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关键词: 金沙江;途径;干热;金;河谷;治理;典型区;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治理途径;干热河谷;金沙江干热河谷;研究;金沙
第一完成单位: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02
摘要: 金沙江干热河谷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带、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难点和我国造林的极端困难地区。该区生态环境极度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向长江的输沙量占长江宜昌以上河段来沙量的39.2%,是长江泥沙的重要来源严重制约着当地的社会与经济发展。经济落后、脱贫困难又加剧了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形成恶性循环。极度恶化的生态环境使长江中下游失去了生态保护屏障,威胁着中下游地区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阻碍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协调发展更加倍受关注。为此1997年,云南省科技厅省院省校科技合作处立项支助 “金沙江干热河谷典型区土地退化与治理途径究”项目的开展。 本项目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是: (1)完成金沙江干热河谷典型区土地退化特征、类型、分布及成因的基础理论研究; (2)在元谋、大姚湾碧建立治理土地退化的试验示范基地,提供2000亩治理现场; (3)试验区植被恢复、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 (4)提出水资源合理利用和土壤培肥的措施; (5)筛选出适宜的草、灌、乔品种资源3-5种及相应的栽培管理技术。技术的创新性与先进性:三年来,项目组织了多学科多专业技术力量协同攻关,采用宏观的卫星遥感技术、生态综合评判技术与微观的Cs137 分析技术、GPS技术、中子水分仪监测技术、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扫描电镜分析技术、数字地图技术、数据库建立技术、土壤与植物的调查和分析技术等,开展了土地退化特征、类型、分布及成因基础研究并建立不同治理途径的人工植被模式。提出了土地退化分类系统,建立了地貌、土壤和植被三个评价因子和相应评价参数的土地退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土壤水分动态方程和不同岩性母质发育土壤的退化指标,划分了主要土壤退化类型;揭示干热河谷典型区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特点与规律,为治理模式的筛选提供了依据;在治理方面,提出了以高效复合经济型、雨养生态经济型和雨养生态型三种物种配置类型来营建干热河谷生物资源人工复层群落,优化群落结构,提高综合生态效益,并进行了较大面积示范;提出了径流塘–草网络固土稳水技术、退化旱坡山地雨养型乔-灌-草综合管理技术、隔坡水平沟集流入渗技术、冲沟生物防治综合配套技术等,开展了草被植物引种试验,初步选出铺地木兰等豆科牧草品种。这些研究结果在国内均处于领先水平,它既符合干热河谷客观实际,又较好地回答了生态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理论和技术问题;实施的试验示范技术成熟度高,典型治理现场面积大、类型丰富,已在元谋2100亩荒山治理中得到了应用,技术辐射到周边地区面积近4万亩。该技术可带动和促进云南干热河谷生态植被恢复重建,加快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和云南绿色经济强省的建设。由于时间短,经费紧,涉及学科专业多,在干热河谷退化土地水资源承载力及土壤水与植物生长偶合关系等关键问题上有待进一步开展研究。 2001年3月15-16日通过云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委员会验收、鉴定。其中干热河谷典型区退化土地基础理论研究和治理综合技术研究成果目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围绕干热河谷水土流失严重,水热不平衡,土地退化、裸岩化、荒漠化等生态环境极度恶化问题,以典型区土地退化特征、类型、分布及成因的基础理论研究为主线,水资源合理利用和土壤培肥为中心,不同立地条件开展不同治理途径的人工植被恢复模式为重点,开展了土地退化特征、类型、分布及成因基础研究并建立不同治理途径的人工植被模式。提出了土地退化分类系统,建立了地貌、土壤和植被三个评价因子和相应评价参数的土地退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土壤水分动态方程和不同岩性母质发育土壤的退化指标,划分了主要土壤退化类型;揭示干热河谷典型区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特点与规律;提出了以高效复合经济型、雨养生态经济型和雨养生态型三种类型来营建干热河谷生物资源人工复合群落,优化群落结构,提高综合生态效益;提出了径流塘–草网络固土稳水、退化旱坡山地雨养型乔-灌-草综合管理、隔坡水平沟集流入渗、冲沟生物防治综合配套等技术,开展了草被植物引种试验,初步选出铺地木兰等豆科牧草品种。这些研究结果它既符合干热河谷客观实际,又较好地回答了生态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理论和技术问题;已提供2100亩退化土地治理现场,技术辐射到周边地区面积近4万亩,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 相关文献
[1]试论金沙江河谷建立沟蚀崩塌科学观测研究站的重要性及学科方向. 刘刚才,邓伟,文安邦,沙毓沧,纪中华,熊东红,方海东. 2010
[2]金沙江干热河谷退耕还林造林模式及造林技术研究. 赵培仙,孔维喜,何璐. 2014
[3]金沙江干热河谷农业自然资源现状和可持续发展潜力. 沙毓沧,朱宏业,张映翠,李建增. 1998
[4]金沙江干热河谷银合欢人工林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方海东,魏雅丽,刘刚才,杨艳鲜,潘志贤,纪中华. 2011
[5]金沙江两岸冷凉山区作物多样性栽培方式研究. 张艳芳,和丽荣,蔡长树,陶琼,李向东. 2016
[6]干热河谷草本植物叶片养分含量与养分再吸收效率的种间差异. 樊博,何光熊,史亮涛,方海东,潘志贤,岳学文,王春雪,李建查,闫帮国. 2017
[7]香蕉优质新品种-河谷青. 黄文静(等). 2012
[8]金沙江构树不同规格整地造林生长分析. 张鹏,廖声熙,崔凯,袁首乾,李立. 2014
[9]金沙江流域元谋干热河谷人工酸角林地铺地木蓝引种研究. 朱红业,张映翠,龙会英,沙毓沧,张明忠,杨忠,金杰,史亮涛. 2004
[10]云南金沙江流域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及综合开发与经营模式探讨. 龙会英,张德. 2009
[11]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引种辣木果实性状初步评价. 罗会英,金杰,赵琼玲,邓红山,韩学琴. 2019
[12]生态系统恢复后干热河谷植物叶片N、P、K含量及物种优势度的变化. 闫帮国,何光熊,李纪潮,钱坤建,奎建蕊,潘志贤,史亮涛,纪中华. 2013
[13]金沙江干热河谷植被生态恢复区生态经济价值评估——以元谋县为例. 方海东,纪中华,杨艳鲜,拜得珍,廖承飞. 2005
[14]紫花苜蓿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的引种研究. 金杰,张明忠,韩学琴,史亮涛,龙会英,沙毓沧,杨顺林,纪中华. 2010
[15]对金沙江干热河谷植物资源合理利用的探讨. 张德,龙会英. 2019
[16]放牧对金沙江干热河谷草地土壤种子库的影响. 韩学琴,刘进娣,邓红山,罗会英,李莲红,金杰. 2023
[17]金沙江干热河谷人T林土壤水分研究. 岳学文,方海东,钱坤建,方晋,奎建蕊,潘志贤,杨艳鲜,纪中华,彭辉. 2011
[18]金沙江干热河谷旱地番石榴生长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罗敬萍,段曰汤,何璐,沙毓沧,朱宏业,瞿文林,谭红. 2005
[19]金沙江干热河谷人工林土壤水分研究. 岳学文,方海东,钱坤建,方晋,奎建蕊,潘志贤,杨艳鲜,纪中华,彭辉. 2011
[20]金沙江干热河谷冲沟沟床草被对径流水动力特性的影响. 杨丹,熊东红,张素,张宝军,郑学用,苏正安,史亮涛.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高原湖泊周边浅层地下水:溶解性碳时空分布及驱动因素
作者:崔荣阳;陈安强;刘刚才;陈清飞;叶远行;王炽;张丹
关键词:溶解性有机碳(DOC);溶解性无机碳(DIC);浅层地下水;高原湖泊;农业集约化强度
-
不同发酵剂对木薯茎叶青贮品质的影响
作者:姜太玲;严炜;宋记明;刘彦培;沈正松;张林辉;李月仙;刘光华
关键词:木薯茎叶;发酵剂;青贮品质;营养成分
-
干热区紫花苜蓿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评价
作者:龙会英;张德
关键词:紫花苜蓿;生产性能;产量性状;灰色关联度;营养价值;综合评价;干热河谷
-
休耕对抚仙湖周边农田土壤剖面和浅层地下水中氮累积的影响
作者:叶远行;陈安强;李林;闵金恒;王炽;闫辉;张丹
关键词:休耕;氮储量;浅层地下水;土壤剖面;抚仙湖
-
基于SSR的云南野生猕猴桃种质资源亲缘关系分析
作者:王连润;万红;陶磅;陈霞;李坤明;沙毓沧;丁仁展
关键词:野生猕猴桃;亲缘关系;云南;种质资源;SSR分子标记
-
云南省巩固阶段脱贫人口工资性收入增长研究
作者:曾贞;伏成秀;张庆;张远强;朱红业;杨济达
关键词:脱贫人口;工资性收入;制约因素;对策;云南省
-
8个紫花苜蓿品种在干热区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评价
作者:张德;龙会英
关键词:干热河谷;紫花苜蓿;生产性能;营养品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