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种植密度(模糊匹配)
34条记录
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农学学报 2024

摘要:为探究氮肥与密度互作对甘蓝型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云油杂28号’为材料,设置3个密度梯度,D1:15万株/hm~2;D2:28.5万株/hm~2;D3:42万株/hm~2,4个施氮量水平,N1:0 kg/hm~2;N2:75 kg/hm~2;N3:150 kg/hm~2;N4:225 kg/hm~2,测定不同处理下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干物质重量和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同一种植密度下,全生育期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延长,盛花期根茎粗、叶面积、总叶数和绿叶数在D1密度下随施氮量的增加先上升后降低;干物重和产量在各密度下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均在D1N2下达到最大值。同一施氮量下,全生育期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缩短趋势;根茎粗、总叶数、绿叶数和叶面积在抽薹期和盛花期均随种植密度的提高而降低;各时期的干物重和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种植密度和氮肥对油菜生长发育前期的影响较小,主要从抽薹期和开花期开始产生影响;调整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干物重的影响大于施氮量,密度和施氮量主要通过单株有效角果数影响油菜产量。在密度与氮肥的互作处理下以D1N2处理(即密度为15万株/hm~2,施氮为75 kg/hm~2)最优,其株高最高,总叶数和绿叶数最多,根茎粗和叶面积较大,单株产量和小区产量最高。

关键词: 油菜 种植密度 施氮量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雌雄配比和种植密度对单雌性工业大麻籽糠产量的影响

中国麻业科学 2024

摘要:以单雌性工业大麻云麻雌1号作为对象,研究不同雌雄配比(雄株比例为10%、20%和30%)种植模式下种植密度(5210、10 420、15 630株/hm~2)对麻籽和麻糠产量的影响,进而探讨单雌性工业大麻用于籽糠兼用的生产模式。结果表明,在同一雌雄比例下,种植密度越大,麻籽、麻糠、麻秆及大麻二酚(CBD)理论产量越高;在最大种植密度15 630株/hm~2下,20%雄株率下的麻籽、麻糠、麻秆及CBD理论产量均高于10%和30%雄株率的产量,其麻籽产量为5738.02 kg/hm~2,麻糠产量为6087.14 kg/hm~2,麻秆产量为9396.35 kg/hm~2,CBD理论产量127.58 kg/hm~2。在单雌性工业大麻云麻雌1号籽糠生产实践中,建议配置花期一致的20%左右雄株,保证授粉充足,实现麻籽和麻糠丰产。

关键词: 单雌性工业大麻 雌雄配比 种植密度 籽糠生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密度、施氮量、播种方式对糯高粱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品种、种植密度、施氮量和播种方式与糯高粱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关系。试验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品种、种植密度、施氮量和播种方式对糯高粱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糯高粱品种对生物性状的影响差异较大,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随之增高,而穗粒数和单穗重则随之减少,密度对糯高粱的叶片数、茎粗、穗长及千粒重影响不明显,施氮量255 kg/hm~2的糯高粱穗长、穗粒数、单穗重和千粒重最好,不同种植方式对生物性状的影响不明显;糯高粱生物性状的株高、叶片数、穗粒数和单穗重与产量成正相关,茎粗、穗长和千粒重与产量成负相关;品种是影响糯高粱产量的主要因子,其次是种植密度,再次是种植方式,产量以组合A2B3C1D2最高,达12257.28 kg/hm~2,其次为组合A2B1C2D3,产量为11553.91 kg/hm~2,不同品种的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种植密度达到显著水平,不同施氮量和种植方式不显著,因此最优组合取A2B3C1D2或A2B1C2D3。本研究为糯高粱高产优质种植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糯高粱 种植密度 施氮量 播种方式 生物性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密度和氮肥对青稞‘云大麦12号’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摘要:为探讨不同密度、施氮量及其互作对青稞品质的影响,以全国冬青稞高产纪录新品种‘云大麦12号’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对密度、施氮量及其互作对‘云大麦12号’的蛋白质、γ-氨基丁酸、β-葡聚糖、总淀粉、直链淀粉、总黄酮、生物碱和脂酸等营养和功能成分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云大麦12号’的γ-氨基丁酸、β-葡聚糖和脂酸受密度和施氮量影响小,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主要受施氮量的影响,总淀粉、总黄酮和生物碱受施氮量和密度的影响均较大。‘云大麦12号’作为食品特别是功能食品时最佳密氮组合为D1N3。

关键词: ‘云大麦12号’ 青稞 种植密度 施氮量 密氮互作 功能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新品种'云麦110'产量和品质性状对不同种植密度的响应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CSCD

摘要:为了探明小麦新品种‘云麦110’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对种植密度的响应,以该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6个种植密度的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考察该品种在不同密度下的产量与品质相关性状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产量及产量三要素均影响显著;对第三、四、五、六、七叶期的茎蘖数均影响显著,但对八叶期的茎蘖数影响不显著;对籽粒周长影响显著,但对其余4个粒型性状影响不显著;对容重影响显著,但对其余8个品质性状影响不显著。当基本苗为270×10~4/hm~2时产量最高(6435.00 kg/hm~2),茎蘖消长最平缓,成穗率最高(25.39%),籽粒周长最大(18.07 mm),容重最高(798.00 g/L)。因此,小麦新品种‘云麦110’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对不同种植密度的响应较大,其中基本苗为270×10~4/hm~2时该品种产量最高,产量三要素最协调,茎蘖消长最合理,株高适宜,且综合品质性状最好,适宜在该种植密度下推广种植。

关键词: ‘云麦110’ 产量性状 品质性状 种植密度 茎蘖消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密度与施肥量对白城地区苦荞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作物研究 2021

摘要:为探究白城地区苦荞生产的最佳种植密度和施肥量,采用种植密度(4个处理)和施肥量(5个处理)2个因素的随机区组试验,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苦荞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株高和茎粗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主茎节数和分枝数在不同施肥量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株粒数、单株产量和千粒质量在各种植密度条件下随施肥量的增大先增后减。株高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茎粗、株粒数和单株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而种植密度对主茎节数、分枝数和千粒质量的影响不明显。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时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而种植密度为100万、125万、150万株/hm2时苦荞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先增后降。复合肥施用量为0和100 kg/hm2时苦荞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而施用量为200、300和400 kg/hm2时苦荞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增后降。综合分析,白城地区苦荞最适种植密度为100万株/hm2,复合肥最佳施用量为300 kg/hm2

关键词: 苦荞 种植密度 施肥量 农艺性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灌水量和种植密度的配置对干热河谷紫甘蓝生物量分配、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CSCD

摘要:为了揭示灌水量和种植密度配置下干热河谷紫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capitata rubra)产量形成机理,研究了不同灌水量5800 m3/hm2(I1)、4900 m3/hm2(I2)、4600 m3/hm2(I3)和不同种植密度79200株/hm2(D1)、52800株/hm2(D2)、39600株/hm2(D3)配置对紫甘蓝生物量特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量对紫甘蓝植株外叶鲜重、茎鲜重和茎比例有显著影响,灌水量减少降低了外叶-地上生物量的异速生长指数,紫甘蓝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到外叶中。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紫甘蓝外叶鲜重、茎鲜重、叶球鲜重、外叶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球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显著增加,外叶比例显著降低,叶球比例增加,生物量异速生长关系变化不明显。影响紫甘蓝生物量特性的主要因素是种植密度,灌水量影响较小,其交互作用不显著。I2D3处理的生物量特性主成分分析得分最高,灌溉水利用效率最高,经济产量较高。这表明,I2D3处理为紫甘蓝最佳灌水量和种植密度。本研究结果可为干热河谷紫甘蓝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紫甘蓝 生物量分配 水分利用效率 灌水量 种植密度 干热河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分和种植密度对干热河谷车桑子生长性状及种内相互关系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分是干热河谷植物生长过程中最主要的限制因子,种植密度增加也会引起植物生长的资源限制,两者交互作用下植物生长性状及种内关系的变化特征还不清楚.以干热河谷优势植物——车桑子为研究对象,根据元谋干热河谷年均生长季降雨量设置3种水分梯度:高水分、中水分和低水分,同时在各水分梯度下设置4个种植密度:1、2、4、9株/盆,探究水分、种植密度及其交互作用对车桑子生长性状、生物量分配及种内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 表明:(1)低水分条件下,车桑子生长和水分生理受到抑制,但车桑子在较低的叶水势下依然能够保持较高的相对含水量;(2)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车桑子总生物量和单株生物量,显著增加了枯叶生物量比例,低水分和中水分条件下,增加种植密度对总生物无显著影响;而高水分条件下,增加种植密度显著提高了车桑子总生物量;(3)低水分显著增加了茎、叶生物量的异速生长指数,将更多生物量分配到叶,而种植密度增加显著降低了茎、叶生物量的异速生长指数,增加了茎的生物量分配;(4)通过相对邻体效应的计算,各处理条件下,车桑子种内关系均表现为竞争作用,并且,这种竞争作用的强度随水分的减少和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高密度条件下(9棵/盆),增加水分不会减轻种内竞争作用.综上,水分和种植密度均会对车桑子个体的生理生长产生影响,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应考虑水分和种植密度对车桑子个体产生的资源限制作用.

关键词: 干旱胁迫 种植密度 干热河谷 车桑子 生理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精异丙甲草胺不同剂量和苦荞不同种植密度的除草和产量效应

杂草学报 2019

摘要:为了筛选苦荞田中适宜的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剂量和种植密度的配置,以云荞1号为材料,设置人工除草(CK1)、不除草(CK2)以及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剂量[分别为750 mL/hm~2(C1)、1 050 mL/hm~2(C2)、1 350 mL/hm~2(C3)、1 650 mL/hm~2(C4)]和种植密度[95万株/hm~2(A1)、145万株/hm~2(A2)、195万株/hm~2(A3)]配置处理,研究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不同剂量和种植密度对苦荞田中的除草效应及苦荞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剂量的增加,禾本科草和阔叶草的株数防效和鲜重防效表现值增大,并且对禾本科草的防效大于阔叶草。当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剂量为C3和C4时,各种植密度下禾本科草的株数防效和鲜重防效大于50%,能抑制苦荞出苗并影响其产量。当种植密度达到A3时,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剂量为C3和C4下的苦荞产量很高,并且显著高于人工除草对照处理;但考虑到大量使用化学除草剂会导致农药残留,建议使用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C3剂量。由于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用量与土壤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不同地区要选好适合当地土壤的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用量。

关键词: 苦荞 精异丙甲草胺 剂量 种植密度 产量 杂草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形式和密度对燕麦白粉病的影响及药剂筛选

西南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索有效防控云南省燕麦白粉病的栽培措施,筛选交替使用的防治药剂。【方法】以定莜9号和坝莜1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开展种植形式塘播(B1)、条播(B2)、撒播(B3)和种植密度90 kg/hm~2(M1)、105 kg/hm~2(M2)和120 kg/hm~2(M3)对燕麦白粉病发生危害的影响研究及40%嘧菌·乙嘧酚悬浮剂、30%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悬浮剂、50%苯醚·丙环唑乳油、28%丙环·嘧菌酯悬浮剂、30%己唑·嘧菌酯悬浮剂5个复配药剂防治效果试验。【结果】在不同种植形式下,定莜9号和坝莜13号的白粉病病情指数(DI)均呈DI_(B1)种植密度下,定莜9号和坝莜13号的白粉病病情指数(DI)均呈DI_(M1)

关键词: 种植形式 种植密度 燕麦 白粉病 药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