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Production(模糊匹配)
488条记录
中国夏作马铃薯区域特点现状分析

中国马铃薯 2022

摘要:通过中国夏作马铃薯不同区域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情况分析,揭示不同区域马铃薯的产量水平、特点和比较优势,为不同区域马铃薯生产技术提高提供参考意见。研究对2019~2021年国家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中晚熟东北组、中晚熟华北组、中晚熟西北组、中晚熟西南组多点试验中马铃薯产量、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地区通过采用滴灌等技术以及品种更新换代等措施,马铃薯单产大幅度提高,近三年马铃薯多点试验平均单产达到2 870 kg/667m~2,成为中国夏作马铃薯单产最高的区域,西南地区单产最低,为1 856 kg/667m~2。结合西南地区的气候条件分析,该区马铃薯单产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西北地区马铃薯干物质含量是4个区域中最高的,达到20.8%,这与西北地区光照充足,生育期长密切相关;另外,各区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春旱问题,是影响各区域马铃薯出苗的限制因素之一。

关键词: 夏作马铃薯 产量 农艺性状 区域特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攀枝花市马铃薯优质新品种引进筛选试验

中国马铃薯 2021

摘要:为筛选适宜攀枝花市高寒冷凉地区适宜发展的较优马铃薯品种(系),引进6个马铃薯新品种(系),试验测定马铃薯新品种(系)的丰产性、抗逆性和块茎品质等性状。结果表明,新品系‘S04-921’对早、晚疫病抗性强;总淀粉、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高,产量34 536 kg/hm2,较对照‘米拉’增产10 074 kg/hm2,增幅41.18%。‘云薯304’产量27 085 kg/hm2,较对照‘米拉’增产2 623 kg/hm2,增幅为10.72%,对早、晚疫病抗性强,是一个鲜食和薯片加工兼用型品种。

关键词: 攀枝花市 马铃薯 引种 产量 品质 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弗里熊蜂蜜罐中糖液成分分析

昆虫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熊蜂是众多植物的重要传粉昆虫,以采集并贮藏花蜜和花粉为主要食物.本研究旨在探究熊蜂的营养需求及明确其对采集的食物是否存在酿制过程.[方法]利用白砂糖溶液(糖浓度50%)饲喂弗里熊蜂Bombus friseanus蜂群,收集并检测其贮藏在蜜罐中1~7 d的糖液,作为处理组样品;同时将上述白砂糖溶液置于灭菌离心管中,排除熊蜂取食,作为对照组样品,测定贮藏期间处理组和对照组糖液的pH值、糖浓度、糖组分及α-淀粉酶和转化酶活性.[结果]弗里熊蜂B. friseanus贮藏在蜜罐中1~7 d的糖液pH值平均为3.74±0.13,显著低于对照组(6.55±0.15);糖浓度与贮藏时间显著正相关,贮藏6d后糖浓度显著高于贮藏1~3 d时的;糖液组分更加丰富,除蔗糖外利用HPLC还检出果糖、葡萄糖、麦芽糖和海藻糖,贮藏4~5 d的糖液中己糖含量极显著高于贮藏1~3 d和6~7 d时的,己糖和麦芽糖含量分别与蔗糖含量极显著负相关,总糖中果糖和麦芽糖含量与贮藏时间极显著负相关,葡萄糖、蔗糖和海藻糖的含量分别与贮藏时间极显著正相关.贮藏6d的糖液中α-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时间,其他贮藏时间样品间c-淀粉酶活性差异不显著,而所有样本的转化酶活性在21.17~38.05 U/g FW之间,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差异不显著.[结论]弗里熊蜂B.friseanus采集人工饲喂的糖溶液贮藏在蜜罐中,经其加工后发生了物理和生物化学变化,揭示熊蜂存在酿蜜能力.本研究的结果为熊蜂生物学及繁育研究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弗里熊蜂 食物 酿造 蜂蜜 理化变化 生物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密度和氮肥对'云大麦12号'产量、农艺性状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创造全国青稞高产纪录的‘云大麦12号’的最佳种植密度和氮肥施用量,本研究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探讨了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及互作对‘云大麦12号’的产量、农艺性状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密度对产量影响极显著,对农艺性状均没有显著影响;不同施氮量对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仅对单株分蘖有极显著影响;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4个光合参数及叶绿素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密氮互作对产量、农艺性状、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和叶绿素影响均不显著;仅对净光合速率有显著影响;种植密度在8.5×105/hm2、施氮量在112.5 kg/hm2产量达到最大,这是‘云大麦12号’的高产最优密度和氮肥方案。

关键词: 青稞 密氮互作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用量对云南高原粳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CSCD

摘要: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粳稻产量、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为云南高原粳稻氮肥减量施用提供依据。选用云南高原非糯粳稻‘楚粳28’和糯型粳稻‘云科粳1号’为试验材料,按照当地常规氮肥施用模式,设置施氮量为0、75、150、225、300 kg/hm2(N0、N1、N2、N3、N4)5个处理。结果显示,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2种类型粳稻品种产量呈增加趋势;在N1处理下‘云科粳1号’产量及增产幅度显著高于‘楚粳28’,其他处理下‘楚粳28’的产量大于‘云科粳1号’。氮肥处理使‘楚粳28’有较高的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平均比‘云科粳1号’高13.36%和6.24%。氮肥使‘楚粳28’生育期延长了1~8天,总叶片数增加0~1叶,使‘云科粳1号’生育期延长了2~9天,总叶片数增加0.3~1.1叶;氮肥处理下‘楚粳28’的干物质积累量和总吸氮量平均比‘云科粳1号’分别高4.42%和18.43%,‘楚粳28’的氮肥吸收利用率比‘云科粳1号’高2.66%。综上,非糯型粳稻的产量及氮肥吸收利用率高于糯型粳稻,非糯粳稻‘楚粳28’适合的氮肥用量为225 kg/hm2,糯型粳稻‘云科粳1号’适合的氮肥量为150 kg/hm2

关键词: 非糯型粳稻 糯型粳稻 氮肥用量 产量 氮素吸收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8种除草剂对云南蓖麻田间杂草防除及产量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解决蓖麻田间杂草防治的技术难题,筛选适用于蓖麻的田间除草剂,为除草剂在云南蓖麻田的安全高效使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8种除草剂处理对云南蓖麻田间农药的安全性调查和蓖麻生理指标检测,同时分别评价播前或苗后田间除草剂施用对蓖麻生育期和农艺性状、产量的影响。【结果】蓖麻田播前施用480 g/L氟乐灵3240 g/hm2后蓖麻株高降低,同时处理14 d后蓖麻叶片的SPAD(叶绿素含量)降低,这类土壤封闭除草剂无法满足云南蓖麻田间的生产需要;苗期和现蕾期之间施用砜嘧磺隆14 d后不影响蓖麻功能叶的SPAD值、株高和成活率;25%砜嘧磺隆90 g/hm2+45%精喹禾灵62 g/hm2不仅防除蓖麻田间杂草效果最佳,而且蓖麻主穗位高、单株有效穗数、主穗蒴果数、小区产量(主穗)和增产率比喷施清水(CK)显著提高。【结论】苗后单独施用砜密磺隆,不足以高效防除云南蓖麻田间的多种杂草危害。砜嘧磺隆和精喹禾灵除草剂混用可提升蓖麻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砜密磺隆在蓖麻田间苗后防除杂草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砜密磺隆 蓖麻 杂草 防除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大豆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大豆科技 2021

摘要: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昆明综合试验站将继续对本区域大豆生产情况进行调研,以5个示范县及云南省大豆主产区为重点调研区域,采用现场、电话和网络等多种方式,内容涉及各区域大豆种植面积、产量和效益;大豆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应用情况;各区域大豆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技术需求等方面,通过调研进一步深入了解云南省各大豆主要种植区域的生产和市场情况,并针对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发展本区域大豆生产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云南 大豆 生产情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个紫花苜蓿品种(系)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品比试验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21

摘要:为筛选适宜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种植的苜蓿品种,2013—2016年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对赛迪5号、赛迪7号、6010紫花苜蓿、WL525HQ、维多利亚5个紫花苜蓿品种(系)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6010紫花苜蓿综合性状优良,一是其稳产性、丰产性表现较好,3年平均鲜、干草产量变异系数最小,分别为7.71%、5.90%;3年平均鲜、干草产量最高,每100平方米的产量分别为1 068.90 kg和269.13 kg,较赛迪5号、赛迪7号、维多利亚、WL525HQ分别增加了1.70%、5.13%、7.05%、3.58%和2.22%、4.54%、8.83%、2.04%。二是其粗蛋白含量较高、营养品质好,6010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20.30%,极显著高于赛迪7号和WL525HQ(P<0.01),显著高于赛迪5号(P<0.05);干物质、无氮浸出物分别为95.72%、50.68%,均极显著高于其他4个品种(P<0.01);水分、酸性洗涤纤维分别为4.29%、25.41%,均极显著低于其他4个品种;灰分含量8.62%,极显著高于赛迪5号和WL525HQ(P<0.01);粗脂肪含量2.12%,显著高于WL525HQ和维多利亚(P<0.05)。隶属函数分析表明,6010紫花苜蓿隶属函数值最高,能够较好地适应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适宜在该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品比试验 产量 营养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用叶面肥对魔芋生长及其品质的影响

云南农业科技 2021

摘要:研究分析叶面喷施不同量"量宇植物之母"对魔芋长势、叶片光合效率及其球茎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为魔芋绿色健康种植生产提供科学依据。试验设4个处理:处理T1(CK,常规农药,苯醚甲环唑10 g+代森锰锌15 g+清水,总体积15 L);处理T2、处理T3、处理T4分别为10 mL、20 mL、30 m L"量宇植物之母"+常规农药(苯醚甲环唑10 g+代森锰锌15 g)+清水,总体积15 L。结果表明,施用"量宇植物之母"的魔芋株高、开展度、叶柄高度、叶柄周长都高于处理T1(CK)。施用"量宇植物之母"的魔芋净光合速率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均高于处理T1(CK);处理T2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最大,大芋平均重量(0.149 kg)、子芋平均重量(13.0 g)和单株产量(0.206 kg)均最高,生长系数为8.24,折合单产为21330 kg·hm-2,比对照增产10.09%。处理T2、处理T3、处理T4的烂芋和死株占比都低于处理T1(CK)。处理T3粘度最大,为5083 mPa·s;处理T4葡甘露聚糖含量最大,为18.91%;可溶性总糖含量最大,为7.70%;4个处理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在2.08%~2.11%。施用"量宇植物之母"能够增加魔芋株高、开展度、叶柄高度、叶柄周长,增加了魔芋叶片的光合效率,增强了魔芋植株的抗病性,提高了魔芋的产量。施用较高浓度"量宇植物之母"能够提高魔芋球茎葡甘露聚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

关键词: 花魔芋 叶面喷施 长势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溪市草莓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园艺与种苗 2021

摘要:该文介绍了玉溪市草莓生产现状,分析了生产中存在的品种单一、育苗技术粗放、标准化栽培技术缺乏、采收及废弃物综合处理技术滞后等问题,并提出加快品种选育进展、建立优质种苗繁育基地、推广优质高效生产技术、完善草莓采收标准及延伸产业链条等生产发展对策,以期为推动玉溪草莓生产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草莓 生产现状 问题 对策 玉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