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滇龙胆(模糊匹配)
73条记录
滇龙胆不同部位裂环烯醚萜类物质含量比较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云南临沧云县滇龙胆不同部位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当药苷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当药苷在滇龙胆根、茎、叶、花中均有分布;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在根部含量较高,分别为(35.88±5.89)mg/g和(1.35±0.33)mg/g;当药苷在花部含量最高,为(0.97±0.24)mg/g.(2)不同部位有效成分间具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相关性.(3)相同海拔条件下,不同栽培方式下滇龙胆根部龙胆苦苷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茎部、叶部獐牙菜苦苷含量差异显著(P<0.05).

关键词: 滇龙胆 裂环烯醚萜类 不同部位 不同栽培方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滇龙胆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中国中药杂志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滇龙胆植株根部产量与各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为滇龙胆优良种源的筛选及培育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以云南26个野生种群的滇龙胆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其12个性状(根粗、根长、根数、根干重、茎粗、株高、一级分枝数、叶长、叶宽、叶长宽比、花萼长、花萼裂数)进行相关性、多元回归及通径分析。结果:相关性分析表明,地上部分多个性状均与根长、根粗、根数、根干重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根粗、根长、根数、株高、分枝数及花萼裂数是影响根干重的主要因子。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根粗、根长、根数对根干重的直接正影响较大。地上性状中,株高、一级分枝数对根干重直接正影响较大。结论:在实际生产及良种选育过程中,应关注植株较高大、主茎粗壮、一级分枝数多,植株呈丛生状的材料。

关键词: 滇龙胆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滇龙胆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温度、不同光照、不同贮藏方式和贮藏时间以及不同赤霉素浓度处理对滇龙胆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观测滇龙胆种子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发芽率。结果和结论:25℃为种子最适宜萌发温度,发芽率可达76.33%。光照对种子萌发影响显著,黑暗条件下种子发芽率极低。在自然条件下,干藏为种子最佳贮藏方式,可促进种子后熟作用,保持种子活力,但不能超过6个月。100~1 000 mg.L-1赤霉素处理可明显缩短滇龙胆种子萌发时间,其中500 mg.L-1赤霉素处理可使种子发芽率提高至95.00%。

关键词: 滇龙胆 种子萌发 温度 贮藏 赤霉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ICP-AES测定滇龙胆中的有害元素

光谱实验室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使用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联用技术同时测定中药滇龙胆中微量有害元素砷、铅、镉和汞的含量。对影响分析信号的主要工作条件进行了选择和优化。砷、铅、镉和汞的检出限分别为0.46、1.41、0.29μg/L和0.31μg/L;其回收率分别为99.0%、105.0%、100.0%和108.0%。本法用于中药滇龙胆中微量有害元素的分析,结果满意。

关键词: 流动注射 氢化物发生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滇龙胆 有害元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ICP-AES测定滇龙胆中的硼

药物分析杂志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借鉴石墨炉原子吸收基体改进剂的原理,在样品干灰化中加入适量的Mg(NO3)2或者CaCl2溶液,可使灰化温度从500℃提高到700℃而硼不挥发损失,采用电感藕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测定。方法: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以工作曲线法测定了滇龙胆(Gentiana rigescens Franch.)样品中硼含量,国家标准物质茶叶样品[GBW10016(GSB-7)]及圆白菜样品[GBW10014(GSB-5)]验证结果与推荐值一致。结果:硼的工作曲线在0~100m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A=0.843+0.0228C,相关系数为0.9999,检出限为0.0032mg·mL-1,RSD小于3%,加标回收率为96.1%~102.3%。结论:本法用于中药滇龙胆中硼含量的分析,结果满意。

关键词: 电感藕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 滇龙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滇龙胆资源家种后灰霉病发生与病原鉴定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10

摘要:目的探讨引起滇龙胆灰霉病的病原种类及滇龙胆资源家种后感染该病的病原鉴定。方法资源圃内以不同来源地居群资源为单位调查自然条件下的发病程度;病害标本进行常规组织分离、鉴定并验证。结果资源圃内所有居群资源均可感染该病,发病株率为47.4%~100%,居群受害严重度有差别。病害标本分离出两种葡萄孢属菌且通过柯赫氏验证。结论滇龙胆灰霉病由葡萄孢属的两种致病菌灰葡萄孢菌及另一短梗葡萄孢菌引起,滇龙胆是葡萄孢属的新记录寄主。

关键词: 滇龙胆 灰霉病 病原菌 葡萄孢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滇龙胆中的镉和铅

光谱实验室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滇龙胆中重金属元素Cd和Pb,比较了干灰化法和湿化法2种样品处理方法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并测定了云南一些地区滇龙胆中的Cd和Pb含量。结果表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检测滇龙胆中的Cd和Pb,最低检出限(DL)分别为1.43ng·mL-1和1.16ng·mL-1;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4.37%和4.05%;回收率分别为96.25%和92.25%。利用湿法消解样品,精密度好,回收率高,优于干灰化法。干灰化法适合测定滇龙胆中Pb,但不适合测定Cd,其回收率仅为0.2%。用湿法消解样品,测定不同产地滇龙胆的Cd和Pb含量,结果表明:所测地区滇龙胆的Cd,Pb含量大大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规定的中药材重金属含量标准,符合GAP生产的要求。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滇龙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栽培滇龙胆的化学成分研究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0

摘要:目的:研究栽培滇龙胆(Gentiana rigescens Franch.)的化学成分,比较栽培品和野生品化学成分的异同,评价栽培滇龙胆药材品质。方法:用色谱法分离化学成分,根据波谱分析鉴定化学结构;用薄层色谱(T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进行化学成分的比较分析。结果:从栽培滇龙胆药材中分离鉴定了19个成分;栽培品的TLC及HPLC谱图和野生品一致,龙胆苦苷的含量分别为4.31%(栽培品)和4.71%(野生品)。结论:首次研究了栽培滇龙胆的化学成分,并明确其所含化学成分类型、主要有效成分和野生滇龙胆一致;滇龙胆栽培品和野生品中龙胆苦苷含量相当且均高于法定标准;滇龙胆人工栽培是成功的,应大力发展规模种植。

关键词: 滇龙胆 栽培 化学成分 含量测定 品质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滇龙胆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研究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9

摘要:滇龙胆Gentiana rigescens Franch.地上部分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经IR、MS、NMR等波谱数据鉴定为肥皂草素(1),异肥皂草素(2),异荭草素(3),龙胆苦苷(4),马钱酸(5),熊果酸(6),α-香树脂醇(7),α-香树脂醇棕榈酸酯(8),β-香树脂醇(9),齐墩果酸(10),β-香树脂醇棕榈酸酯(11),β-谷甾醇(12),胡萝卜苷(13),棕榈酸(14),硬脂酸(15),三十烷醇(16)。以上化合物在滇龙胆地上部分均为首次分离得到,除化合物4、5外,其余化合物也是首次从滇龙胆植物中得到。

关键词: 滇龙胆 地上部分 黄酮苷 环烯醚萜苷 三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栽培滇龙胆炭疽病病原鉴定

西南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栽培滇龙胆炭疽病的病害症状、病菌形态、病菌培养性状、致病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症状的2种滇龙胆炭疽病分别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的2个种(分化型)侵染所致,2种胶孢炭疽菌的菌落形态、分生孢子及附着孢形状等方面有差异,且有性阶段的子囊、子囊孢子也有一定差异。病菌有性阶段为小丛壳菌属(Glomerella Spauldinget Schrenk)。

关键词: 滇龙胆 炭疽病 胶孢炭疽菌 小丛壳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