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Pi-z、Pi-ta~2等基因在云南粳稻稻瘟病抗性育种中的应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学堂 1 ; 廖新华 1 ; 朱振华 1 ; 苏振喜 1 ; 世荣 1 ; 赵国珍 1 ; 蒋聪 1 ; 戴陆园 1 ;

作者机构: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粳稻育种中心

关键词: 粳稻;稻瘟病;Pi-z,Pi-ta2;抗性育种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ISSN: 1008-0864

年卷期: 2010 年 12 卷 01 期

页码: 100-105

摘要: 采用与育种同步的抗性鉴定方法,利用日本鉴别菌系作为鉴别标准品种,分析了Pi-z、Pi-ta2等基因2002-2007年在云南水稻稻瘟病抗性育种实践中的表现。结果表明,截至2007年,Pi-z、Pi-ta2、Pi-zt在云南稻区仍然有利用价值;Pi-ta2叶/穗瘟抗性反应表现明显不一致;Pi-z、Pi-zt在各种育种材料中叶/穗瘟抗性表现一致;在不同抗性组合中,发现Pi-z对育种材料的抗性改良效果更明显。

  • 相关文献

[1]云南地方籼粳稻稻瘟病抗性和农艺性状差异分析及优异稻种筛选. 杨楠,陈恺茜,杨勤忠,唐文强,张文龙,何平,杨暮英,李勇成,韩光煜. 2021

[2]云南粳稻品种(系)对稻瘟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董丽英,李国生,赵秀兰,刘树芳,李迅东,钏兴宽,康洪灿,杨勤忠. 2018

[3]云南地方稻种抗稻瘟病基因Pi-1的鉴定与分布研究. 李进斌,李鼎,孙一丁,张庆,许明辉. 2011

[4]对稻瘟病表现抑制活性放线菌的筛选. 杨佩文,欧敏功,尚慧,李一青,刘树芳,李铭刚,崔晓龙,李家瑞,文孟良. 2006

[5]放线菌ECO00008发酵液提取物的抗稻瘟病菌活性初步研究. 尚慧,文孟良,刘卫红,杨佩文,李铭刚,刘树芳,李一青,李家瑞,赵江源,崔晓龙. 2007

[6]放线菌次生代谢产物对稻瘟病菌的抑菌活性筛选. 杨佩文,李铭刚,番华彩,赵江源,曾莉,丁章贵,文孟良. 2011

[7]播种量、秧龄和移栽密度对高原粳稻产量的影响. 李贵勇,王云华,陈路华,资月娥,桂媛,夏琼梅,邓安凤,龙瑞平,杨从党. 2013

[8]中韩粳稻品种产量潜力评价. 李贵勇,杨从党,袁平荣,周能,周玉苹,卢义宣,李本逊. 2007

[9]云南粳稻育种中特性的同步鉴定方法. 世荣,杨晓洪. 1997

[10]海拔高度对粳米品质的影响. 但芳,张秋妹,杨晓明,苏振喜,杨静波,胡燕祥. 2007

[11]关于亚洲栽培稻演化的探讨. 张尧忠,徐宁生. 1995

[12]云南粳稻不同收割期的米质变化. 孙有泉,井上正胜. 1992

[13]优质粳稻新品种云粳优5号的选育研究及展望. 赵国珍,刘吉新,世荣,廖新华,苏振喜,朱振华,张学堂. 2006

[14]云南粳稻栽培品种的稻瘟病垂直抗性分类及鉴别菌系选择的初步研究. 李家瑞,孔平,李成云,何云昆,岩野,正敬. 1990

[15]亚洲稻籼粳中间型问题的讨论. 张尧忠,贺庆瑞. 1990

[16]云南滇西北高原粳稻区白叶枯病菌致病型鉴定及分布. 彭新禧,余腾琼,李俊,杨雅云,和建平,李锦玲,徐福荣,戴陆园. 2011

[17]粳稻低直链淀dull基因的遗传分析. 赵国珍,刘吉新. 1998

[18]贵州高原粳稻利用中一些性状的遗传分析 Ⅲ.抽穗期遗传变异初步研究. 陶大云,马达鹏,娄义龙. 1990

[19]从部分Aman和深水稻看粳稻的起源. 程侃声,张尧忠,王象坤,才宏伟. 1991

[20]不同生态型低AC稻米蒸煮和食味品质特性研究. 邹茜,邵源梅,黄平,李华慧,辜琼瑶,郭咏梅,李少明.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