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重要濒危药材胡黄连驯化栽培技术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 2009
摘要:目的:通过多年研究,观察胡黄连生物学特性,提出胡黄连驯化栽培技术。方法:对胡黄连形态特性、生长发育特性、适应性进行探讨,从选地整地、有性和无性繁殖、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出驯化栽培方法。结果:总结了胡黄连驯化栽培技术。结论:胡黄连在适宜的环境和栽培条件下可进行人工栽培。
云木香GAP种植基地的环境质量评价
《西南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国家规定的环境质量及其分析方法标准和相关的文献方法对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鲁甸乡新主行政村云木香GAP种植基地规划区环境空气、土壤环境和水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GAP种植基地规划区大气质量标准达到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土壤环境质量达到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一级标准,水资源达GB5084-92(农业灌溉水质标准)的一类标准。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鲁甸乡新主行政村云木香GAP种植区环境质量良好,符合绿色药材栽培的环境质量要求。
云南重楼不同地理种源分析评价与研究利用
《西南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相同种植条件下,对来源于云南省23份云南重楼种源进行了物候期、形态特征及经济性状的观察、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源的重楼生长物候期、形态特征及经济性状因地理来源不同有一定的差异;综合物候期、形态特征及经济性状的分析与评价,来自于鹤庆县马鞍山、玉龙县巨甸的重楼为优势种源,可作为今后良种选育的种质材料。
丽江山慈姑栽培技术规程(草案)
《云南农业科技 》 2008
摘要: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按中国中药材GAP规范化生产的综合技术要求,对丽江山慈姑生产中的选地、种子处理、播种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良种繁育、采收等作了规范化研究,并制定本规程。
白芨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由于过度采挖和自然繁殖困难,野生白芨资源正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因此很有必要了解白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现状。本文采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SSR)标记对14份小白芨(Bletilla form osana)、5份白芨(B.striata)、2份黄花白芨(B.ochracea)和4份未确定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从35个引物中筛选出12个能扩增出清晰带型并具多态性的引物,共扩增出了124条DNA片段,分子量在259~2200 bp,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10.33条DNA片段,多态性比率为87.90%,采用POPGENE软件,计算了种间的Nei氏距离,并用UPGMA法构建了系统树,这25份供试材料明显聚为3大类:即小白芨、黄花白芨、白芨,与形态学的分类结果一致,其中根据4份未确定种的亲缘关系初步将其归入了不同的类群。25份白芨种质间的遗传距离为0.4483~0.7903。另外,UPGMA聚类结果表明,不同地理位置采集到的3种白芨样品种内和种间的遗传亲缘关系有明显的差异。
胡黄连不同海拔定位栽培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不同海拔高度野生胡黄连引种驯化后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胡黄连在2800~3200 m范围内可正常生长,但生长最适海拔范围为2800~3000 m,在此范围内,人工驯化后胡黄连药用部位根茎产量比野生胡黄连提高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