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类型: 中国发明申请
专利权人: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发明人: 梁名志;赵永昌;夏丽飞;陈继伟;陈林波;李树红;段志芬;杨盛美
专利号: CN200710066324.5
摘要: 一种接种真菌微生物加工普洱茶的方法,普洱茶渥堆发酵第一天,将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芙曲和青霉(Penicillum sp.)芙曲按1~2∶1的比例混合后,按混均芙曲与茶坯重量比1∶125~250的比例加入到普洱茶加工生产过程中;普洱茶渥堆发酵第二天,按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sp.)菌液与茶坯重量比1∶250~500的比例把酿酒酵母菌液加入到普洱茶加工生产过程中,然后归堆盖上发酵布;控制发酵堆温在40℃~65℃之间,适时进行翻堆控制含水率在14%~20%,当茶叶含水率在20%以上时,必须每天通一次沟;茶叶含水率在14%~20%时,每隔3~5天通一次沟;在制时间缩短,保留了丰富的水浸出物、适宜的茶多酚和氨基酸,新增了一定量的咖啡碱、水化果胶、茶黄素和茶褐素,品质较自然渥堆发酵的优越与稳定,微生物指标达到红绿茶同等水平。
- 相关文献
[1]人工接种真菌固态发酵普洱茶的急性毒性安全性评价. 梁名志,王丽,王立波,陈继伟,江凤琼. 2012
[2]人工接种真菌发酵普洱茶的化学成分变化研究. 梁名志,夏丽飞,陈林波,陈继伟,李友勇. 2009
[3]普洱市咖啡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 黄家雄,刘标,李学俊,李亚男,张晓芳,吕玉兰. 2015
[4]云南草地贪夜蛾寄生性天敌资源调查初报. 陈福寿,王燕,张红梅,李向永,赵雪晴,尹艳琼,张礼生,太一梅,李志敏,刘萍,谢爱东. 2019
[5]雌雄异体生物进化途径猜想. 李有泉,王海蓉. 1999
[6]普洱茶(熟茶)中主要霉菌的分离与鉴定. 许靖逸,邵宛芳,张俊,王文光,袁唯. 2010
[7]普洱茶泡腾片制备工艺研究. 李晚谊,杨亚玲,刘洪泉,刘谋盛,张尹. 2010
[8]多壁碳纳米管/N-丙基乙二胺混合吸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普洱茶中3种手性杀菌剂农药残留. 蒋明明,曾小娟,宋红坤,林涛,王继良,刘宏程. 2020
[9]普洱熟茶化学成分研究. 邹艳丽,董宝生,张伏全,何嵋,李聪,欧灵澄,何严萍. 2009
[10]大数据下的云南普洱茶市场预警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张焱,冯璐,李勃. 2020
[11]云南普洱茶市场预警机制的建构与创新. 张焱,冯璐,李勃. 2020
[12]黔湄系列品种与云南大叶种所制普洱茶的比较分析. 曹雨,韩丽,罗显扬. 2010
[13]从茶文化视角看《水摆夷风土记》. 陈红伟. 2021
[14]不同陈化年限普洱茶HPLC指纹图谱及年份判别. 刘兴勇,邵金良,陈兴连,林涛,汪禄祥,黎其万,刘宏程. 2015
[15]滇藏“茶叶之路”初探. 陈红伟. 2001
[16]云抗10号加工普洱茶工艺优化. 杨方慧,仝佳音,张艳梅,孙云南,汤海昆,夏丽飞. 2022
[17]云南勐海晒青毛茶产制概况. 陈红伟. 2000
[18]普洱茶茶膏传统制作工艺探讨. 陈继伟,何昆萍. 2009
[19]云南红花茶树资源调查简报. 陈红伟,汪云刚,陈勇,苏应春,李忠诚,鲁伟强,彭文君. 2015
[20]普洱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方法. 王丽,邵金良,魏茂琼,林涛,刘兴勇,汪禄祥,梅文泉,刘宏程.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不同花期紫娟茶树花的品质分析及加工工艺研究
作者:苟祎;夏丽飞;马玉青;杨恺清;吴致远;普金霞;叶红;申时全
关键词:茶树花;紫娟;加工;感官品质;化学成分;抗氧化
-
云南野生茶树厚轴茶种质资源化学成分多样性分析
作者:宁功伟;杨盛美;段志芬;宋维希;李友勇;刘本英;唐一春
关键词:厚轴茶;化学成分;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
福贡县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分析与评价
作者:龙亚芹;罗梓文;陈洪云;陈龙;曲浩;龙丽雪;陈强;杨向德;陈林波
关键词:福贡县;茶园;养分指标;肥力评价
-
羊肚菌栽培理论、技术进展及未来热点
作者:赵永昌;柴红梅;刘萍;赵子悦
关键词:羊肚菌;栽培理论;栽培技术
-
不同树体管理模式下茶叶内含物质的差异性分析
作者:李金龙;龙亚芹;殷丽琼;仝佳音;罗梓文;曲浩;刘福桥;陈林波
关键词:茶;树体管理;内含物质;主成分分析
-
TCS1等位基因的差异表达参与弄岛野茶低咖啡碱的形成
作者:刘玉飞;庞丹丹;陈春林;田易萍;孙云南;李友勇;陈林波
关键词:弄岛野茶;特异资源;TCS1;生物合成
-
转录组测序分析外源水杨酸诱导茶树热激蛋白基因的响应
作者:刘悦;曲浩;田易萍;陈春林;冉隆珣;陈林波
关键词:外源水杨酸;茶树;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热激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