成对性状均以胚乳加性相关最强、胚加性相关次之。

关键词: 玉米 油分 不饱和脂肪酸 遗传效应 相关系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玉米新品种“云瑞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云南农业科技 2010

摘要:云瑞1号是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采用杂交育种的方法于1998年组配而成的优质玉米杂交种,父本是从泰国引进的热带玉米群体用穗行法经多代连续自交选育而成的自交系,母本为温带玉米自交系。云瑞1号表现出丰产性好,适应性广,抗病、抗逆性强,籽粒商品性好等特点,适合在云南省昆明、曲靖、楚雄、大理、保山、红河、文山、德宏、临沧等州(市)和广西、贵州等地海拔600~1600 m的地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 玉米 云瑞1号 品种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品种耐旱性鉴定及耐旱指标筛选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云南省区域试验中表现优良的33个玉米杂交种在水分控制条件下进行耐旱性鉴定,筛选高产耐旱优良玉米新品种;同时,对干旱和正常水分处理下各性状之间和干旱条件下不同性状与产量之间进行差异和相关分析,研究干旱对玉米主要农艺和产量性状的影响,并筛选若干可用于耐旱鉴定的间接指标。试验筛选出寻单7号,保21-413,云杂3号、金瑞6号、宣黄单5号等一批干旱和正常条件下产量高、且差异小、其它农艺性状优良的耐旱玉米品种;研究表明干旱将显著地引起雌雄间隔期延长、秃尖增长、穗粒重降低、单株生产力下降和单产降低(P<0.05);干旱处理下穗粒重、籽粒灌浆后期叶片衰老度、单株生产力和耐旱系数与产量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可以作为耐旱鉴定的间接指标。

关键词: 玉米 耐旱性鉴定 耐旱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