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666条记录
云南大叶荼无性系良种扦插育苗技术

云南农业科技 2009

摘要:近年来,受普洱茶市场的拉动,云南省无性系茶树良种发展迅速,有效地推动了云南省茶园良种化建设.扦插是茶树无性繁殖的一种主要手段,它不仅能保持优良品种的特征特性,而且还有如下优点:插穗短,省材料,繁殖系数高,一定面积内育苗数量多,土地利用经济,成龄茶树枝条、幼龄茶树修剪枝均可利用.笔者根据云南大叶茶的特征特性及茶苗繁育经验,总结出一套云南大叶茶无性系良种扦插育苗技术,现介绍如下.

关键词: 云南 普洱茶 大叶荼 扦插育苗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怒江干热河谷芒果种质资源叶片形态多样性的模糊聚类分析

江西农业学报 2009

摘要:根据芒果叶片性状变量,对怒江干热河谷区芒果种质资源进行了模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置信水平λ=0.945时,分析的24个个体可聚类为3大类,这说明怒江干热河谷区芒果具有较为丰富的形态多样性。

关键词: 怒江干热河谷 芒果种质资源 叶片 模糊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铁锁生态学初步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目的】对珍稀濒危药材金铁锁进行野生资源实地调查研究,了解其生态学习性,为其人工引种驯化及规范化种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地调查和询访的方法对滇西北及周边部分地区金铁锁野生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对滇西北及周边部分地区金铁锁野外生态学实地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金铁锁一般出现在海拔2400~3400m有一定空旷度的砾石或石灰质岩石山坡中;土壤主要为紧实、干燥而贫瘠的石灰岩红壤土或黄砂壤土。【结论】对金铁锁分布影响较大的因子是土壤、湿度和温度。

关键词: 金铁锁 野生资源调查 生态学习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基因芯片分析非洲菊花序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

西南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GenBank搜索已发布的花序发育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的引物,采用PCR法扩增,获得了50个相应的基因片段,利用这些基因片段制备基因芯片。应用此芯片与已标记的非洲菊cDNA杂交,比较分析了同一基因在非洲菊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和同一基因在不同肥料条件下的表达情况。选取基因NM118013、AJ009726和AJ554702分别进行了RT-PCR验证,结果与芯片检测一致。本研究揭示了非洲菊花序基因时空和营养因子作用下的表达规律,有助于了解非洲菊花序的生长发育机理,进而指导非洲菊的遗传育种。

关键词: 基因芯片 非洲菊 花序发育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树新品种“云丰1号”、“云丰2号”的选育

云南农业科技 2008

摘要:桑树新品种"云丰1号"和"云丰2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采用传统杂交育种方法选育出的优良新品种。这2个品种遗传性状稳定,桑叶质量好、产量高,耐大水大肥,对桑树褐斑病具有一定抗性,适宜在云南省海拔800~2000m地区推广应用。经多年比较试验,产叶量比对照品种湖桑32号高25%,万蚕产茧量与对照相同,每公顷桑产茧量比对照高20%,桑树褐斑病的发病率比对照低80%,褐斑病的抗性与农桑8号相近。已定为云南省重点项目"云南省优质原料茧生产关键技术研究示范"重点繁育及示范推广的桑树新品种,并将在示范推广中进一步进行云南省各种自然条件的区域性比较试验。

关键词: 桑树 品种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佩罗基金资助项目获得批准

云南农业科技 2008

摘要: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通报,常驻联合国代表团明传电报告知,经77国集团专家委员会第22次会议审议,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与云南省商务厅联合申请佩罗基金资助的南南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可持续发展农业技术培训"项目已获得批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麻性别研究进展

中国麻业科学 2008

摘要:概述了与大麻性别分化相关的栽培条件、生理条件、分子标记及细胞遗传学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大麻性别研究的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大麻 性别分化 分子标记 细胞遗传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组培条件对试管鳞茎膨大的影响

南方农业 2008

摘要:本文对20世纪90年代以后百合试管鳞茎膨大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百合外植体的类型与选择、培养基配方以及培养条件对百合试管鳞茎膨大的影响。同时,就今后试管鳞茎膨大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百合 外植体 激素 小鳞茎 培养条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莲雾的产期调节

福建果树 2008

摘要:产期调节是莲雾生产上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综述了莲雾的产期调节技术,为莲雾在我国其他地区丰产栽培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莲雾 产期调节 催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耳酵母状孢子发酵产多糖研究

中国食用菌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对金耳酵母状分生孢子发酵产多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CBS为玉米粉3%、黄豆粉1%、白糖0.5%、KH2PO40.1%、MgSO40.05%、pH自然,获得的金耳酵母状孢子生物量最大,在此条件下发酵产多糖,得率为14.3g·L-1,多糖含量为77.1%。

关键词: 金耳 酵母状孢子 正交实验 多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