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甘蓝型油菜蚜虫发生规律及抗蚜种质的筛选
《中国农学通报 》 2024 CSCD
摘要:筛选抗蚜种质资源,为油菜抗蚜育种提供亲本。自然感蚜条件下,在云南罗平与泸西两地利用蚜情指数对18份油菜品种进行抗蚜性鉴定,分析蚜虫的发生规律及其对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蚜虫发生盛期出现在花期至成熟期之间,温和干燥的气候利于蚜虫的生长繁殖。泸西点的发生盛期较罗平点早。相关性分析显示,蚜情指数与油菜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呈负相关,且与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相关达到显著水平,发生蚜害会造成油菜4.97%~79.69%的产量损失。从18份材料中筛选出5份抗蚜品种、13份感蚜品种。其中‘云油杂28号’和‘云油杂18号’表现为高抗,可作为油菜抗蚜育种的基础材料。


云南木薯藻斑病危害及发生规律调查研究
《植物保护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藻斑病已经成为云南地区木薯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为明确当地木薯藻斑病危害情况并初步阐明其流行规律,对云南省保山市木薯藻斑病田间危害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对病情指数和主要气候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26份木薯种质均受藻斑病危害,‘华南124’‘南植188’‘南植199’等主栽品种均受害,病情指数均在30以上。病害流行规律研究结果得出藻斑病可于8月中下旬开始发生,流行高峰期在11月下旬或12月上旬,对藻斑病病情指数与病害流行月均温度、日均温差、湿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回归方程式Y=38.609 6-2.103 3X1-0.517 5X2+0.325X3,表明月均温度、日均温差和湿度是影响藻斑病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且与月均温度和日均温差成负相关,与湿度成正相关。


保山小粒种咖啡害虫南洋臀纹粉蚧危害及发生规律
《中国热带农业 》 2023
摘要:南洋臀纹粉蚧是危害小粒种咖啡的主要害虫之一。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调查了云南省保山市6个小粒种咖啡种植区南洋臀纹粉蚧的危害情况、在根部分布特点及发生规律。结果表明:南洋臀纹粉蚧在保山市6个咖啡种植区均有发生,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科研基地咖啡园的受害率最高,危害最严重。在旱季和雨季,南洋臀纹粉蚧在咖啡根部的种群分布不同,旱季主要分布于11~20cm的根部,雨季主要分布于0~10cm的根部。在保山市,南洋臀纹粉蚧1年发生2代,以若虫在咖啡根部或周边土层中越冬,3月中下旬至4月下旬和5月中下旬至7月下旬为危害高峰期。建议对云南省咖啡产区南洋臀纹粉蚧危害及发生规律开展长期的调查及监测,加强天敌昆虫及生防菌的研究与利用。
关键词: 小粒种咖啡 南洋臀纹粉蚧 危害特点 发生规律 保山市


入侵害虫扶桑绵粉蚧在柠檬园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植物检疫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扶桑绵粉蚧在云南干热区柠檬园内发生规律,筛选出安全、高效的防治药剂,本研究于2022年调查了干热区柠檬园内扶桑绵粉蚧的发生情况,测定了 8种杀虫剂对扶桑绵粉蚧的室内毒力,并开展了 6种杀虫剂对扶桑绵粉蚧的田间防效.调查结果表明,扶桑绵粉蚧在干热区柠檬园内周年发生,在3月和6月出现了两个虫口高峰期.对扶桑绵粉蚧室内毒力测定发现,8种供试杀虫剂中螺虫乙酯和阿维菌素对扶桑棉粉蚧的若虫和成虫触杀毒力都很好,毒力最弱的是吡虫啉;田间试验发现6种药剂对柠檬都安全,其中螺虫乙酯和毒死蜱持效性和速效性都比较好.因此在扶桑绵粉蚧防治中,建议使用螺虫乙酯和毒死蜱,但为了避免扶桑绵粉蚧产生抗药性,建议和速效性好的微生物农药阿维菌素或乙基多杀菌素进行轮换使用.


云南荔枝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
《中国农学通报 》 2022 CSCD
摘要:为掌握云南荔枝病虫害发生种类及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精准防控荔枝病虫害,于2019—2021年在云南省5个荔枝主栽区采用实地调查、专题调研的方法,全面调查荔枝病虫害种类及为害情况,并用圆形分布统计方法对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荔枝常见病害7种,以荔枝霜疫霉病、荔枝炭疽病和荔枝叶斑病为害为主;虫害31种,以荔枝蒂蛀虫、荔枝蝽、吸果夜蛾类为害为主。5—8月是荔枝蒂蛀虫、荔枝霜疫霉病、吸果夜蛾类害虫和荔枝蝽集中发生时期,4—9月是荔枝炭疽病集中发生时期,3—9月是荔枝叶斑病集中发生时期。目前,3—9月是云南荔枝主要病虫害集中发生时期,该时期是云南荔枝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
关键词: 荔枝 云南 病虫害种类 为害情况 发生规律 圆形分布统计


小贯小绿叶蝉发生规律及黄板悬挂朝向对其的诱集效果
《湖北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2016—2021年田间定点调查,研究茶园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Matsumurasca)onukii Matsuda]发生规律及黄板悬挂朝向对其诱集效果.结果表明,小贯小绿叶蝉全年大多有2个发生高峰,第一个高峰在5月中旬至7月上旬,第二高峰在9月上旬至10月下旬,少数年份仅有一个高峰,发生在6月中旬至7月下旬;成虫占比少于若虫;不同悬挂朝向黄板诱杀效果为南北向>北向>东西向>东向、西向和南向.
关键词: 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Matsumurasca)onukii Matsuda] 发生规律 黄板 悬挂朝向 诱集效果


滇西菜区小菜蛾发生规律及抗药性监测
《环境昆虫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掌握滇西菜区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种群发生规律和抗药性水平,对提出区域性防控策略具有重要意义.2009-2015年,采用诱集法和浸叶法监测了滇西菜区小菜蛾种群发生动态及其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滇西菜区小菜蛾全年发生,为害期有9个月,春夏季为害重,3-6月为发生高峰期,2009-2015年最高诱蛾量为290~905头/7 d,小菜蛾种群对化学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水平的抗药性,其中对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的抗药性最高,达到高水平抗药性,对多杀菌素、茚虫威和溴虫腈维持在中等水平抗药性,2011年对氯虫苯甲酰胺产生了28倍的抗药性,后恢复敏感,3年后又出现抗药性的上升趋势.可见,3-6月是滇西菜区小菜蛾防控的重要时期,可选择Bt、多杀菌素、茚虫威和溴虫腈等药剂轮换使用,减少氯虫苯甲酰胺使用次数,建议停用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


曲靖市沾益区红火蚁发生规律研究
《环境昆虫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国际最具危险性的入侵性物种之一,传播扩散速度快、适生能力强.云南由于其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环境,给红火蚁的入侵和发生提供了丰富的栖息环境和食物.本研究对云南高海拔冷凉区域人工草坪条件下红火蚁婚飞有翅蚁、工蚁活动规律,以及蚁巢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人工草坪条件下,红火蚁婚飞活动主要发生在每年的5-8月,6月初和8月初为婚飞生殖蚁发生高峰期,婚飞生殖蚁数量分别达到390.33头/1000 m2和523.33头/1000 m2,分别占到全年婚飞生殖蚁总量的25.19%和33.77%;诱集工蚁数量在6月下旬-7月上旬、8月下旬-9月下旬达到两个高峰,合计诱集数量分别为634.66头/1000 m2和1636.00头/1000 m2,分别占到全年诱集工蚁总量的44.59%和17.30%;新增蚁巢数量在6月1日-7月1日、8月16日、9月15日-12月16日、次年3月14日-4月15日为4个增长阶段,新增蚁巢数量分别为9.66个/1000 m2、4.33个/1000 m2、5.67个/1000 m2、2.00个/1000 m2、分别占到全年新增蚁巢总数的44.62%、20.00%、26.15%、9.23%.综合婚飞年度规律、全年诱集工蚁数量、活动蚁巢数量和新增蚁巢数量方面的结果,人工草坪条件下,6-9月为红火蚁的活动发生高峰期,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建议每年的4-6月和8-9月采用毒饵与粉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防治,在12月份采用低毒农药灌巢进行防治.
关键词: 红火蚁 婚飞 生殖蚁 工蚁 蚁巢 发生规律 沾益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