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人工四倍体桑树新品种云桑6号的选育
《蚕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云南省种植年限超过30年的二倍体桑品种云桑2号为材料,用0.2%秋水仙碱、0.5%二甲亚砜和0.2%6-BA的混合液注射冬芽诱导其染色体加倍,获得多个变异芽枝条.将变异芽枝条嫁接繁殖,通过染色体倍性鉴定及单株优选和品种比较鉴定试验,获得性状表现稳定的人工四倍体桑树新品种.2019年通过云南省种子管理站品种审定委员会现场鉴评,定名为云桑6号.在草坝镇该人工四倍体桑树新品种以农桑14号、云桑2号和湖桑32号为对照,以家蚕品种菁松*皓月供试,单位面积年产叶量分别增产6.76%、8.42%和27.95%,桑叶养蚕的万头蚕产茧量和茧层率与对照品种湖桑32号无显著性差异,而且用云桑6号饲养的蚕区会提前8~10 h结茧;该品种桑椹大,产果量高于云桑2号,与粤椹大10相当,是一个综合性状优良、丰产性好的四倍体果叶兼用新桑品种.
桑树几丁质酶基因Machi1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蚕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桑品种云桑2号的健康叶片为材料,通过反转录PCR结合RACE方法克隆到桑树几丁质酶基因Machi1(GenBank登录号:MK783295).Machi1基因的完整ORF序列长度为972 bp,编码323个氨基酸残基,预测Machi1蛋白分子质量为349kD,理论等电点(pI)为684.结构分析显示Machi1蛋白含有一个信号肽,无跨膜结构域.Machi1蛋白属于糖苷水解酶19家族,含有保守的ChtBD1结构域,预测具有几丁质酶活性.多序列比对结果表明,Machi1蛋白与川桑几丁质酶Mnchi19一致性最高为935%,系统进化树结果与之相一致.组织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Machi1基因在桑树叶片中的表达量最高.随后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获得了重组目的蛋白并进行了纯化,用纯化的蛋白质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Anti-Machi1多克隆抗体.利用间接ELISA法测定其效价在1∶80 000以上,并经Western blotting验证了该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为后续研究Machi1的抗病机制及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药桑用离体冬芽组织培养和用枝条扦插繁殖的试验
《蚕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来自新疆地区的天然多倍体药桑属于黑桑(Morus nigra)种质资源,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故应用组织培养和扦插的方法解决药桑嫁接繁殖困难的问题,以满足药用开发所需。运用Box-Behnken模型分析培养基中不同诱导物质含量对药桑冬芽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程度为6-苄氨基腺嘌呤(6-BA)浓度>赤霉素(GA3)浓度>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浓度,3种诱导物质的最佳用量为2.21 mg/L 6-BA、0.39 mg/L GA3、0.79 g/L PVP,在此条件下药桑冬芽愈伤组织诱导率预测可达79.32%,验证试验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为78.57%,但通过愈伤组织培养再生植株较困难。在低浓度激素下冬芽萌发的小芽能够在1.0mg/L 6-BA+0.1 mg/L萘乙酸(NAA)的MS培养基中生长,继续在添加0.5 mg/L吲哚丁酸(IBA)的1/2 MS培养基中可诱导出有根系的再生植株且移栽后能成活,由愈伤组织形成丛生芽的再生率达到57.69%。用含冬芽的药桑枝条进行扦插试验,其扦插生根率较低,仅15%左右。上述试验结果表明,虽然然用组织培养方法和扦插方法均能获得药桑的再生植株,但需要进一步优化组织培养和扦插条件提升药桑的无性繁殖效率。
桑树优良新品种云桑5号的选育初报
《蚕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云南省蚕区具有明显的高原立体气候,选育适应云南蚕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桑树新品种,对于云南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云南蚕区现行优良桑树品种及优异桑种质资源作为亲本材料,采用杂交和化学诱导染色体加倍的方法,育成人工同源四倍体桑树新品种云桑5号。新品种于2015—2017年在云南省多点进行区域适应性种植试验,在草坝镇试验点的单位面积产叶量比对照桑品种湖桑32号和农桑14号分别增产42.63%和19.01%,桑叶养蚕的万头蚕产茧量和茧层率与2个对照品种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新品种在永仁县、巧家县、陆良县、楚雄市和鹤庆县按照当地的栽植模式其产叶量较农桑14号高出16.08%~18.75%。新品种还具有发芽期早、发条力强、生长旺盛、叶片肥厚等特性,但对桑褐斑病和桑白粉病的抵抗力稍弱,需要及时采摘适熟叶以降低病害的影响。
关键词: 桑树品种 云桑5号 人工杂交 化学诱变 多倍体 桑叶产量
不同消毒药剂及激素对桑树冬芽组织培养的影响
《中国蚕业 》 2018
摘要:为研究不同消毒药剂和激素对桑树冬芽组织培养的影响,以桑树冬芽为研究材料,研究了3%次氯酸钙溶液、10%次氯酸钙溶液、20%次氯酸钙溶液和3%过氧化氢溶液等不同消毒药剂在不同处理时间下对桑树冬芽外植体的消毒效果,以及NAA(α-萘乙酸)和6-BA(6-苄氨基嘌呤)不同浓度组合对桑树冬芽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合桑树冬芽组织培养的消毒药剂为10%次氯酸钙溶液消毒5 min,污染率为0;桑树冬芽外植体诱导的培养基以WPM培养基中添加0. 01 mg/L的NAA和0. 60 mg/L的6-BA的诱导效果最好.
不同消毒药剂及激素对桑树冬芽组织培养的影响
《中国蚕业 》 2018
摘要:为研究不同消毒药剂和激素对桑树冬芽组织培养的影响,以桑树冬芽为研究材料,研究了3%次氯酸钙溶液、10%次氯酸钙溶液、20%次氯酸钙溶液和3%过氧化氢溶液等不同消毒药剂在不同处理时间下对桑树冬芽外植体的消毒效果,以及NAA(α-萘乙酸)和6-BA(6-苄氨基嘌呤)不同浓度组合对桑树冬芽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合桑树冬芽组织培养的消毒药剂为10%次氯酸钙溶液消毒5 min,污染率为0;桑树冬芽外植体诱导的培养基以WPM培养基中添加0. 01 mg/L的NAA和0. 60 mg/L的6-BA的诱导效果最好。
不同时间嫁接对桑树成活率的影响试验初报
《江西农业学报 》 2017
摘要:桑树嫁接是良种推广和品种改良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传统的桑树种质资源主要采用嫁接进行保存且大多在冬末春初进行,这导致桑树种质资源收集的有效时期较短且集中于秋冬季,不利于野生桑树性状考察和资源收集。为了拓宽野生资源的考察收集时期,2013~2015年,采用不同的嫁接方式在不同时间对不同木质化程度的穗条进行嫁接试验。结果表明:3月冬芽不同方式嫁接的成活率无显著差异,6月鲜芽和冬芽不同嫁接方式的桑苗成活率呈极显著差异,新鲜穗条木质化程度与嫁接成活率密切相关,7芽位以上的鲜芽其嫁接成活率在85%以上,且其简易芽接在嫁接时间上没有太大限制,可以延长桑树的嫁接时间。为桑树资源搜集拓宽了嫁接时间,以及快速推广桑树良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大肠杆菌植酸酶appA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性质分析
《江西农业学报 》 2017
摘要:通过维生素C-钼蓝法,从饲喂青饲料的猪的粪便中分离筛选出1株产较高活性appA植酸酶的大肠杆菌菌株;采用PCR方法从该菌株的基因组中克隆获得植酸酶appA基因,测序结果显示PCR产物全长1447 bp,该植酸酶基因编码区有1296个核苷酸,编码432个氨基酸。将该编码区克隆至pPIC9K载体,并转化入巴斯德毕赤酵母进行甲醇诱导表达,获得了约55 k Da的特征条带,表达96 h后其上清液的酶活力达到368 U/m L。经Ni亲和柱纯化后进行部分酶学性质分析,结果表明:重组appA植酸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5℃,温度高于60℃后其酶活下降明显;其最适pH值为5.0。
关键词: 植酸酶 appA基因 大肠杆菌 克隆 表达 毕赤酵母
云南蚕区28份野生桑种质资源的果用性状初步调查
《蚕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发掘优良果用桑种质资源,对云南蚕区收集保存的28份野生桑种质资源的果实相关农艺性状(座果率、单芽座果数、单果质量、果长和果径)及果实的理化性状(糖度、p H值、桑椹红色素含量和出汁率)等进行调查和测定。28份野生桑种质资源中,座果率>85%的有14份,单果质量超过3 g的有2份,果汁糖度超过20%的有7份。28份野生桑种质资源分属于6个桑种,其中,山桑(Morus bombycis Koidz.)的3份种质资源具有座果率高、果实中桑椹红色素含量高等特征;长果桑(Morus laevigata Wall.)的8份种质资源和长穗桑(Morus wittiorum Hand-Mazz.)的4份种质资源具有果长长、果汁糖度高等特征。筛选出部分果用性状优异的野生桑种质资源,可应用于生产或作为优良果桑品种育种材料。
关键词: 野生桑种质资源 果用性状 座果率 果长 糖度 桑椹红色素
利用扦插和组织培养技术繁殖特异种质资源滇桑(Morus yunnanensis Koidz.)
《蚕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滇桑(Morus yunnanensis Koidz.)属于桑树特异种质资源,是研究桑属植物进化的重要桑种。解决滇桑嫁接不亲和性而不易繁殖的技术难题,对促进滇桑的科学研究和开发利用有重要意义。以云南省屏边大围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采集的滇桑冬芽及枝条为材料,利用扦插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无性繁殖试验,结果表明:滇桑的冬芽能够在添加3.0 mg/L 6-BA和0.5 mg/L GA3的MS培养基中萌发,其萌发的小芽在添加1.0 mg/L 6-BA和0.2 mg/L GA3的MS培养基中能正常生长并木质化,继续在添加0.5 mg/L IBA的1/2 MS培养基中培养生根后能够移栽成活,其萌发率、生根率和移栽成活率分别达到95%、55%、90%;扦插能够诱导含冬芽的滇桑枝条生根获得完整植株并移栽成活,但其扦插生根率较低,仅30%左右。试验结果提示,进一步优化组织培养和扦插条件,有望建立滇桑的无性繁殖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