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甘薯间作糯玉米的高产高效模式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赵大伟 1 ; 徐宁生 2 ; 杨华才 2 ; 黄兴粉 2 ; 邓国军 2 ; 王序英 3 ;

作者机构: 1.文山州农业科学院;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2.;文山州农业科学院;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3.;文山州农业科学院;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甘薯;糯玉米;间作;栽培模式

期刊名称: 热带农业科学

ISSN: 1009-2196

年卷期: 2018 年 02 期

页码: 29-35

摘要: 为研究不同栽种规格的甘薯间作糯玉米模式和发掘高产高效间作模式,本实验对甘薯净作、糯玉米净作和15种甘薯间作糯玉米模式进行了鲜薯产量和经济效益的研究。结果表明:甘薯间作糯玉米模式是可行的,体现出明显的间作优势;不同间作模式的经济效益不同,其中处理16(四间双,株距30 cm)的鲜薯产量(22 670.16kg/hm2)是间作处理中最高的,处理16的经济效益(37 782.16元/hm2)也是供试处理中最高的,综合评价得出处理16的甘薯间作糯玉米模式最合理。此结果为进一步推广高产高效甘薯间作糯玉米模式提供有利依据。

  • 相关文献

[1]“Ⅱ优084”在永胜涛源创世界水稻单产新高的栽培模式探讨. 戴陆园,张红生,王建军,黄跃,杨洪,杨高群. 2004

[2]不同栽培模式对小麦条锈菌群体结构的影响. 李进斌,兰茗清,杨进成,陈向东,李月秋,朱有勇,李成云. 2014

[3]两种栽培模式下水稻品系(组合)间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比较. 廖江林,袁平荣,李达模,肖国樱. 2004

[4]栽培滇龙胆药材不同极性部位紫外吸收光谱特征与判别分析. 沈涛,李远菊,张霁,左智天,王元忠. 2015

[5]不同栽培模式对滇龙胆中龙胆苦苷含量的影响. 杨美权,张金渝,沈涛,袁天军,杨维泽,杨天梅,张智慧,金航. 2011

[6]云南热区柑桔套种香叶天竺葵技术. 王文翠,唐文冲,李云平,木万福,陈艺齐,袁理春. 2010

[7]不同栽培模式的土壤水热效应对马铃薯产量及结薯规律的影响. 梁淑敏,王颖,潘哲超,张磊,徐宁生,李燕山,杨琼芬,李先平,白建明,姚春光,卢丽丽,隋启君. 2018

[8]不同栽培模式对云南高产区水稻产量形成影响分析与应用. 罗萍,刘曜榕,王怀义,杨从党,黄俊杰,杨海士,李刚华. 2021

[9]麻疯树雨养抗旱栽培技术模式与效果评价. 袁理春,张德,韩学琴,何璐,陈艺齐,范源洪. 2012

[10]发展大麦地镇葡萄产业建议. 白明第,李志军,张永辉,高娅芳,陆晓英,张武,沙毓沧. 2016

[11]云南省甘蔗栽培专家系统的开发. 王斌,张跃彬,刘少春. 2001

[12]3种不同栽培模式下胡椒主要农艺性状观测. 沈绍斌,刘光华,刘倩,左红. 2011

[13]大球盖菇栽培研究现状与绿色发展前景. . 2023

[14]基于SSR标记的云南糯玉米、爆裂玉米地方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 吴渝生,郑用琏,孙荣,伍少云,顾红波,毕有华. 2004

[15]甜糯玉米加工工艺研究的探讨. 郑绍虎,方成刚,姚文华. 2018

[16]用SSR标记划分云南糯玉米地方品种资源遗传类群的研究. 张金渝,张建华,杨晓洪,金航,王波,肖植文,孔令明,米艳华,华秋瑾. 2007

[17]云南地方糯玉米自交系产量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伍少云,孙荣,奉有壁. 2007

[18]糯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 黄云霄,陈洪梅,谭静,段智利,汪燕芬,吕宏斌,番兴明. 2007

[19]云南糯玉米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雷涌涛,隆文杰,周国雁,蔡青,伍少云. 2016

[20]云南省不同生态区糯玉米种质资源数量性状变化与多样性. 隆文杰,武晓阳,周国雁,陈丹,伍少云,蔡青.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