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间作与施氮对牧草生物量、种间竞争和氮磷吸收的影响
《草地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田间试验,研究了间作与施氮对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和扭黄茅(Heteropogon contortus)生物量、土壤氮磷吸收能力及柱花草/扭黄茅间作体系的土地当量比、种间相对竟争能力和相对拥剂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氮水平下,与柱花草单作比较,间作降低了柱花草对土壤氮磷的吸收,未施氮(N0)处理下氮磷的吸收量分别减少15.95%和12.86%,施氮(N120 kg·hm~(-2))处理下氮磷的吸收量分别减少41.98%和51.14%,抑制柱花草的生长,地上部生物量分别减幅9.69%(N0)和39.43%(N120),地下部生物量分别减幅9.01%(N0)和53.21%(N120)。但间作提高了扭黄茅对土壤氮磷的吸收量,N0水平下氮磷的吸收量分别增加4.09%和10.62%,N120水平下氮磷的吸收量分别增加31.86%和39.78%,促进扭黄茅地上部的生长,N0和N120水平地上部生物量分别提高4.43%和24.98%。N0水平间作模式当量比均大于1,具有间作优势。相对柱花草,与扭黄茅间作的相对拥挤系数小于1,种间竞争能力小于0,为豆禾牧草的优化配置提供理论依据。
间作和施磷对2种牧草生物量及氮磷吸收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田间试验设计,设置不同种植模式(单作和间作)和2个磷水平(不施P:P0;P:P75),研究柱花草与扭黄茅间作和施磷对牧草生物量、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株行距均为50 cm条件下,施磷提高了间作体系中扭黄茅生物量的30.10%和氮吸收量的21.51%,但减少了柱花草地上部生物量5.53%和氮、磷吸收量的3.73%和3.18%.2015年,相对扭黄茅地上部生物量,P75水平下,与柱花草间作显著高于扭黄茅单作31.00%(P<0.05).与未施磷对比,施磷条件下,柱花草和扭黄茅间作地上部的生物量分别增加41.31%和52.68%.2个磷水平下的土地当量比(LER)、间作系统生产力(SP)及牧草种间竞争能力(A)无明显差异(P>0.05).在间作系统中,相对柱花草,其与扭黄茅种间竞争能力小于0,说明柱花草在间作系统中为弱竞争作物.氮磷吸收方面,2015年,P0和P75水平下,间作体系中的柱花草氮、磷吸收量显著低于柱花草单作67.74%(P0)和67.19%(P75)(P<0.05),扭黄茅氮吸收量高于扭黄茅单作5.79%(P0)和44.28%(P75),而磷吸收量高于单作13.80%(P0)和6.61%(P75).
磷添加对干热河谷柱花草地上—地下生物量间关系的影响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养分添加是牧草生产管理的一种重要措施,为探讨施用磷对豆科牧草生长生产特征及地上—地下资源分配模式的影响。【方法】以优良豆科牧草柱花草为研究对象,设计正常施磷及不施磷对比试验,探讨磷对干热河谷条件下5个柱花草品种地上—地下生物量间关系的影响。【结果】(1)施磷促使5个柱花草品种平均磷含量显著增加(P<0.05),同时增加柱花草的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表明磷添加对干热河谷柱花草的促生效果明显;伴随土壤磷含量的增加,柱花草根冠比减小,表明施磷导致柱花草对地下的资源分配减少。(2)5个柱花草品种在土壤正常施磷及不施磷条件下,地上—地下生物量间关系主要呈现为等速生长关系,即5个柱花草品种地上—地下生物量在不同土壤磷水平保持相对稳定的生长模式,表明柱花草具有较好的磷耐受能力。相较而言,热研7号柱花草及热研13号柱花草对磷的施用较为敏感,为非低磷耐受品种。(3)干热河谷气候施磷、不施磷条件下,品种水平柱花草的地上—地下生物量间关系主要呈现为等速生长关系,但整体水平呈现为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满足ln Umass=ln1.555+0.510ln Bmass,造成生长模式差异的主要因素来自品种的差异。【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柱花草具有在正常施磷和不施磷条件下保持相对稳定生长模式的磷适应能力,正常施磷和不施磷对柱花草品种间差异的影响大于对品种内的影响;磷添加对干热河谷柱花草种植具有明显的促生效果,因而磷添加可作为干热河谷柱花草生产的重要管理手段,在生产中应对不同的柱花草品种进行筛选,同时设置相异的施磷栽培措施。
土壤质地对柱花草生长发育、生物量及土壤肥力变化的影响
《土壤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在云南省元谋县小雷宰流域内壤土、砂壤土和重壤土3种质地土壤上,以热研5号柱花草为材料,研究土壤质地对柱花草生长发育、生物量及土壤有机质、有机碳、全氮和全磷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种土壤质地上种植柱花草,柱花草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量和生物量表现幼苗期增加缓慢,而分枝期后增加快的趋势。壤土耕性好,兼有砂土和重壤土的优点,有利柱花草地上部分的生长发育,柱花草地上部生长量、生物量及改善土壤肥力方面显著高于重壤土。砂壤土有利于柱花草根系向深层土壤生长,柱花草地下部生长量、生物量及根瘤显著高于种植在重壤土。在3种土壤质地种植柱花草后,土壤有机质、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均有上升趋势。综合而言,通气性和保肥保水能力居中的壤土更适合柱花草的生长发育及干物质的积累。
氮磷肥对柱花草与扭黄茅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中国热带农业 》 2017
摘要: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施用氮肥、磷肥对金沙江干热河谷云南省元谋县外来牧草柱花草和本土牧草扭黄茅株高、分枝分蘖、鲜草产量等生物量的影响规律,对其效果进行评价,并在一定范围内提出施肥建议。
不同处理对柱花草种子的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热带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以热研5号柱花草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的底肥、种植密度、追肥、灌水次数和采收方式对柱花草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底肥(磷肥)水平种子产量和质量均高于未施磷水平,0.07 kg/m2处理磷肥水平产量最高,为358.50 kg/hm2,且3个处理相差不大。净度和千粒重最低的处理是0.13 kg/m2磷肥水平,分别为8.87%和2.42 g。种植密度为0.5 m×1.0 m产量最高,为448.63 kg/hm2,种植密度行距为1 m的种子净度、千粒重和出苗率均高于株行距为0.5 m的,净度为9.12%,千粒重为2.63 g,出苗率为74.33%。未追肥条件种子产量最低,为339.96 kg/hm2,种子净度、千粒重和出苗率变化较小。3个灌溉处理种子产量差异较小,未灌溉处理种子千粒重和出苗率最低,分别为2.48 g和42.44%。铺膜采收种子处理种子产量最高,为370.79 kg/hm2,成熟后刈割收种处理种子产量和千粒重最低,分别为197.42 kg/hm2和2.47 g。试验为云南柱花草生产及草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柱花草cDNA-SRAP反应体系的建立
《草业与畜牧 》 2015
摘要:以热研5号柱花草为材料提取RNA,进行反转录合成c DNA第一链,对影响SRAP反应体系的主要因素进行了优化,建立了柱花草的c DNA-SRAP反应体系。结果表明,20μL反应体系中,最佳cDNA模板用量为200ng、Mg2+浓度为2.5mmol/L、引物浓度为0.4μmol/L、d NTP浓度为0.25mmol/L、Taq酶用量为1U。为利用c DNA-SRAP标记技术对柱花草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及分子育种奠定基础。
22个柱花草材料幼苗期抗旱鉴定初步结果
《热带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旱季是云南柱花草种植幼苗主要生长期,鉴定柱花草各品种(系)苗期的抗旱性对指导柱花草种质创新与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在试验棚内,对22个柱花草(Stylosanthes gianensis)种质材料幼苗期进行干旱处理,分别测试其各项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研究其幼苗期的抗旱性。试验结果表明:所有供试材料中,圭亚那柱花草1(S.gianensis seabrana)、爱得华柱花草(S.gianensis cv.Endeavour)、黑种柱花草(S.gianensis USF873016)和西卡柱花草(S.scabra cv.Seca)相对较耐旱,其中西卡柱花草的抗旱性最强。
柱花草AFLP反应体系的建立与引物筛选
《热带农业科学 》 2014
摘要:以柱花草奥克雷品种为材料,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对影响AFLP反应体系的主要因素进行了优化,建立了柱花草的AFLP反应体系。结果表明:20μL为最佳反应体系,酶切体系中DNA模板量为1000ng,用5 U EcoR I 37℃酶切2 h、5 U Mse I 65℃酶切2 h效果最佳;分别取5μL酶切液、1μL T4连接酶(5μL/L)、1μL EcoR I接头、1μL Mse I接头、2μL缓冲液(T4DNA酶自带),于22℃下连接10 min效果最佳;预扩增体系中模板稀释15倍、Mg2+浓度为0.75 mmol/L、Taq酶用量为1 U、dNTPs浓度为0.2 mmol/L、引物浓度为2 ng/μL效果最佳;选择扩增体系中模板稀释20倍、Mg2+浓度为1.25 mmol/L、Taq酶为1 U、dNTPs浓度为0.225 mmol/L、引物浓度为0.4 ng/μL效果最佳。利用热研5号、奥克雷2个品种对8对引物组合进行筛选,筛选出46对引物组合,为利用AFLP标记对柱花草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及分子育种奠定基础。
7个柱花草品种的AFLP和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4 CSCD
摘要:旨在阐明不同柱花草品种的遗传差异。利用AFLP、SSR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对7个柱花草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12对AFLP引物组合共扩出966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850条,平均每对引物的多态性条带为70.8条,多态性比率为87.99%。10对SSR引物共扩出26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23个,多态性比率为88.46%;10对引物的观察杂合度(Ho)的范围是0~0.7143,平均为0.1857,Shannon’s遗传多样性指数(I)平均值为0.6545,平均多态性含量(PIC)为0.727。根据非加权成对平均数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获得品种聚类树形图,AFLP与SSR分析的聚类图相似性显著,7个品种明显分成两类。‘矮柱花草’与‘西卡柱花草’的遗传关系最为疏远,‘奥克雷柱花草’与‘爱德华柱花草’、‘格拉姆柱花草’与‘热研5号柱花草’关系最为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