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335条记录
干蚕茧检验方法及其相关指标

云南农业科技 2010

摘要:干蚕茧的成本是制丝业的主要成本,因此控制好购进干蚕茧的质量,是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在购干蚕茧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质量指标:1上车率指能够上车台缫丝的茧占总茧量的百分比,指标为90.0%(含)以上,低于90.0%,要重选或每低1个百分点干茧单价降0.50元。1.1检验方法在茧袋里或茧堆中抽取一定数量的茧量,一般抽2~5kg。抽样一定要全面,必须每包茧或每个点都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贫困山区中小学校园绿化模式探讨——以云南元谋阿郎完小为例

农技服务 2010

摘要:结合贫困山区中小学绿化的实际情况,针对贫困山区办学条件差、资金匮乏等特点,以云南元谋阿郎完小校园绿化规划为例,分析了贫困山区中小学校园绿化规划模式,并提出贫困山区中小学校园绿化的几点建议,为偏远贫困山区在中小学校园绿化建设方面提供经验。

关键词: 贫困山区 校园绿化 生态 景观 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民族特用蔬菜资源文化调查

西南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对云南少数民族特用蔬菜文化进行调查。首次报道代表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内涵的蔬菜28种,分别属于20科。发现不同民族在不同地域环境或具有一定时空距离时,其选择的蔬菜种类利用方式上有所不同,这与当地的生活习惯、居住环境及传统信仰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特用蔬菜 蔬菜文化 少数民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保山市潞江坝小粒咖啡优质丰产技术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2010

摘要:介绍近几年来保山市潞江坝小粒咖啡种植现状,结合当地的环境条件,总结小粒咖啡的优质丰产技术,包括品种选用、宜林地选择、合理密植、育苗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此外,还介绍了其鲜果采收和初加工技术,以为小粒咖啡的丰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粒咖啡 优质 丰产 栽培技术 潞江坝 云南保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产地小粒种咖啡质量比较研究

热带农业工程 2010

摘要:以云南3个主产区的小粒种咖啡(Coffea arabica L.)生豆为材料,通过分析同一品种在不同产地、环境条件下,咖啡生豆在感观、物理、化学和卫生指标上的差异,对其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个主产区的咖啡豆均达到国标标准和行业标准,为优质咖啡制品的加工原料;同一咖啡品种在3个不同产区的自然条件下种植,得到的咖啡豆在感观、物理、化学和卫生指标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且不同产区的咖啡豆均有各自的优点。

关键词: 咖啡 主产区 质量 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i-z、Pi-ta~2等基因在云南粳稻稻瘟病抗性育种中的应用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0

摘要:采用与育种同步的抗性鉴定方法,利用日本鉴别菌系作为鉴别标准品种,分析了Pi-z、Pi-ta2等基因2002-2007年在云南水稻稻瘟病抗性育种实践中的表现。结果表明,截至2007年,Pi-z、Pi-ta2、Pi-zt在云南稻区仍然有利用价值;Pi-ta2叶/穗瘟抗性反应表现明显不一致;Pi-z、Pi-zt在各种育种材料中叶/穗瘟抗性表现一致;在不同抗性组合中,发现Pi-z对育种材料的抗性改良效果更明显。

关键词: 粳稻 稻瘟病 Pi-z,Pi-ta2 抗性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ICP-AES测定滇龙胆中的硼

药物分析杂志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借鉴石墨炉原子吸收基体改进剂的原理,在样品干灰化中加入适量的Mg(NO3)2或者CaCl2溶液,可使灰化温度从500℃提高到700℃而硼不挥发损失,采用电感藕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测定。方法: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以工作曲线法测定了滇龙胆(Gentiana rigescens Franch.)样品中硼含量,国家标准物质茶叶样品[GBW10016(GSB-7)]及圆白菜样品[GBW10014(GSB-5)]验证结果与推荐值一致。结果:硼的工作曲线在0~100m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A=0.843+0.0228C,相关系数为0.9999,检出限为0.0032mg·mL-1,RSD小于3%,加标回收率为96.1%~102.3%。结论:本法用于中药滇龙胆中硼含量的分析,结果满意。

关键词: 电感藕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 滇龙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木香花天然居群的表型多样性研究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云南天然分布区选择5个有代表性的木香花居群为研究对象,应用居群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木香花的15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木香花表型性状在居群间和局群内存在广泛的变异,15个性状的F值范围为1.92~370.6,绝大多数性状在居群间和居群内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61.10%,居群间变异(35.92%)大于居群内变异(20.44%),说明居群间的变异是木香花的主要变异来源;对其地理因子与15个表型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经度对性状的影响较大;利用群体间欧氏距离进行的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5个天然群体可以划分为2类.

关键词: 木香花 居群 表型多样性 蔷薇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催青期蚕种及蚁蚕的冷藏抑制

云南农业科技 2010

摘要:在实际生产中,蚕种出库催青后,往往会发生延迟收蚁的情况,例如春期催青中遇到晚霜、冰雹、干旱等,使桑树生长缓慢,需要延迟收蚁。可通过适当降低催青温度,或将蚕种冷藏抑制,以达到延迟收蚁的目的。但蚕种耐冷藏的时间因胚子发育的不同时期而异,一般来讲,活性化了的蚕种最耐长期冷藏的时期是在还没有完全开始发育的甲胚子时期,以后随着胚子发育的进展变得不耐冷藏,尤其是过了丙2以后的胚子格外弱。现将催青期蚕卵及蚁蚕冷藏的时期介绍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蚕脂肪体原代培养中各种形态细胞的观察

西南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取家蚕4~5龄幼虫背部脂肪体,采用胰蛋白酶消化和组织块贴壁法进行离体培养,观察脂肪体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家蚕脂肪体细胞在原代培养过程中出现了一批具有各种形态的脂肪前体细胞,细胞间呈管道状或网状排列等,可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繁殖。最后这些细胞充满油滴后陆续死亡。该观察结果可为进一步探讨家蚕脂肪体细胞的分化及脂类代谢调节机制提供实验条件。

关键词: 家蚕 脂肪体细胞 原代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