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品种资源(模糊匹配)
186条记录
云南泸定百合种质资源及表型多样性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云南省境内的泸定百合资源状况。【方法】采用查阅文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并对采集到的20个泸定百合野生居群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结果】泸定百合资源以滇东北昭通、滇东曲靖最丰富,滇中昆明、滇东南文山、滇南红河和滇西保山次之,滇西北地区最少,仅见于金沙江河谷地带,而滇西南地区普洱、临沧未见分布。泸定百合的14个表型性状居群间F值为2. 18~19. 10,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73. 58%,居群间变异(59. 5%)大于居群内变异(19. 76%)。20个野生居群在聚类树上可划分为2大支,未表现出明显的地理差异性。【结论】泸定百合在云南省境内分布范围广泛,表型遗传多样性丰富。

关键词: 泸定百合 种质资源 居群 表型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澜沧江流域芒果种质资源果实性状多样性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澜沧江流域芒果种质资源的果实性状多样性,为有效地保护芒果种质资源及改良品种提供参考。【方法】调查收集澜沧江流域11个县28个乡镇的芒果种质资源82份,对其果实性状进行测定及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在82份芒果种质资源中,单果重为0~50、50~80、80~120和120~260 g的种质资源分别有6、49、19和8份;果实形状为椭圆形、扁圆、象牙形、卵形、长扁圆形和桃形的种质资源分别有66、8、3、2、2和1份;果皮颜色为绿色、黄绿色、黄红色、绿黄色、绿白色和黄色的种质资源分别有48、9、12、2、2和9份;果肉颜色为金黄色、橙黄色、浅黄色、橙红色和深黄色的种质资源分别有34、25、12、4和7份;果实香气为无香气、芳香、椰乳香、木瓜香、松香和清香的种质资源分别有41、36、2、1、1和1份。变异系数以单果重最高(48.12%),其次是果皮厚度(27.27%),以果实厚度最低(13.62%),果实长度、果实宽度、可食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异系数均在20.00%左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单果重、果实长度和果实厚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可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下同);单果重与果实长度、果实宽度、果实厚度和可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实宽度与果实厚度和可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实厚度与可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果重、果实长度、果实宽度、果实厚度和可食率在第一主成分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果皮厚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第二主成分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表明这7个性状是造成澜沧江流域芒果种质资源果实多样性的主要因素。82份芒果资源分为2个大类群,第Ⅰ类群的种质资源果型大,且第Ⅰ-1亚类种质资源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食率较高;第Ⅱ类质资源果型较小,尤其是第Ⅱ-2,且其可食率低。【结论】澜沧江流域芒果资源果实性状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可通过引种驯化、杂交、嫁接和分子育种等技术把其优异基因延续下去。第Ⅰ-1亚类种质资源的果型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食率较高,可作为选育和改良品种的亲本材料,第Ⅱ-2亚类果型小,可食率低,可作为园林观赏资源。

关键词: 芒果 种质资源 果实性状 多样性 澜沧江流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茄子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与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茄子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对从国内搜集,并在云南试种表现良好的37份茄子种质资源进行9个农艺性状和6个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茄子9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在8.99%~44.69%之间,变异系数最高的是果形,最低的是果实横径;SSR标记共检测到13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SSR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166 7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862 0,Shannon’s信息指数为0.659 1,多样性指数为0.4399.非加权算术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表明,9个农艺性状将37份茄子种质资源划分为4个类群;6对多态性SSR引物也将所有种质划分为4个类群.虽然2种聚类方法把37份种质基本分开,但大部分种质的分子标记与农艺性状的聚类结果一致性不高.同时,农艺性状和SSR标记的结果均表明,37份茄子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并不丰富,亲缘关系较近.以上结果可为茄子种质资源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茄子 种质资源 形态性状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泸定百合种质资源及表型多样性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云南省境内的泸定百合资源状况.[方法]采用查阅文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并对采集到的20个泸定百合野生居群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结果]泸定百合资源以滇东北昭通、滇东曲靖最丰富,滇中昆明、滇东南文山、滇南红河和滇西保山次之,滇西北地区最少,仅见于金沙江河谷地带,而滇西南地区普洱、临沧未见分布.泸定百合的14个表型性状居群间F值为2. 18~19. 10,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73. 58%,居群间变异(59. 5%)大于居群内变异(19. 76%).20个野生居群在聚类树上可划分为2大支,未表现出明显的地理差异性.[结论]泸定百合在云南省境内分布范围广泛,表型遗传多样性丰富.

关键词: 泸定百合 种质资源 居群 表型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的云南甘蔗细茎野生种F_2代的抗旱性综合评价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云南甘蔗细茎野生种F_2代26个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桶栽法进行抗旱处理,测定绿叶率、质膜渗透性、叶绿素相对含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束缚水相对含量等6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模糊隶属函数法进行分析,综合评价参试材料的抗旱性。结果表明,3个主成分因子方差累计贡献率已达83. 153 0%; 26个参试材料可分为4类,Ⅰ、Ⅱ、Ⅲ、Ⅳ类种质材料分别有6、16、3、1份,抗旱性强弱表现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筛选出生长期抗旱性较强的甘蔗细茎野生种种质有云割F_211-159、云割F_211-23、云割F_211-78、云割F_211-160、云割F_211-260、云割F_211-156等。

关键词: 甘蔗 抗旱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云南甘蔗细茎野生种 种质资源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夏大豆种质资源表型鉴定和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全面准确评价夏大豆种质资源,构建大豆种质资源综合评价体系,满足育种家快速、定向选择育种亲本的需求。本研究采用路径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隶属函数、聚类分析、回归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相结合,对451份云南省夏大豆种质资源的11个重要表型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51份大豆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变异丰富,类型多样。性状间存在错综复杂的相关性,且性状间的相互影响清晰地分为两条路径,一条最终影响大豆品质,另一条最终影响单株粒重。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将11个表型性状转化为产量构成因子、品质因子、株高因子、粒重因子、单荚粒数因子等5个公共因子。通过隶属函数计算综合评价值(D值),并对D值进行聚类分析,将451个种质划分成3个类群,每个类群具有不同的优势性状。运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大豆种质综合评价数学模型:D=0.0102X_3+0.0055X_4-0.0021X_5+0.0014X_7+0.007X_9+0.179X_(11)(R~2=0.9908,F=8006,P<0.0001)。该模型可用于大豆种质资源综合评价,为定向选择有重要价值的亲本提供依据。

关键词: 大豆 种质资源 探索性因子分析 隶属函数 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来源地的余甘子果实氨基酸组成及含量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摘要:为准确评价余甘子野生种质资源,指导云南余甘子种质创新及产业化发展,采集云南和广西来源的11份余甘子种质,同质园条件下对其果实总糖含量和氨基酸含量及组成等组分进行测定,并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及聚类分析法比较了11份种质的果实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种质余甘子果实中的总氨基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人体必须氨基酸含量为64.5~227.08 mg/100 g,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1.83%~41.35%;味觉氨基酸评价结果表明余甘子果实总糖含量与氨基酸含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鲜味类氨基酸与苦味类氨基酸、药用氨基酸含量间相关极显著(P<0.01),甜味类氨基酸与苦味类氨基酸、药用氨基酸含量间相关显著(P<0.05),苦味类氨基酸与药用氨基酸含量间相关极显著(P<0.01);从氨基酸含量差异的角度可将11份余甘子材料分为3大类。余甘子氨基酸组成多样性丰富,氨基酸组成与风味关系密切,提示余甘子种质创新应在系统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定向诱导或选育。

关键词: 余甘子 氨基酸 风味 种质资源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时间嫁接对桑树成活率的影响试验初报

江西农业学报 2017

摘要:桑树嫁接是良种推广和品种改良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传统的桑树种质资源主要采用嫁接进行保存且大多在冬末春初进行,这导致桑树种质资源收集的有效时期较短且集中于秋冬季,不利于野生桑树性状考察和资源收集。为了拓宽野生资源的考察收集时期,2013~2015年,采用不同的嫁接方式在不同时间对不同木质化程度的穗条进行嫁接试验。结果表明:3月冬芽不同方式嫁接的成活率无显著差异,6月鲜芽和冬芽不同嫁接方式的桑苗成活率呈极显著差异,新鲜穗条木质化程度与嫁接成活率密切相关,7芽位以上的鲜芽其嫁接成活率在85%以上,且其简易芽接在嫁接时间上没有太大限制,可以延长桑树的嫁接时间。为桑树资源搜集拓宽了嫁接时间,以及快速推广桑树良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桑树 嫁接 种质资源 简易芽接 锯桩芽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朝天椒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50份朝天椒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所考察的9个性状中仅首花节位和株高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而果肉厚、果实横径、果实纵径、单果重、心室数、单株果数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这6个性状是决定朝天椒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通径分析表明,果肉厚、单株果数、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株幅对朝天椒单株产量有直接正向效应,单果重对朝天椒单株产量主要是间接影响。因此在朝天椒新品种选育过程中,多注意这些性状,着重提高单果重和单株结果数,并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以提高朝天椒产量。

关键词: 朝天椒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0份云南特异野生桑树种质资源的搜集与评价

南方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从云南野生桑树种质资源中挖掘果桑新品种培育的基础材料,为创建新型果桑种质资源打下基础。【方法】通过野外考察搜集云南地区野生桑树种质资源,优选出10份性状特异的野生桑树资源,并进行桑叶营养成分、主要经济性状、种子萌芽率和挂果性状等调查分析。【结果】在10份云南特异野生桑树种质资源中,有2份资源开雄花,雄花花序特长,易收集花粉,可作为育种的父本;1份资源为广东桑,挂果性强,果大且成熟整齐,可直接应用;1份资源为蒙桑,桑果虽小,但结果多,且结实率和发芽率高,是抗旱砧木选育的理想资源;其余6份资源为长果桑,果大且长、挂果能力强、生长势强劲,可与栽培品种杂交培育出长果型果叶两用新品种。【结论】供试的10份云南特异野生桑树种质资源作为可多元化开发利用果桑的基础品种,应选择适宜地区栽植,或进一步与栽培品种杂交,培育出新的品种材料。

关键词: 桑树 野生 种质资源 搜集 评价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