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甘薯(模糊匹配)
20条记录
加工兼鲜食型优质甘薯品种"徐紫3号"山地栽培密度试验

云南农业科技 2025

摘要:为筛选出甘薯品种“徐紫3号”在建水山地适宜的种植密度,设计了66675株/hm2、50010株/hm2、40005株/hm2和33330株/hm24种不同的种植密度,并调查了甘薯的生育时期、形态特征、地上部鲜重、薯块产量和商品薯率等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徐紫3号”的生育期无影响;但种植密度过大(66675株/hm2)会造成分枝数减少,商品薯率降低,小薯率增加;而种植密度过小(33330株/hm2)会造成主蔓长增加,根冠比降低,产量损失严重;只有密度在40005株/hm2与50010株/hm2时,田间产量较高,折合单产分别为35217 kg/hm2和35661 kg/hm2,且能保持较高的商品薯率。综上所述,建水县山区坡耕地种植“徐紫3号”的密度应在40005~50010株/hm2为宜。

关键词: 甘薯 种植密度 形态特征 生育时期 栽培密度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带一路”背景下老挝西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中国蔬菜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老挝西瓜产业依托中国生产技术和中国市场而发展,是"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的代表.老挝气候利于早春西瓜栽培,能较好填补中国早春西瓜供应缺口;老挝西瓜生产总成本较中国类似气候地区如海南低1200~2600元·(667 m2)-1,中老铁路的通车也为老挝西瓜运输降低了成本,缩短运输时间;老挝西瓜生产同时也存在栽培技术落后、西甜瓜产业园区较少等问题,随着中国包括人才、良种良法、资金等资源的涌入,以及"一带一路"通道建设不断向中下寮平原区发展,将建立起完善的西瓜产业链,推动老挝西瓜产业.

关键词: 老挝 西瓜 产业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种农作物对外来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茎节克隆繁殖与生长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CSCD

摘要:旨在评估农作物红薯与香茅草对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茎节克隆繁殖及生长的影响,以期为生态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实验采用红薯和香茅草的地上部分粉碎物,对空心莲子草茎节实施了3种不同处理:表层覆盖、混土栽培和水提液浇灌.通过测定茎节的存活率、生物量及酶活性等指标,评估不同处理对空心莲子草影响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100 g/kg的处理浓度下,经过红薯混土栽培和香茅草水提液浇灌处理后,空心莲子草茎节的存活率分别降至55.56%和43.75%.相比之下,高浓度(100 g/kg)的水提液浇灌处理显著抑制了空心莲子草的茎长(红薯:3.37 cm,香茅草:2.25 cm)、根长(红薯:3.34 cm,香茅草:2.62 cm)、叶面积(红薯:0.46 cm2,香茅草:0.37 cm2)及生物量(红薯:0.19 g,香茅草:0.13 g).此外,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上升,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这些变化反映了植物应对氧化应激的生理反应.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100 g/kg的高浓度红薯与香茅草处理能显著抑制空心莲子草的茎节克隆繁殖与幼苗生长,尤其是通过水提液浇灌的方式效果更为显著.这一发现对于开发新的植物生长调控策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空心莲子草 红薯 香茅草 克隆繁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建水县甘薯品种(系)引进筛选试验

现代农业科技 2024

摘要:为筛选适宜在建水县种植的甘薯品种(系),以近年来广泛种植的普薯32号作对照,开展了8个甘薯品种(系)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产量最高的为云甘薯3号,为38 450 kg/hm2,比对照普薯32号增产83.5%,差异极显著;云甘薯1号、云紫薯1号产量分别为34 050、30 250 kg/hm2,比对照普薯32号分别增产62.5%、44.4%,差异显著;云甘薯4号、云甘薯5号有不同幅度减产,云甘薯2号、文薯3号有不同幅度增产,但这4个品种产量与普薯32号无显著差异。普薯32号在所有参试品种中食味最佳,云甘薯4号食味比较接近该品种。云甘薯2号是高干物率和高淀粉品种,干物率为35.9%,淀粉率为24.9%。

关键词: 甘薯 品种(系)筛选 产量 干物率 农艺性状 生物学特性 云南建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甘薯产业特征分析及发展建议

农业展望 2023

摘要:作为云南省第二大薯类作物,甘薯产业长期滞后于全国及周边发展水平,游离于国家产业体系及政策扶持之外,产业发展的问题和短板愈发突出。通过两年多来对云南甘薯主要生产区域、典型生产村镇、代表性企业和合作社进行的实地调研和访谈,对部分产区数据和现存的文献资料进行重点收集,发现2021年云南省甘薯种植面积达14万hm2,产量超过300万t;总结出云南省甘薯种植生产具有立体气候与区位优势独特、生产发展多形态并存、边际山地高效利用典型、农业高质量发展比较优势明显等四大突出特点,产业发展上具有鲜薯品质与市场供应优势突出、加工产业起点高结构好、紫甘薯产业优势独特、市场主导产业带动渐成主流等方面的产业链发展特征。基于此,从顶层设计、科技支撑、产业问题等方面分析了制约云南省甘薯产业发展的因素,提出了补齐产业短板,推动云南甘薯产业的有序、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云南 甘薯 生产特点 产业链特征 制约因素 高质量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宣威地区不同甘薯品种在马铃薯收获后移栽的产量表现

现代农业科技 2023

摘要:为加快推进宣威市部分区域一年生产两季粮食作物,开展早春马铃薯夏粮收获后继续开展秋粮生产,促进耕地轮作和保障粮食安全,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者的经济效益,引进了8个甘薯品种,采用机械化起垄、施肥、铺管、覆膜一体作业,人工扦插,水肥一体化管理,机械化收获的集成技术生产模式,研究了宣城地区不同甘薯品种在早春马铃薯收获后移栽的产量表现.结果表明,烟薯25折合产量达到57388.89 kg/hm2,较对照品种商薯19增产47.57%、增收237.77%,与对照品种商薯19及其他品种存在显著差异;苏薯8号折合产量达到43000.00 kg/hm2,较对照商薯19增产10.57%、增收100.82%.在相同的机械化生产模式下,烟薯25、苏薯8号、商薯19、普薯32可以作为宣威市6月底移栽甘薯潜在的推广品种.

关键词: 甘薯 品种 移栽 产量表现 云南宣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提取物对3种杂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

西南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旨在探讨甘薯(Ipomoea batatas)地上/地下部提取物的化感作用,从植物化感作用的角度对农田杂草进行抑制和生态防控.[方法]利用有机溶剂萃取法从甘薯地上/地下部水提液中得到水相、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萃取物,以发芽率、根长、茎长和鲜重变化为参数,测定4种萃取物对3种农田恶性杂草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和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甘薯地上/地下部4种萃取物对马唐、黑麦草、三叶鬼针草的种子发芽率、根长、茎长和生物量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石油醚相和乙酸乙酯相对3种杂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力最强,高浓度1.00~2.00 mg/mL时对马唐、黑麦草、三叶鬼针草种子发芽率抑制率分别为40%~100%和50%~100%,茎长抑制率分别为48%~100%和66%~100%,根长抑制率分别为65%~100%和67%~100%,生物量抑制率分别为76%~100%和75%~100%.水相和正丁醇相对3种杂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力最弱,对马唐、黑麦草、三叶鬼针草的根长、茎长和生物量具有"低促高抑"的现象.随浓度增加,4种不同萃取物对马唐、黑麦草、三叶鬼针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率逐渐提高,抑制效果总体上依次为生物量>根长>茎长>发芽率.从综合效应指数的对比来看,石油醚相和乙酸乙酯相对马唐、黑麦草、三叶鬼针草的抑制率地下部普遍大于地上部,而水相和正丁醇相的抑制率地上部大于地下部;三叶鬼针草受到的抑制是最大的,其次为马唐和黑麦草.[结论]本研究结果证实甘薯萃取物石油醚相和乙酸乙酯相中含有主效化感物质,为下一步开展甘薯化感物质的鉴定奠定基础.

关键词: 甘薯 萃取物 化感作用 抑制率 化感响应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肉色甘薯产量和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肉色甘薯产量和农艺性状的相关性。【方法】对白肉品种,紫肉品种和黄肉品种等43份材料的产量和农艺性状进行测定,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肉色甘薯产量差异显著,白肉甘薯鲜薯产量(34 439.88±1702.85)kg/hm~2高于紫肉甘薯(28 123.69±1975.41)kg/hm~2和黄肉甘薯(27 204.95±1382.16)kg/hm~2,非云南品种鲜薯产量(32 064.77±2911.09)kg/hm~2高于云南品种甘薯(24 576.61±1309.00)kg/hm~2。不同类型甘薯农艺性状差异显著,白肉品种的基部分枝数、单株结薯数、鲜薯产量、薯干重量、干率、淀粉含量和淀粉产量等高于黄肉品种和紫肉品种,黄肉品种的蔓长和薯块熟食适口评分高于白肉品种和紫肉品种,云南品种的蔓长长于非云南品种,非云南品种地下部性状高于云南品种,云南品种甘薯薯块熟食适口评分高于非云南品种。相关性分析显示,紫肉品种的基部分枝数与茎粗呈极显著正相关(r=0.313);淀粉产量与干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485),与商品薯率呈显著正相关(r=0.017),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85)。黄肉品种的茎粗与基部分枝数呈极显著负相关(r=-0.620),与淀粉产量呈显著正相关(r=0.442);薯块熟食适口评分与干率、淀粉含量、淀粉产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r=-0.790,-0.724,-0.497)。【结论】不同肉色的品种甘薯农艺性状差异巨大,亲缘关系相差较远,在育种过程中亲本选配时,可以考虑用不同肉色的品种进行杂交,有望从杂交后代中选育出好的品种。

关键词: 甘薯 产量 农艺性状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间作糯玉米的高产高效模式分析

热带农业科学 2018

摘要:为研究不同栽种规格的甘薯间作糯玉米模式和发掘高产高效间作模式,本实验对甘薯净作、糯玉米净作和15种甘薯间作糯玉米模式进行了鲜薯产量和经济效益的研究。结果表明:甘薯间作糯玉米模式是可行的,体现出明显的间作优势;不同间作模式的经济效益不同,其中处理16(四间双,株距30 cm)的鲜薯产量(22 670.16kg/hm2)是间作处理中最高的,处理16的经济效益(37 782.16元/hm2)也是供试处理中最高的,综合评价得出处理16的甘薯间作糯玉米模式最合理。此结果为进一步推广高产高效甘薯间作糯玉米模式提供有利依据。

关键词: 甘薯 糯玉米 间作 栽培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薯叶片浸提液对5种主要农田杂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

生态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发芽率、发芽势、根长、茎长和鲜重变化为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参数,研究了作物红薯叶片水浸液对云南省农田5种恶性杂草牛膝菊、藿香蓟、鬼针草、马唐和稗草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红薯叶片水浸液对5种受体杂草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不明显,但对发芽势有显著抑制作用。牛膝菊、藿香蓟、鬼针草和马唐的根长和生物量随红薯叶片水浸液浓度增加而显著降低,其中对马唐的抑制最强,高浓度0.1 g/m L时对根长和生物量抑制率分别为92.04%和73.33%,而低浓度0.0125 g/m L时分别为40.99%和46.67%;其次为鬼针草、藿香蓟、牛膝菊;最差的是稗草,随浓度的变化趋势均不明显。随红薯叶片水浸液浓度增加牛膝菊、鬼针草和马唐的茎长显著地降低,其中对马唐的抑制最强,高浓度0.1 g/m L和低浓度0.0125 g/m L时分别为86.85%和70.64%;其次为鬼针草和牛膝菊;相反藿香蓟和稗草的茎长随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加,高浓度0.1 g/m L和低浓度0.0125 g/m L时对藿香蓟的促进率分别为86.97%和16.03%。红薯叶片水浸液低浓度0.0125 g/m L时对牛膝菊的茎长和生物量有促进作用(低促高抑)。从化感作用响应指数和综合效应指数的综合对比来看,红薯对牛膝菊、藿香蓟、鬼针草、马唐具有显著的化感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加其抑制能力显著增加;其中对马唐的为最强,其次为鬼针草、牛膝菊和藿香蓟,相反对稗草具有促进作用(除了浓度0.1 g/m L)。所有这些表明,红薯叶片水浸液对5种杂草化感作用的敏感性趋势总体为:马唐>鬼针草>牛膝菊>藿香蓟,最不敏感或者具有促进作用的是稗草。

关键词: 红薯 化感作用 恶性杂草 抑制率 化感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