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21 CSCD
摘要:摸清泸水市药用植物资源家底,旨在为区域内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根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方案,以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为指导,对云南省泸水市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栽培药用植物资源、传统医药知识及中药材市场进行调查。野外普查采用样线调查和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获取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种类信息和实物凭证,共调查40块样地200个样方套,覆盖泸水市所有乡镇,涉及自然植被面积2828.33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88.29%。通过调查,采集制作腊叶标本1002号,经鉴定和查证有明确药用功效的植物有148科545属857种。调查到重点药材113种,珍稀濒危药材15种,收集整理52个民族民间验方,调查澄清民间习用品种8种。泸水市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中药材产业发展滞后,应在保护的前提下加快研究步伐、合理开发利用。
关键词: 泸水市 药用植物 中药 资源普查 资源保护 分析 产业扶贫 乡村振兴
玉米–绿肥轮作体系下光叶紫花苕的氮肥替代和土壤肥力提升效应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Roth var. glabrescens)不同翻压量对玉米生长及土壤性状的影响,明确绿肥的养分供应潜力,为玉米–绿肥轮作系统中的化肥减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8和2019年在云南省嵩明县开展玉米(黑糯1号)田间试验,共设5个处理:冬闲(CK);不施氮肥但翻压绿肥光叶紫花苕15000kg/hm2 (G1)、30000 kg/hm2 (G2)、45000 kg/hm2 (G3);冬闲+常规氮肥N 270 kg/hm2 (FN)。光叶紫花苕冬季种植,在玉米播种前翻压。在玉米收获期,测定玉米地上部氮、磷、钾含量和积累量,测定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同时测定土壤全量和速效氮磷钾含量、pH和有机质含量。【结果】2018年各绿肥处理G1、G2、G3的玉米产量分别相当于FN处理的78.14%、88.88%及92.86%,2019年G1、G2、G3处理的产量水平相当于FN处理的98.92%、104.22%和113.91%,相较第一年,次年各绿肥处理产量水平有较大幅度增长;2018和2019年各绿肥处理株高、穗位高、秃穗长及单穗重等相较于FN多无显著差异;2018年FN处理籽粒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秸秆氮含量显著高于CK和G1处理。2019年G3处理地上部氮积累量比FN、G1处理分别显著提高42.02%、33.91%。2018年玉米FN处理地上部磷积累量显著高于CK和G1处理,钾积累量各施肥处理间无显著差异。2019年,4个施肥处理间磷积累量无显著差异,3个绿肥处理的钾积累量均显著高于FN处理;2018年各处理土壤养分含量无显著差异,2019年随绿肥翻压量的增加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全氮及有机质含量等显著增加,即土壤培肥效果随绿肥应用年限增加有所提升;聚合增强树分析表明,土壤全氮及单穗重对玉米产量的贡献率最大,均为20.89%。【结论】无需施用氮肥,第一年翻压高量光叶紫花苕,第二年翻压常量光叶紫花苕即可为玉米提供与常量氮肥相当的氮素养分,获得相近甚至更高的玉米产量。连续两年翻压绿肥后,土壤速效及全量氮、钾及有机质含量均有显著的提升效果。
水稻种子携带恶苗病菌种类及其致病性研究
《植物病理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恶苗病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病害,每年给我国的水稻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旨在探究我国主要稻作区水稻种子携带恶苗病菌的种类及其致病性情况。采用洗涤法和平板培养法对收集我国主要稻作区的66份水稻种子样本进行恶苗病病菌分离,共获得111株病菌分离物,并从中选取24株代表性分离物,采用翻译延伸因子TEF-1α序列、形态学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物中的优势种为藤仓镰孢菌和层出镰孢菌,分离频率分别为45.94%和52.25%;66份水稻样本中,合计有22份水稻种子携带恶苗病菌,主要携带病原菌的种类为藤仓镰孢菌Fusarium fujikuroi、层出镰孢菌F. proliferatum和F. andiyazi,检出率分别为18.18%、16.67%、1.52%。采用水培法对22份阳性水稻种子进行苗期致病性观察,结果表明,种子内外部均携带恶苗病菌和内部携带该病菌的水稻种子均可引起苗期发病,平均发病率分别为15.56%和3.73%;外部携带恶苗病菌的水稻种子平均发病率为6.5%;另外,携带藤仓镰孢菌的水稻种子比携带层出镰孢菌的种子更易发病。
三叶木通果肉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及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乙酰胆碱酯酶能力
《南方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三叶木通果肉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及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能力,为三叶木通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三叶木通果肉为原料,经乙醇提取得到粗提物,再经不同溶剂依次萃取后得到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相萃取物和水层残余物;以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铁还原能力及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为指标,评估各萃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以各萃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能力为指标,考察其体外降血糖和防治老年痴呆的能力。【结果】三叶木通果肉石油醚相萃取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为54.02 mg Trolox/g;氯仿相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最强,分别为320.66和266.87 mg Trolox/g;粗提物的铁还原能力最强,为557.36 mg FeSO4/g;氯仿相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能力均最强,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93和1.22 mg/mL。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与铁还原能力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下同)外,4个抗氧化能力测定结果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659~0.970;α-葡萄糖苷酶抑制能力的IC50与4个抗氧化能力测定结果之间相关性不显著,相关系数为-0.485~-0.412;乙酰胆碱酯酶抑制能力的IC50与铁还原能力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56,P<0.05),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之间相关性不显著,相关系数为-0.541~-0.434。【结论】三叶木通果肉提取物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及α-葡萄糖苷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能力,有被开发为具有降血糖、防治老年痴呆活性的天然抗氧化剂和保健食品的潜力。
关键词: 三叶木通 果肉 体外抗氧化 α-葡萄糖苷酶 乙酰胆碱酯酶
非洲菊GjMnSOD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生物技术通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非洲菊品种‘玲珑’为材料,利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一条CDS长为519 bp的SOD基因(GenBank ID:MH708534.1)。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了该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序列特征,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分析了该基因在3种激素(100 μmol/L IAA、SA和GA3)和3种非生物胁迫(200 mmol/L NaCl盐胁迫、30% PEG模拟干旱和4℃低温处理)下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该基因可编码分子量为19 203.85、等电点(pI)为7.93、无信号肽及跨膜结构的稳定亲水蛋白。该蛋白含有典型Sod-Fe-C保守结构域,在141-148位氨基酸之间含有一个MnSOD特征序列(DVWEHAYY),因此命名为GjMnSOD。Wolf Psort预测结果显示GjMnSOD定位于线粒体。GjMnSOD与刺苞菜蓟MnSOD相似性最高(为93.86%)且在进化上亲缘关系最近。qRT-PCR结果显示:GjMnSOD的表达受IAA、GA3、SA、盐胁迫和低温显著抑制;在干旱胁迫下,GjMnSOD的表达呈"先降后升"的表达趋势,于处理4 h后显著高于对照。研究结果表明GjMnSOD参与非洲菊对多种逆境胁迫的响应,尤其在非洲菊应答干旱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非洲菊 锰超氧化物歧化酶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逆境胁迫响应
低镁胁迫对不同柠檬品种植株矿质养分含量以及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
《果树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对比不同柠檬品种低镁胁迫和正常供镁条件下植株矿质养分含量以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差异,筛选出耐缺镁的品种,为柠檬品种布局和养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费米耐劳、云柠一号、塔西提3个主栽的柠檬品种为材料,用沙培的方式分别在镁缺乏(0 mg·L-1)、镁不足(6 mg·L-1)、镁正常(24 mg·L-1)供应下进行培养。【结果】低镁胁迫下不同柠檬品种各器官的镁含量都减少,以费米耐劳的叶片和根、云柠一号的果实、塔西提的茎下降幅度最大,分别为30.0%、44.0%、21.1%、26.9%。低镁胁迫时3个柠檬品种地下部分矿质养分含量的变化规律相同,但在地上部分差异较大,低镁胁迫下各器官的磷、钾、钙、锰的含量整体为上升趋势,果实、茎和根部锌含量则显著下降,不同品种铜、铁含量在各器官中的变化规律不一致。在低镁胁迫时果实外在品质变化较小,但出汁率及可溶性固形物、总酸、维生素C含量显著下降,各品种受低镁胁迫影响的幅度表现为:塔西提>云柠一号>费米耐劳。低镁胁迫下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和维生素C含量与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钾、钙、锰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低镁胁迫下,柠檬单株挂果数和产量都显著下降,云柠一号下降幅度最大,镁缺乏和镁不足时单株挂果数分别减少67.62%和44.14%,单株产量分别减少67.07%和46.17%,塔西提下降幅度最小,塔西提果实的镁携出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结论】低镁胁迫下,在3个品种中,塔西提镁含量下降幅度、减产幅度、果实的镁携出量以及对其他元素的影响都是最小的,较其他品种耐镁缺乏。
中国翘角姬兜成虫的两性异形及雄性角异形
《生态学杂志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阐明中国翘角姬兜成虫的两性异形及雄性角异形,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比较雌雄成虫形态性状大小差异,并通过雄性头角和胸角的异速生长类型判断分析其是否存在大小异形。在室内观察了大型雄性及小型雄性个体对雌性的雄-雄竞争行为。结果表明:所测量的雌雄8个共有性状大小在两性中存在较大程度重叠,但总体上雄性性状大小皆显著大于雌性(P<0.05);雄性头角长及胸角长变异系数分别为25.0%和30.8%,显著大于其他测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且它们的分布皆为正态分布(P>0.05);头角及胸角长的异速生长方程分别为y=1.796x-2.8(R2=0.765,P <0.05)和y=2.059x-2.628 (R2=0.951,P<0.05),皆为简单线性正(斜率大于1)异速生长;在狭小空间内,通过概率分级划分的小型雄性(头角长<6.56 mm)和大型雄性(头角长>11.92 mm)都会使用角进行雄-雄竞争来试图获得配偶。因此,该虫总体上存在雄性偏大的两性异形。雄性的头角和胸角长具有较大的变异,但通过异速生长分析未发现其存在明显异形性的证据。是否不同体型雄性存在不同繁殖行为策略需在野外进一步评估。
关键词: 中国翘角姬兜 两性大小异形 雄性角异形 异速生长 配偶竞争
香蕉枯萎病和健康植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差异对比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云南香蕉枯萎病和健康植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差异,探索香蕉枯萎病发生的微生态机制,优化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为其后续生态防控提供新策略。【方法】在云南香蕉枯萎病发生的蕉园,分别采集发病和健康植株的根际土壤,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细菌群落多样性、结构和组成的差异。【结果】香蕉植株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存在显著性差异,香蕉枯萎病植株的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高于健康植株。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等4个菌门是香蕉植株根际土壤中的优势门菌群。2种类型香蕉植株根际土壤中有厚壁菌门(Firmicutes)、棒状杆菌门(Rokubacteria)和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等5个门菌群差异显著。其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丰度健康植株较发病植株高,棒状杆菌门(Rokubacteria)和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丰度发病植株较健康植株高。属水平上,健康植株的优势属依次为芽胞杆菌属(Bacillus)、朱氏杆菌属(Chujaibacter)、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daceae)和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发病植株的优势属依次为:芽胞杆菌属(Bacillus)、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daceae)、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和朱氏杆菌(Chujaibacter);芽胞杆菌属(Bacillus)、朱氏杆菌属(Chujaibacter)和土壤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等5个菌属在2种类型香蕉植株根际土壤中差异显著,其中,芽胞杆菌属、朱氏杆菌属和土壤链霉菌属的丰度健康植株明显高于枯萎病植株。【结论】香蕉枯萎病和健康植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同源性,但部分菌群在2种类型植株根际土壤中的组成丰度有显著差异;差异菌群的功能多样性及与香蕉枯萎病病原菌的互作关系尚待明确。
紫娟(熟茶)人工发酵过程中挥发性香气组分特征分析
《食品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人工发酵过程对紫娟(熟茶)挥发性风味的形成作用,以同一批从原料入堆(0 d)到发酵结束(42 d)的7个紫娟(熟茶)加工阶段样为材料,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进行挥发性成分检测。共鉴定出7大类92种已知挥发性成分:醇类、酮类、醛类、碳氢化合物、酸类、酚醚类和含氧杂环化合物。经发酵后,紫娟茶的香气丰富性增强。通过相关性分析,7(F1)~35 d(F5)的过程,是紫娟(熟茶)香气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香气定性结合感官审评分析,脱氢芳樟醇、β-石竹烯及甜没药烯是紫娟茶类辛香的标志性贡献物;发酵过程中产生发酵独有的坚果香——苦杏仁香(苯甲醛)、动物香——奶香(对甲氧基苯乙烯)及微生物发酵气味;花香、果香及辛香的紫娟晒青经发酵形成紫娟(熟茶)花香(紫罗兰花、玫瑰花)、甜香、温和木香及微弱辛香的香气特征。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紫娟(熟茶)发酵风味香与微生物之间的代谢关系研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关键词: 紫娟 人工发酵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 香气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