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335条记录
石榴花全天泌蜜量和糖浓度研究(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3

摘要:[目的]研究石榴完全花和雄花全天的泌蜜量和糖浓度的规律。[方法]以9棵甜光颜石榴为试验材料,分别对其完全花和雄花的上午和下午两个时段的泌蜜量和糖浓度进行测定,并比较两种花的泌蜜量和糖浓度。[结果]完全花上午时段和下午时段的平均泌蜜量及花蜜平均糖浓度差异均不显著;雄花不同时段的平均泌蜜量及糖浓度差异亦不显著。完全花平均泌蜜量为64.09μl,雄花为44.07μl,二者间差异极显著(t=4.642,P<0.01),完全花平均泌蜜量显著高于雄花平均泌蜜量45.43%;完全花平均糖浓度为48.44%,雄花为37.16%,二者间差异极显著(t=4.354,P<0.01),完全花平均糖浓度显著高于雄花平均糖浓度30.36%。表明完全花和雄花在全天无论何时段开放,只要没有其他昆虫和鸟类取食到花蜜,泌蜜量和糖浓度差异不大。而在同时间完全花的泌蜜量和糖浓度高于雄花。[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提高果农及蜂农的经济效益及研究蜜蜂授粉机理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泌蜜量 糖浓度 测定 比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布氏白僵菌防治蔗田蛴螬的初步研究

植物保护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甘蔗蛴螬残留虫口数和蔗根受害率的相对防效为指标,从蛴螬和甘蔗两个角度评价布氏白僵菌[Beauveria brongniartii(Sacc.)Petch]对甘蔗蛴螬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月底6月初结合甘蔗大培土,布氏白僵菌粉剂单一施用及其与3.6%杀虫双颗粒剂混合施用,均可不同程度降低蔗田蛴螬虫量和蔗根受害率。布氏白僵菌粉剂单一施用时,以30.00kg/hm2制剂用量的防效为最高,蔗田蛴螬残留虫口数和蔗根受害率的相对防效分别为67.27%和74.56%。两剂混合施用相对防效分别为74.55%~85.45%和78.18%~85.94%,其中以剂量为(22.50+45.00)kg/hm2的布氏白僵菌粉剂+3.6%杀虫双颗粒剂混合施用较为理想。

关键词: 布氏白僵菌 甘蔗 蛴螬 杀虫剂 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陆稻生产改良技术对山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影响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3

摘要:结合近几年云南省山区陆稻的生产发展,根据陆稻主产区孟连县实际调查数据,以陆稻改良技术利用情况为基础,从耕作方式、品种采用、化肥农药、推广措施等方面,综合分析陆稻改良技术对山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推广陆稻生产改良技术可改善土地生产环境、释放土地资源、确保土地利用率。

关键词: 陆稻 改良技术 山区 土地 可持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制原种云蚕_8 A×B非滞育卵发生的诱因与控制

安徽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控制春制原种云蚕8A×B非滞育卵发生的措施。[方法]结合相关研究、品种特性及生产实际,分析诱发非滞育卵发生的因素,采取不同措施进行控制。[结果]近年繁育的原种云蚕8A×B非滞育卵比例从10%~15%降低至1%~2%。[结论]通过种性选择、催青期管理、幼虫期环境条件、营养条件、种茧期及蛹期的合理保护、冬季浴种适期等方面采取不同措施,可以有效控制云蚕8A×B非滞育卵的发生。

关键词: 家蚕 云蚕8 A×B 非滞育卵 诱发因素 控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魔芋资源种间杂交育种初步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云南是魔芋起源中心之一,云南的魔芋资源十分丰富,居全国之首。文章用常规育种方法,以栽培品种花魔芋、野生资源勐海魔芋和滇魔芋为试验材料,开展魔芋种间杂交育种研究。结果表明,以勐海魔芋和滇魔芋作为母本,花魔芋为父本,均能杂交成功,但假结实率偏高,分别为49.8%和60.1%;其结实率偏低,分别为45.9%和28.1%。以花魔芋作为母本,勐海魔芋为父本反交,也能杂交成功,假结实率为44.8%;结实率43.3%。研究结果为充分利用云南省丰富的魔芋资源进行质量优良、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魔芋新品种选育提供了实践基础。

关键词: 魔芋 资源 杂交育种 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凤凰树大树移栽及养护管理技术

中国园艺文摘 2013

摘要:根据园林植物移栽成功实践,从移栽前、移栽中、移栽后等各环节总结凤凰树大树移栽的方法及养护管理技术。

关键词: 凤凰树 大树移栽 养护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铁锁野生品与栽培品的鉴别比较研究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3

摘要:目的探讨栽培金铁锁代替野生金铁锁药用的可行性,为野生金铁锁的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来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及理化鉴别的方法对栽培金铁锁与野生金铁锁进行鉴别比较研究。结果二者植物形态、性状及显微特征有很大的相似性;薄层色谱斑点数目、颜色及Rf值也基本相似。结论初步论证了人工栽培金铁锁替代野生金铁锁药用的可行性,也是对濒危植物金铁锁进行资源保护的一种可行性尝试。

关键词: 野生金铁锁 栽培金铁锁 鉴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栽培基质及配方施肥对虎雪兰‘霞光’的生长影响试验

西部林业科学 2013

摘要:通过盆栽方式,采用不同体积混合配比的泥炭、椰糠、陶粒、树皮基质试验,以N、P、K 3元素3水平设置了正交施肥试验,测定植株的生长状况、叶片养分及发病情况,分析了不同栽培基质和施肥处理对‘霞光’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栽培基质对虎雪兰‘霞光’的生长较单一的基质效果好,以1/4树皮+1/4泥炭+1/4椰糠+1/4陶粒混合基质植株的株高、假鳞茎、叶面积和根系生长效果最佳;外施氮、磷、钾肥最佳组合为N1P2K3,即NH4NO3、NaH2PO4和KCl含量分别为1.25 mmol/L、0.456 mmol/L和2.62 mmol/L,有利于虎雪兰‘霞光’植株的营养生长,且设施栽培中发病率较低。

关键词: 虎雪兰‘霞光’ 基质 施肥 栽培 营养水平 生长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栽培原种宿根蔗综合性状分析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50份甘蔗栽培原种的宿根萌发率、分蘖率、株高、茎径、锤度、蔗糖分及自然条件下感病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50份材料宿根萌发率为7%~184%,分蘖率为0~360%,宿根蔗中有效茎数、株高、茎径、锤度和蔗糖分值最高的材料分别是光泽竹蔗、四川芦蔗、拔地拉、德阳大叶子和28NG251。以各性状的前10份优异材料进行评价,筛选出21份含有2个以上优良性状的材料,含3个优良性状的有11份材料,含4个优良性状的有1份材料,其中以热带种14NG124的综合性状最佳。从感病率来看,中国种感染花叶病和黑穗病的比率高于热带种和印度种,其中德阳大叶子、广西竹蔗和文山蔗同时感染花叶病和黑穗病。

关键词: 甘蔗 栽培原种 宿根蔗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播种密度对甘蔗产量及土地复合产值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适宜甘蔗套种的马铃薯最佳播种密度和栽培模式,为甘蔗套种马铃薯栽培技术推广工作提供理论依据,解决蔗区产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粮蔗争地的矛盾。采用甘蔗套种马铃薯等行距栽培三重复随机区组试验,行距为1.1 m,马铃薯株距分别为0.20 m、0.25 m、0.30 m和0.35 m,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不同处理条件下甘蔗和马铃薯的经济产量及复合产值。结果表明,在该套种模式下马铃薯的小区产量随播种密度的提高而增加,最低产量为20100 kg/hm2,最高产量为27670 kg/hm2;甘蔗产量随马铃薯播种密度的加大而降低,最低产量为147510 kg/hm2,最高产量为176220 kg/hm2;套种后单位面积土地复合产值比净种条件下增加34.48%~42.24%,达到极显著水平。在甘蔗套种马铃薯等行距栽培中当马铃薯株距为0.25~0.30 m时,2种作物的产量及土地复合产值最高,经济效益最理想。

关键词: 甘蔗 马铃薯 等行距栽培 密度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