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发生规律(模糊匹配)
42条记录
昆明菜区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发生规律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CSCD

摘要:2016—2019年采用性信息素诱捕器监测昆明菜区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种群。结果表明,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全年都发生危害,全年发生1~2个高峰期,斜纹夜蛾诱集虫量是甜菜夜蛾虫量的7.09~14.89倍。2016—2017年甜菜夜蛾发生高峰期都在5月下旬—10月中下旬;2018年发生高峰期在5月10日—7月31日和8月31日—9月10日;2019年全年虫量最少,发生高峰期在4月下旬—9月下旬。2016年斜纹夜蛾发生高峰期在5月下旬—10月上旬;2017年发生高峰期在6月30日—8月31日和9月30日—11月30日;2018年发生高峰期在5月10日—7月31日、11月;2019年发生高峰期在4月30日—9月30日、11月。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发生高峰期在夏秋季,本研究可为昆明菜区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绿色防控提供数据参考。

关键词: 昆明 蔬菜 甜菜夜蛾 斜纹夜蛾 发生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凤庆茶黄蓟马发生规律及农药防控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摸清凤庆茶黄蓟马的发生规律,开展科学农药防控研究。通过对凤庆茶黄蓟马发生规律进行全年动态监测,采用4种绿色防控处理对茶园蓟马防控效果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凤庆茶园蓟马自6月中旬起,全年均处于较高水平,共有4个高峰期,分别为6月16日、7月22日、8月6日、9月25日,综合3次用药的防控效果以及经济效益分析,推荐最佳防控处理为处理4,即修剪+石硫合剂封园+LED灯+第1次生物农药(茶蝉净550倍液)+第2次生物农药(茶蝉净550倍液)+第3次化学农药(24%虫螨腈1 500倍液)。在该处理的防控下,3次用药校正防效最高分别可达55.25%、73.40%、59.72%,药后平均校正防效比常规防治分别增加39.25、65.67、82.64百分点。产值比常规增加2 100元/hm2,产投比为17.39。

关键词: 茶园 茶黄蓟马 生物农药 防控效果 发生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里白粉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

蚕桑茶叶通讯 2020

摘要:桑里白粉病是砚山县平远镇桑树的主要病害之一,7月初开始少量发生,8月份大量发生,9月份以后表现较为严重,主要集中在杂交桑品种桑园。桑树徒长、已封行中下部通风不良不透光、地势低凹积水、未采伐桑叶的桑园发病严重。根据平远镇的具体发病规律特点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方法。

关键词: 平远镇 桑里白粉病 发生规律 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元谋芝麻地白粉虱发生危害规律与防治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 2020

摘要:本文作者概述了芝麻在"南繁硅谷——云南元谋"南繁育种中主要害虫白粉虱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提出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药剂防治等综合防治对策,以期在生产中参考使用。

关键词: 芝麻 白粉虱 危害 发生规律 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冷泉镇桑疫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北方蚕业 2019

摘要:桑疫病是蒙自市冷泉镇春季主要桑树病害,影响春蚕的饲养量和春蚕收蚁时间。本文对不同海拔不同地块桑园的桑疫病危害程度和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防治措施。桑园桑疫病细菌的存在是桑疫病发生的前提条件,低温、冰雹、北风是桑疫病发生的诱因。桑疫病的危害程度与桑园的海拔高度、桑树品种、地形、管理水平以及提前预防、灾后防治措施有关。

关键词: 冷泉镇 桑疫病 发生规律 防治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元阳县山区立体气候下桑树细菌性疫病的发生规律调查分析

现代农业科技 2018

摘要:桑树细菌性疫病是元阳县春季主要桑树病害,影响桑树的产叶量和春蚕收蚁时间。为了掌握细菌性桑疫病的发病规律,调查了元阳县逢春岭乡2个村的桑树细菌性疫病危害情况,分析了元阳县山区立体气候对桑树细菌性疫病发病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品种山的当阳面桑树细菌性疫病危害重,而山的背阴面桑树细菌性疫病危害轻;通风山谷中桑树细菌性疫病危害轻,而避风的山谷危害重。

关键词: 桑树细菌性桑疫病 立体气候 发生规律 山区 云南元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原蔗区甘蔗螟虫种群结构及螟害枯心苗发生规律

应用昆虫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不同种植制度下甘蔗螟虫种群结构及螟害枯心苗发生规律特征,以期为指导预警监测和制定防控措施奠定基础。【方法】应用自然种群接虫方法,定期调查不同植期、不同品种螟害枯心苗,对螟虫种群结构、枯心苗苗龄及螟虫幼虫龄期特征、枯心苗动态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水田蔗区以大螟Sesamia inferens Walker为主,伴有少量黄螟Argyroploce schistaceana Snellen,旱地蔗区以大螟为主,伴有二点螟Chilo infuscatellus Snellen和极少量黄螟。甘蔗低苗龄时,枯心苗中2龄幼虫数量最多,随着苗龄的增加,枯心苗中3龄、4龄等幼虫逐渐增多。其中,大螟为害枯心苗集中在6~8叶,枯心苗中幼虫以3龄和4龄为多;黄螟为害枯心苗集中在4~8叶,枯心苗中幼虫以3龄和5龄为多;二点螟为害枯心苗集中在5~8叶,枯心苗中幼虫以3龄和4龄为多。不论水田旱地,甘蔗苗期螟害枯心苗均会出现波动,但水田蔗区较旱地蔗区波动小。【结论】不同种植制度螟虫种群结构不同,不同螟虫和甘蔗品种影响枯心苗特征及其发生动态。

关键词: 甘蔗苗期 螟虫 种群结构 发生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昆明桃园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

植物保护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1-2013年对昆明桃园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及为害特点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3年来昆明地区梨小食心虫发生趋势基本一致,但各年度发生的大高峰期有差异,2012年成虫发生大高峰期为越冬代、第一代;2013年成虫发生大高峰期在第二、三代,这与当时的温度、降水量有很大关系。昆明梨小食心虫一年发生4代,越冬代成虫发生高峰期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第一代发生高峰期在5月上旬至6月中旬,越冬代、第一代主要为害桃树新梢,新植桃园幼虫更趋向在低龄桃树为害,幼虫蛀梢的高峰期在成虫羽化高峰期后15~30d;第二、三代发生高峰期在7月上旬至9月下旬,世代重叠明显,后两代主要为害果实。经饲养观察,桃园梨小食心虫性比[♀/(♀+♂)]为0.57~0.64,幼虫被天敌寄生率为26.9%,幼虫蛀果率为1.25%~5%。

关键词: 桃园 梨小食心虫 发生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园咖啡小爪螨的发生与防治

陕西农业科学 2016

摘要:咖啡小爪螨是茶园主要害螨之一。介绍了咖啡小爪螨的形态特征、危害症状、发生规律与生活习性,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为该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咖啡小爪螨 形态特征 危害症状 发生规律 生活习性 防治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富源县魔芋软腐病害发生规律与症状表现调查报告

蔬菜 2015

摘要:针对目前生产上没有一条有效的防治魔芋软腐病病害措施的现状,通过对富源县8 400 h m2大田种植面积的统计与调查,对魔芋软腐病害的发生过程、症状表现、危害程度及损失状况做了详细阐述,以便业内人士借鉴和解析。

关键词: 魔芋 软腐病 发生规律 症状 防治 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