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335条记录
浅谈家蚕原种生产中的消毒方法

四川蚕业 2013

摘要:优良蚕种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蚕茧生产的重要基础,实践证明要生产高质量的蚕种,有健康的蚕才是保证。除严格饲养技术外,消毒防病工作是关键。蚕病一旦发生,轻者减产欠收,重者颗粒无收。蚕病损失不但挫伤广大蚕农栽桑养蚕积极性,还会影响整个蚕业生产稳定发展。

关键词: 原种蚕 消毒 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拿大油菜籽产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世界农业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加拿大的油菜籽产量虽然占世界油菜籽产量不到1/4,但是其出口却占到了世界贸易总量的一半以上,加拿大的油菜籽生产及出口贸易在世界上均处于领先的地位。中国的油菜籽产量占了世界的近1/3,中国应该借鉴加拿大油菜籽产业的发展经验,不断提高油菜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 加拿大 油菜籽产业 发展 启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抗10号’红碎茶的香气成分组成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云抗10号’是目前云南省推广面积最大的无性系茶树品种。本研究旨在探明‘云抗10号’为鲜叶原料加工的红碎茶香气成分组成。采用GC-MS技术对‘云抗10号’红碎茶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从中检测出7类42种化合物,包括醇类、醛类、酯类、碳氢化合物、酮类、酚类及杂氧化合物。相对含量较多的前10种化合物依次为:芳樟醇、水杨酸甲酯、2-已烯醛、橙花醇、α-萜品醇、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α-乙酸松油酯、苯乙醛、2,6-双(1,1-二甲基乙基)-4-甲基苯酚、1,2,4,5-四甲基苯,这10种化合物占了检测出总量的70.41%,是构成‘云抗10号’红碎茶赋香物质的基础。‘云抗10号’红碎茶主要的特征性成分是芳樟醇、水杨酸甲酯,且含量较高,其香型表现为稍带甜香尚鲜爽的香气特征。

关键词: ‘云抗10号’ 红碎茶 香气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蚕新品种“野三元”在云南的区域适应性调查

西南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家蚕新品种"野三元",是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将抗逆性强的野桑蚕与多丝量家蚕品种远缘复合杂交选育出的强健性多丝量蚕品种。文章对新品种"野三元"在云南省具有代表性的农村养蚕区域进行试验调查。结果表明,"野三元"幼虫期生长快,龄期经过短,食桑旺盛、对桑叶选择不严,体形粗壮结实,眠起及老熟齐一,老熟快、上蔟齐、茧形大,产茧量高,可缫出4A级以上生丝,适宜引进云南省各蚕区全年饲养。与对照种"菁松×皓月"相比,"野三元"经济性状表现优良,特别是夏秋季,具有耐粗放饲养、抗逆性较强、容易饲养的特点。

关键词: 家蚕 新品种 野三元 强健性 茧丝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小种标记分析云南省两个县的小麦条锈菌群体

植物病理学报 2013 CSCD

摘要:小麦条锈病是由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引起的气流传播病害,在世界各主要麦区均有发生,也是我国小麦生产上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小麦条锈菌毒性变异频繁,易产生新毒性小种,导致小麦品种的抗病基因失效,引起小麦条锈病周期性流行。因此,了解小麦种植区的条锈菌群体结构组成及变异,对于制定更为有效的条锈病控制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小麦条锈菌为专性寄生菌,常规的生理小种的鉴定及监测均基于病菌在鉴别寄主上的致病反应。我国已对小麦条锈菌群体的致病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开发出用于检测条中23号、水源类型、条

云南长尖叶蔷薇自然居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SSR标记对云南地区的8个长尖叶蔷薇天然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所选用的14对SSR引物,共检测到77个等位位点;在物种水平上,总居群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和香农指数(I)分别为0.3139和0.4747;该居群内遗传变异(65.47%)大于居群间遗传变异(34.53%),说明居群内变异是其居群的主要变异来源;利用Popgene计算出两两居群间的Nei's遗传一致度(I)和遗传距离(D),其范围分别为0.7879~0.8986和0.1070~0.2384,依据遗传距离可将8个居群分为3组,8个居群并没有严格依据地理距离的远近而聚类;海拔与Nei's基因多样性的相关系数为0.8771,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云南地区的长尖叶蔷薇居群遗传多样性较高,居群间遗传变异存在中度的遗传分化。基于得到的居群遗传信息,建议采取就地保护为主的保护策略,但当个别居群野外的生存环境被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破坏时,建议采取迁地保护的保护策略。

关键词: 长尖叶蔷薇 居群 遗传多样性 SS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氮水平对甘蔗生长的影响

中国糖料 2013

摘要:在甘蔗不同生长时期,对不同的施氮水平对甘蔗的影响进行研究,揭示不同生长时期与氮素的关系,建立不同生长时期的关系模型。研究表明,在苗期,甘蔗需氮迫切,但需氮量少,在施氮253.0kg/hm2时,苗量达到最高水平;在甘蔗伸长期,施氮水平在424.6kg/hm2以内,甘蔗株高随着氮素的增加而增高;在施氮457.4kg/hm2内,产量随施氮增加而增加;甘蔗糖锤度与施氮水平呈负相关,施氮量增加,糖锤度降低。

关键词: 甘蔗 氮素 关系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蜂饲喂营养饲料效果的初步研究

蜜蜂杂志 2013

摘要:为了使中蜂在秋繁季节饲喂营养饲料得到营养补充,繁蜂效果更好,达到采集冬季蜜源优质高产的目的。2009年8月25日至2009年1 0月1 2日饲喂几种营养饲料,进行蜂群的取食情况和蜂群群势增殖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新鲜乳品+花粉+糖粉揉成的团状饲料蜜蜂取食较快,蜂群群势增殖效果较好。对中蜂蜂蜜质量安全和蜂群健康稳定发展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 饲喂 营养饲料 增殖效果较好 中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胡瓜钝绥螨对桑园朱砂叶螨捕食作用研究初报

西南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胡瓜钝绥螨对桑园朱砂叶螨的卵、若螨、雌成螨进行捕食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胡瓜钝绥螨对朱砂叶螨各螨态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圆盘方程,其对朱砂叶螨卵的控制作用强于幼若螨及雌成螨,a/Th分别为16.2909,3.1051,1.8718;在相同猎物密度下,胡瓜钝绥螨对朱砂叶螨雌成螨捕食率随着自身密度增大而下降,捕食者自身密度干扰反应方程为E=0.4238X-0.6144;胡瓜钝绥螨对朱砂叶螨卵、幼若螨、雌成螨选择系数Q分别为1.71,0.85,0.44,表明其对猎物卵的嗜食性大于幼若螨及雌成螨。

关键词: 胡瓜钝绥螨 桑园 朱砂叶螨 捕食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i-ta~+基因和几丁质酶基因双价基因导入水稻的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云资粳41’和‘云资粳43’的抗稻瘟病能力,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二价表达载体pCAMBIA1300-Pi-ta+-Bchi转化到水稻愈伤组织中。经组织培养获得再生苗,再通过氯酚红显色法、PCR检测和抗稻瘟病鉴定法获得抗稻瘟病的转基因植株,为进一步创建持久、广谱抗稻瘟病水稻新材料奠定基础。结果显示:(1)抗性愈伤组织经分化和生根培养后,共获得T0代水稻再生苗137株,其中‘云资粳41’14株,‘中花11’82株,‘云资粳43’41株。(2)经氯酚红显色法和PCR对再生苗检测,‘中花11’、‘云资粳41’、‘云资粳43’的转化苗阳性率分别为66%、43%和55%。证明2个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3)对转化阳性植株温室接种稻瘟病病菌66b鉴定结果显示,转基因植株较非转基因植株对稻瘟病的抗性明显增强,而且转Pi-ta+基因和几丁质酶基因双价的水稻植株比转单价Pi-ta+基因或几丁质酶基因的水稻植株抗稻瘟病能力强。(4)氯酚红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假阳性,PCR检测结果更真实可靠,但氯酚红显色法方便、快速,结果观察直观,可对大量的转基因植株进行初步筛选。研究表明,转Pi-ta+基因和几丁质酶基因双价基因的水稻植株具有更高的抗稻瘟病能力。

关键词: 二价表达载体 Pi-ta+基因 菜豆几丁质酶基因 稻瘟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