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模糊匹配)
11条记录
有机肥和套种对干热区火龙果土壤微生物特性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施用有机肥和套种对红心火龙果(Hylocereus costaricensis)种植的优势机理,以干热区红心火龙果园为研究对象,探索有机肥施用量(F0:0 t·hm-2和F20:20 t·hm-2)和套种方式(MP:单种火龙果,IP:火龙果套种花生(Arachis hypogaea)和IS:火龙果套种大豆(Glycine max))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酶活性以及红心火龙果产量、品质的影响,并分析产量、品质与土壤微生物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F0处理相比,F20处理显著增加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增加土壤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红心火龙果产量和品质.在F0和F20条件下,相比于MP处理,IP和IS处理明显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氮以及蔗糖酶和脲酶活性;而IP和IS处理仅在F20条件下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磷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套种能显著提高红心火龙果的产量,在F0条件下IP和IS处理分别比MP处理增加产量48.48%和42.20%,在F20条件下分别增加25.37%和29.82%.IP和IS处理在F0条件下显著增加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在F20条件下显著提高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和蛋白质含量.相关分析表明,除可溶性糖含量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相关性不显著外,产量、品质与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因此,施用有机肥和套种花生或大豆可增强干热区红心火龙果土壤微生物活性,进而提高产量和改善果实品质.

关键词: 红心火龙果 套种 有机肥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肉灵芝土传病原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

西南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作物连作障碍与土壤微生物密切相关,分离与鉴定土传病原微生物,为解决白肉灵芝段木埋土栽培的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针对大棚内段木埋土栽培的白肉灵芝,分别采集连作0年、1年、3年、5年不同栽培年限的覆土,以稀释平板法调查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类群的变化,分离白肉灵芝连作土中优势微生物;采用平板对峙试验筛选白肉灵芝连作障碍潜在的土传病原菌,结合形态、生理等微宏观特征与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各菌株,并进行物种分类.[结果]随着白肉灵芝连作年限的增加,覆土中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群发生变化,细菌、放线菌的数量下降趋势明显,真菌数量逐年增加,三大主要微生物种群中细菌占比从25.21%增加至95.29%,真菌占比从0.69%逐年增加至4.71%,放线菌占比则下降;连作土中分离到14个优势微生物,NJ聚类结果将其分为两大类群,结合DNA序列比对与形态分类结果,最终鉴定5个真菌菌株和9个细菌菌株;平板对峙培养试验结果显示,真菌N7及细菌N11、N9、N12、N13、N14共6个菌株对白肉灵芝菌丝生长的抑菌率高达80%以上.[结论]白肉灵芝的连作栽培显著影响了覆土层的土壤微生物区系,不同栽培年限其三大主要微生物种群差异显著;微生物种群中的芽孢杆菌属(Bacil-lus)、篮状菌属(Talaromyces)、红球菌属(Rhodococcus)和部分链霉菌属(Streptomyces)菌株可能是白肉灵芝段木埋土栽培连作障碍中潜在的土传病原菌.

关键词: 白肉灵芝 土壤微生物 对峙培养 病原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覆盖对蕉园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CSCD

摘要:蕉园地表裸露造成土壤肥力下降是阻碍香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植物覆盖是缓解蕉园土壤肥力下降的有效措施,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能够敏感反应土壤的质量变化,是土壤质量变化的重要衡量指标.本研究以香蕉园常规种植方式(行间地表裸露)为对照,以行间自然生杂草覆盖和人工种植大翼豆[Macroptilium atropurpureum(DC.)Urb.]覆盖为处理,利用微生物Biolog鉴定技术研究植物覆盖措施对蕉园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物覆盖处理下,蕉园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有显著差异,结果表现为大翼豆覆盖(CP)>自然生杂草覆盖(NW)>无覆盖(CK).与行间地表裸露对比,植物覆盖显著(P<0.05)提高了蕉园土壤微生物的Richness Index、Shannon-Wiener和Simpson指数;蕉园土壤微生物对糖类、氨基酸类和羧酸类的利用率高,其中自然生杂草覆盖下土壤微生物偏向利用羧酸类碳源,大翼豆覆盖土壤微生物偏向利用糖类及氨基酸类碳源.不同覆盖植物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影响差异显著,大翼豆覆盖较自然生杂草更能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在蕉园裸露行间人工种植大翼豆的方法可有效减轻土壤退化程度,以植物多样性促进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提高,可促进香蕉园土壤健康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 植物覆盖 香蕉 土壤微生物 Biolog-ECO 土壤肥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覆盖在中药栽培上的应用和研究概况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19

摘要:利用各种农业残留物和农作物生产废弃材料覆盖种植中草药的土壤表面,在促进中药种子萌发,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中药质量、抑制田间杂草、减少目标作物病虫害的发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国内外发表的论文为基础,通过对近几年有机覆盖材料在中药栽培上的应用情况。就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以期为有机覆盖在中药栽培技术应用上提供依据。

关键词: 有机覆盖 中药栽培 土壤温度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魔芋连作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北方园艺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未种魔芋、种植1年和种植14年的魔芋根际土壤为试材,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土壤酶研究方法研究了连作对魔芋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5种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克服魔芋连作障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长期连作会使魔芋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呈增多,及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呈减少的趋势,其中连作14年魔芋土壤与当年种植魔芋和未种魔芋空白土壤相比,土壤细菌数量分别增加28.6%和80.0%,真菌数量分别减少了32.1%和51.3%,放线菌数量分别减少了60.5%和70.0%;连作后土壤蛋白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呈下降趋势,连作14年其酶活性分别较种植1年下降了67.3%、26.2%和23.0%,而酸性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有明显提高,分别增加了62.3%和37.0%。表明魔芋长期连作会对其根际微生物区系及土壤酶活性产生较大影响。

关键词: 魔芋 连作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元谋不同海拔土壤微生物对车桑子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及土壤特性的影响

植物生态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了解不同气候下土壤微生物对植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有利于理解未来温度变化下植物与土壤的相互关系。该文以车桑子(Dodonaea viscosa)为研究对象,从云南省元谋县两个海拔区采集车桑子根际土壤样品,并设定相应的两个温度处理,通过微生物灭菌和接种处理,测定了车桑子叶片养分及其所在的土壤特性,研究了温度、微生物及温度与微生物的交互作用对车桑子的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分析其N、P养分特征与土壤特性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灭菌处理,两个海拔区的土壤微生物对车桑子养分吸收都有促进作用,对P的促进作用极为显著。温度对车桑子C、N、P化学计量特征无显著影响,但温度与微生物的交互作用对车桑子的C、N、P化学计量特征有显著影响。这种交互作用主要体现在:在接种高海拔区土壤微生物的处理中,温度没有显著影响车桑子的C、N、P化学计量特征,而在接种低海拔区土壤微生物的处理中,相比于高温条件,低温显著抑制了车桑子对N、P的养分吸收。土壤微生物对养分吸收的促进作用可能源于其中有益微生物(如丛枝菌根真菌)的直接促进作用,而并非是通过土壤微生物的养分循环过程。由于接种微生物处理使车桑子从土壤中吸收了更多的N、P,从而使该处理的土壤有效N、P显著低于灭菌处理。在元谋干热河谷未来气温变凉的情况下,由于土壤微生物对植物的反馈作用,该区车桑子的生长可能会受到一定的抑制。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 土壤微生物 植物-土壤反馈 气候变化 车桑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七连作障碍发生机理及消减技术研究

北方园艺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连作障碍是三七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以不同间隔年限土壤种植的三七和根际土壤为试材,开展了土壤微生物培养、土壤酶活性检测、土壤理化性状分析和三七根际化合物分析,研究三七连作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导致三七连作障碍的原因在于土壤理化性状恶化、土壤微生物群落演变、土壤酶活性下降和三七根际自毒物质积累4个方面;土壤细菌与真菌数量比、土壤细菌与放线菌数量比、土壤好氧性细菌与厌氧性细菌数量比均随三七根腐病加重而降低,其比值可作为三七栽培土壤健康状况评价的生物学诊断参数;优化集成了调酸、减肥、通气和微生物修复的三七连作障碍消减技术。

关键词: 三七 连作障碍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土壤养分 化感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立体栽培模式下三七种植土壤微生物、酶活特征及对农艺性状影响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立体栽培(3层)三年生三七种植土壤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其与大田土壤(对照)在酶活性、土壤微生物差异及对三七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立体栽培各层(下、中、上)土壤微生物浓度显著低于大田;土壤脲酶、蔗糖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均表现为从下层至上层逐渐升高,除各层中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外,上层及下层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立体栽培下三七各农艺性状指标均劣于大田栽培,3层中以中层长势最好,上层次之,下层最差。相关分析表明,真菌、放线菌及中性磷酸酶活性与三七农艺性状显著相关;土壤真菌和细菌浓度均与土壤相对含水量显著相关;放线菌和中性磷酸酶活性均与土壤p H和土壤相对含水量显著相关;脲酶和蔗糖酶活性与日最大温差呈显著负相关。当前研究表明立体栽培模式下土壤微生物比例失衡和土壤酶活性剧烈变化是导致立体栽培三七农艺性状劣于大田栽培夫的诱因之一。因此,改善立体栽培结构,从而使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接近大田土壤,为三七生长营造良好的土壤生态环境是保障三七健康生长的关键。

关键词: 三七 立体栽培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原烟中性致香成分与土壤养分根际微生物及酶活性的相关性研究

昆明学院学报 2013

摘要:对昆明烟区原烟中性致香物质总量及其巨豆三烯酮质量分数、根际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土壤养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索.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中性致香物质总量及其巨豆三烯酮质量分数,随根际土壤及其细菌总数和纤维素分解菌数量的提高呈增加趋势;烟叶4种巨豆三烯酮的质量分数随速效磷质量分数上升呈增加态势;根际土壤酶活性与原烟烟叶4种巨豆三烯酮及中性致香物质总量质量分数无显著相关性.

关键词: 巨豆三烯酮 中性致香物质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基因植物种植地土壤微生物区系生态变化及其外源基因的分子检测

西南农业学报 2005 CSCD

摘要:对转基因植物种植地土壤中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及外源基因是否转移到土壤微生物中的可能性进行检测,是转基因植物生态安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大棚采集了转基因西红柿及对照土壤样品12份,采用平板稀释法对该土样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种植转基因西红柿的土样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有一定的变化。设计35s启动子、反义基因、卡那霉素抗性标记基因等特异引物对上述土样的总DNA,以及菌株DNA进行PCR扩增,均未检测到外源基因扩增产物。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种群数量 转基因植物 安全性评价 基因漂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