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加工兼鲜食型优质甘薯品种"徐紫3号"山地栽培密度试验
《云南农业科技 》 2025
摘要:为筛选出甘薯品种“徐紫3号”在建水山地适宜的种植密度,设计了66675株/hm2、50010株/hm2、40005株/hm2和33330株/hm24种不同的种植密度,并调查了甘薯的生育时期、形态特征、地上部鲜重、薯块产量和商品薯率等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徐紫3号”的生育期无影响;但种植密度过大(66675株/hm2)会造成分枝数减少,商品薯率降低,小薯率增加;而种植密度过小(33330株/hm2)会造成主蔓长增加,根冠比降低,产量损失严重;只有密度在40005株/hm2与50010株/hm2时,田间产量较高,折合单产分别为35217 kg/hm2和35661 kg/hm2,且能保持较高的商品薯率。综上所述,建水县山区坡耕地种植“徐紫3号”的密度应在40005~50010株/hm2为宜。


种植密度对云南省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云麦114'产量和品质性状影响的研究
《农学学报 》 2025
摘要:研究种植密度对云南省最新审定的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云麦114'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旨在为弱筋小麦新品种在云南省大面积推广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提供理论依据.以'云麦114'为试验材料,设置基本苗90万株/hm2(A)、135万株/hm2(B)、180万株/hm2(C)、225万株/hm2(D)、270万株/hm2(E)、315万株/hm2(F)和360万株/hm2(G)7个处理,3次重复,不完全随机区组排列,考察该品种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粒型性状、品质性状与茎蘖动态并进行方差分析与相关分析.'云麦114'的最高茎蘖数、有效穗以及三叶期、四叶期、五叶期、六叶期和七叶期的茎蘖数在7个种植密度下存在极显著差异,成穗率、穗粒数、株高、吸水率、蛋白质含量、稳定时间、形成时间和硬度值在各种植密度下存在显著差异,而理论产量、实际产量、千粒重、籽粒面积、籽粒周长、籽粒长宽比、粒长和粒宽在各种植密度下差异不显著,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的变化趋势都是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最后降低的趋势;该品种的有效穗以及三叶期、四叶期、五叶期、六叶期和七叶期的茎蘖数与其基本苗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r=0.778**、0.908**、0.767**、0.924**、0.850**和0.752**),株高和理论产量与其基本苗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536*和0.520*),穗粒数、蛋白质含量和稳定时间与其基本苗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450*、-0.449*和-0.467*),实际产量等其余16个性状与其基本苗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不显著.种植密度可显著影响'云麦114'的三叶期、四叶期、五叶期、六叶期和七叶期的茎蘖数、最高茎蘖数、有效穗、成穗率、穗粒数、株高、吸水率、蛋白质含量、稳定时间、形成时间和硬度值等性状,而不会显著影响理论产量、实际产量、千粒重、籽粒面积、籽粒周长、籽粒长宽比、粒长和粒宽,过低种植密度不利于该品种产量与品质特性的发挥.该品种在基本苗为135万~360万株/hm2时其产量均稳定在14389.50~16078.50 kg/hm2,即保持很好的丰产性与稳产性,且能够保持其弱筋小麦的品质特性,适宜在云南水肥条件较好的区域推广时使用.
关键词: ’云麦114’ 弱筋小麦 种植密度 产量性状 品质性状 茎蘖动态


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农学学报 》 2024
摘要:为探究氮肥与密度互作对甘蓝型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云油杂28号’为材料,设置3个密度梯度,D1:15万株/hm~2;D2:28.5万株/hm~2;D3:42万株/hm~2,4个施氮量水平,N1:0 kg/hm~2;N2:75 kg/hm~2;N3:150 kg/hm~2;N4:225 kg/hm~2,测定不同处理下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干物质重量和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同一种植密度下,全生育期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延长,盛花期根茎粗、叶面积、总叶数和绿叶数在D1密度下随施氮量的增加先上升后降低;干物重和产量在各密度下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均在D1N2下达到最大值。同一施氮量下,全生育期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缩短趋势;根茎粗、总叶数、绿叶数和叶面积在抽薹期和盛花期均随种植密度的提高而降低;各时期的干物重和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种植密度和氮肥对油菜生长发育前期的影响较小,主要从抽薹期和开花期开始产生影响;调整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干物重的影响大于施氮量,密度和施氮量主要通过单株有效角果数影响油菜产量。在密度与氮肥的互作处理下以D1N2处理(即密度为15万株/hm~2,施氮为75 kg/hm~2)最优,其株高最高,总叶数和绿叶数最多,根茎粗和叶面积较大,单株产量和小区产量最高。


雌雄配比和种植密度对单雌性工业大麻籽糠产量的影响
《中国麻业科学 》 2024
摘要:以单雌性工业大麻云麻雌1号作为对象,研究不同雌雄配比(雄株比例为10%、20%和30%)种植模式下种植密度(5210、10 420、15 630株/hm~2)对麻籽和麻糠产量的影响,进而探讨单雌性工业大麻用于籽糠兼用的生产模式。结果表明,在同一雌雄比例下,种植密度越大,麻籽、麻糠、麻秆及大麻二酚(CBD)理论产量越高;在最大种植密度15 630株/hm~2下,20%雄株率下的麻籽、麻糠、麻秆及CBD理论产量均高于10%和30%雄株率的产量,其麻籽产量为5738.02 kg/hm~2,麻糠产量为6087.14 kg/hm~2,麻秆产量为9396.35 kg/hm~2,CBD理论产量127.58 kg/hm~2。在单雌性工业大麻云麻雌1号籽糠生产实践中,建议配置花期一致的20%左右雄株,保证授粉充足,实现麻籽和麻糠丰产。


品种和种植密度对木薯茎叶生物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饲料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旨在探讨品种和种植密度对木薯茎叶产量、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的影响.以木薯桂热891、云热薯2号、华南205为试验材料,选择品种(A)、种植密度(B)两个因素进行随机区组设计,在云南干热河谷区进行7个种植密度的田间比对试验.结果显示,木薯茎叶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按B6、B5种植可收获较高的茎叶产量,低种植密度比高种植密度更适合茎叶干物质的积累.株高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升高趋势,而茎粗则逐渐下降.根据平均隶属函数结果可知,A1、A3按B4种植营养品质最佳,A2按B2种植营养品质最佳,且粗蛋白含量相对较高.不同品种间,A2、A3的产量、农艺性状、营养品质优于A1.研究表明,云热薯2号为适宜云南干热河谷区种植品种,其适宜种植密度为50 000株/hm2,可收获较高的茎叶生物产量,且营养品质佳.


绿肥种植密度对咖啡幼龄园杂草群落及咖啡生长的影响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绿肥种植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杂草控制技术,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绿肥硬皮豆不同种植密度对咖啡幼龄园杂草群落和咖啡生长的影响。绿肥种植5月后,对5种硬皮豆种植密度[S0、S1、S2、S3、S4分别为0、0.5、1.0、1.5、2.0 kg·(667 m2)-1]的杂草群落和咖啡生长情况开展调查。结果表明,随着硬皮豆种植密度的增加,优势杂草香附子重要值显著降低,杂草群落及优势杂草香附子的高度、密度、盖度及生物量均低于对照S0。随着硬皮豆种植密度增加,杂草群落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先降低后增加,Simpson优势度指数逐渐降低,Pielou均匀度指数逐渐增加。硬皮豆种植处理下杂草群落高度、密度、盖度及生物量的响应比均显著低于对照S0,硬皮豆种植显著降低了Simpson优势度指数的响应比,显著提高了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响应比。功能群分类中禾本科的重要值表现为S2和S3处理显著高于对照S0,其余功能群的重要值差异不显著。杂草功能群分类的重要值与群落多样性指数间相关性不显著。硬皮豆种植后咖啡植株的株高、冠幅、地径、叶长、叶宽、一级分枝对数、最长一级分枝长、最长一级分枝节间数及叶片厚度均高于对照S0,其中叶宽差异达显著水平。整体上,硬皮豆种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咖啡植株生长,对杂草群落及优势杂草香附子具有显著的控制效果,显著降低了杂草群落优势度,短期内对杂草群落丰富度及多样性无影响。咖啡幼龄园种植硬皮豆建议采用种植密度1.0 kg·(667 m2)-1,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 绿肥 种植密度 杂草群落 功能群 咖啡生长 咖啡幼龄园


不同品种、密度、施氮量、播种方式对糯高粱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23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品种、种植密度、施氮量和播种方式与糯高粱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关系。试验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品种、种植密度、施氮量和播种方式对糯高粱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糯高粱品种对生物性状的影响差异较大,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随之增高,而穗粒数和单穗重则随之减少,密度对糯高粱的叶片数、茎粗、穗长及千粒重影响不明显,施氮量255 kg/hm~2的糯高粱穗长、穗粒数、单穗重和千粒重最好,不同种植方式对生物性状的影响不明显;糯高粱生物性状的株高、叶片数、穗粒数和单穗重与产量成正相关,茎粗、穗长和千粒重与产量成负相关;品种是影响糯高粱产量的主要因子,其次是种植密度,再次是种植方式,产量以组合A2B3C1D2最高,达12257.28 kg/hm~2,其次为组合A2B1C2D3,产量为11553.91 kg/hm~2,不同品种的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种植密度达到显著水平,不同施氮量和种植方式不显著,因此最优组合取A2B3C1D2或A2B1C2D3。本研究为糯高粱高产优质种植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糯高粱 种植密度 施氮量 播种方式 生物性状 产量


密度和氮肥对青稞‘云大麦12号’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23
摘要:为探讨不同密度、施氮量及其互作对青稞品质的影响,以全国冬青稞高产纪录新品种‘云大麦12号’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对密度、施氮量及其互作对‘云大麦12号’的蛋白质、γ-氨基丁酸、β-葡聚糖、总淀粉、直链淀粉、总黄酮、生物碱和脂酸等营养和功能成分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云大麦12号’的γ-氨基丁酸、β-葡聚糖和脂酸受密度和施氮量影响小,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主要受施氮量的影响,总淀粉、总黄酮和生物碱受施氮量和密度的影响均较大。‘云大麦12号’作为食品特别是功能食品时最佳密氮组合为D1N3。
关键词: ‘云大麦12号’ 青稞 种植密度 施氮量 密氮互作 功能成分


小麦新品种'云麦110'产量和品质性状对不同种植密度的响应
《中国农学通报 》 2022 CSCD
摘要:为了探明小麦新品种‘云麦110’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对种植密度的响应,以该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6个种植密度的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考察该品种在不同密度下的产量与品质相关性状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产量及产量三要素均影响显著;对第三、四、五、六、七叶期的茎蘖数均影响显著,但对八叶期的茎蘖数影响不显著;对籽粒周长影响显著,但对其余4个粒型性状影响不显著;对容重影响显著,但对其余8个品质性状影响不显著。当基本苗为270×10~4/hm~2时产量最高(6435.00 kg/hm~2),茎蘖消长最平缓,成穗率最高(25.39%),籽粒周长最大(18.07 mm),容重最高(798.00 g/L)。因此,小麦新品种‘云麦110’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对不同种植密度的响应较大,其中基本苗为270×10~4/hm~2时该品种产量最高,产量三要素最协调,茎蘖消长最合理,株高适宜,且综合品质性状最好,适宜在该种植密度下推广种植。
关键词: ‘云麦110’ 产量性状 品质性状 种植密度 茎蘖消长


种植密度与施肥量对白城地区苦荞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作物研究 》 2021
摘要:为探究白城地区苦荞生产的最佳种植密度和施肥量,采用种植密度(4个处理)和施肥量(5个处理)2个因素的随机区组试验,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苦荞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株高和茎粗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主茎节数和分枝数在不同施肥量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株粒数、单株产量和千粒质量在各种植密度条件下随施肥量的增大先增后减。株高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茎粗、株粒数和单株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而种植密度对主茎节数、分枝数和千粒质量的影响不明显。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时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而种植密度为100万、125万、150万株/hm2时苦荞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先增后降。复合肥施用量为0和100 kg/hm2时苦荞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而施用量为200、300和400 kg/hm2时苦荞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增后降。综合分析,白城地区苦荞最适种植密度为100万株/hm2,复合肥最佳施用量为300 kg/hm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