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云南7个澳洲坚果主栽品种果仁脂肪酸组分和含量分析
《果树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云南7个澳洲坚果主栽品种果仁脂肪酸的组成差异,筛选富含特定脂肪酸的澳洲坚果品种。【方法】以云南7个澳洲坚果品种(A16、816、广11、HAES344、HAES660、桂热1号和昌宁1号)为试材,利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联用技术检测单位鲜质量果仁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7个澳洲坚果品种的果仁均检测出41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FA)13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18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10种。脂肪酸含量方面,7个品种果仁的SFA含量范围为43 726.20~102 759.74 ng·g-1,MUFA含量范围为53 590.74~343 559.73 ng·g-1,PUFA含量(w,后同)范围为8 733.66~53 692.72 ng·g-1;其中广11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最高,其次是HAES660,桂热1号最低。进一步分析不同品种澳洲坚果果仁各类脂肪酸含量表明,广11的棕榈酸、棕榈油酸、油酸、异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HAES660的硬脂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广11和HAES660的α-亚麻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桂热1号和HAES344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通过PCA分析,广11和HAES660与其他品种明显分开;PLS-DA分析以VIP>1.5筛选到癸酸、花生四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为特征差异代谢物,癸酸和DHA含量最高的品种是816,花生四烯酸含量最高的是桂热1号。【结论】云南7个澳洲坚果品种均检测出41种脂肪酸,广11脂肪酸含量最高,其次是HAES660。棕榈酸、棕榈油酸、油酸、异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最高的品种是广11,硬脂酸和α-亚麻酸含量最高的是HAES660,癸酸和DHA含量最高的是816,花生四烯酸和EPA含量最高的是桂热1号。


常见食用植物油营养成分与健康功效的研究进展
《农产品加工 》 2024
摘要:食用植物油能给人体的生命活动带来所需要的能量物质,包括必需脂肪酸和多种营养元素,所以食用植物油在人们的膳食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越来越重视自身健康,人们对食用植物油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加注重其对人体健康带来的益处.然而,消费者对食用植物油营养成分和功效了解还不系统,以常用的动物猪油为对照,综述了常用食用植物油所含的营养物质特性和脂肪酸种类及其对健康的影响,有利于增强消费者对食用植物油的消费意识和提高生活健康水平,对促进油脂产业和发展特质食用植物油具有重要作用.


芥菜型油菜资源品质与萌发期模拟干旱抗性的评价及其相关性分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芥菜型油菜种质萌发期耐旱性,探索油菜籽脂肪酸与萌发期耐旱性的关系,便于耐旱种质的筛选,采用PEG-6000 模拟中度及重度干旱胁迫,对 193 份芥菜型油菜萌发期的耐旱性及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材料的脂肪酸组成变异丰富,尤其是芥酸、花生烯酸和油酸变异系数均超过 50%;中度及重度干旱胁迫均能显著影响油菜萌发,重度干旱胁迫条件下参试材料相对发芽率差异更大,变异系数为 81.66%~112.88%;芥菜型油菜萌发期耐旱性普遍较高,两种不同程度干旱胁迫条件下的材料耐旱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约为 0.35~0.56;芥菜型油菜耐旱性与脂肪酸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均相关,尤其是脂肪酸组成,高含量的超长链脂肪酸及低含量的长链脂肪酸有利于芥菜型油菜萌发期对干旱的适应.采用连锁聚类分析综合评价两种不同胁迫条件下材料的耐旱性表现,筛选出 20 个综合耐旱性强的芥菜型油菜品种(系),其中仅有 3 份为低芥材料,超过 80%的材料芥酸含量大于 25%.
关键词: 芥菜型油菜 品质 耐旱鉴定 萌发期 脂肪酸 相关分析


不同制油工艺对酸木瓜籽油成分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 研究低温压榨、高温压榨和超声波辅助溶剂提取3种不同制油工艺对酸木瓜籽油提取率、成分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对木瓜籽油脂肪酸组成和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采用schaal烘箱法加速氧化,以酸价和过氧化值为指标对木瓜籽油氧化稳定性进行评估。结果 超声波辅助溶剂提取法出油率最高,其中不同溶剂提取以二氯甲烷最佳,出油率达44.21%;不同制油工艺对酸木瓜籽油脂肪酸组成影响很小,共鉴定出7种脂肪酸,相对含量最高的是油酸,其次是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比可达80.35%;在酸木瓜籽油中鉴定出47种挥发物,以烷烃类为主,溶剂法与压榨法制取的木瓜籽油挥发物组成差异较大,其中以2,4-二叔丁基苯酚和反式角鲨烯为首,溶剂法制得的油中2,4-二叔丁基苯酚占比为23.94%,反式角鲨烯占比为4.14%,而由低/高温榨取法制得的油中2,4-二叔丁基苯酚占比分别为3.20%和2.77%,反式角鲨烯占比分别为29.15%和23.38%;低温压榨制油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效果最好;超声波辅助溶剂制油在烘箱实验中酸价和过氧化值变化最小,氧化稳定性最好。结论 从食用和皮肤外用等角度看,低温压榨法安全性较高且能最大程度地保留酸木瓜籽油的营养成分,若从其他利用角度来看,超声波辅助溶剂提取法出油率最高且氧化稳定性最好,通过对比不同提取方法对酸木瓜籽油成分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以期为酸木瓜籽油的开发及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酸木瓜籽油 制油工艺 脂肪酸 挥发性成分 氧化稳定性


木姜花种子油理化指标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中国油脂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按国家标准方法分析测定了木姜花种子油的理化指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对木姜花种子油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木姜花种子含油率为26. 82%;木姜花种子油相对密度为0. 928 9,折光指数为1. 482 2,酸值(KOH)为1. 92 mg/g,过氧化值为6. 20 mmol/kg,碘值(I)为190. 5 g/100 g;木姜花种子油含不饱和脂肪酸88. 96%,饱和脂肪酸11. 04%,其中α-亚麻酸含量为53. 92%,亚油酸含量为26. 61%,油酸含量为8. 22%,棕榈酸含量为7. 75%,硬脂酸含量为2. 93%,花生酸含量为0. 31%,花生一烯酸含量为0. 10%,棕榈油酸含量为0. 06%,花生二烯酸含量为0. 05%,山嵛酸含量为0. 05%.


木姜花种子油理化指标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中国油脂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按国家标准方法分析测定了木姜花种子油的理化指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对木姜花种子油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木姜花种子含油率为26. 82%;木姜花种子油相对密度为0. 928 9,折光指数为1. 482 2,酸值(KOH)为1. 92 mg/g,过氧化值为6. 20 mmol/kg,碘值(I)为190. 5 g/100 g;木姜花种子油含不饱和脂肪酸88. 96%,饱和脂肪酸11. 04%,其中α-亚麻酸含量为53. 92%,亚油酸含量为26. 61%,油酸含量为8. 22%,棕榈酸含量为7. 75%,硬脂酸含量为2. 93%,花生酸含量为0. 31%,花生一烯酸含量为0. 10%,棕榈油酸含量为0. 06%,花生二烯酸含量为0. 05%,山嵛酸含量为0. 05%。


8种云南植物油脂肪酸的气相色谱-质谱测定
《分析试验室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测定了8种云南植物油脂肪酸含量并对其差异性进行了分析。植物油经甲酯化处理后,用GC-MS方法测定其脂肪酸含量。通过与标准样品保留时间比较和检索NIST标准谱库定性,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山茶油和辣木籽油含油酸(C18:1)较高,油酸含量分别为80.47%和71.90%;核桃油和假酸浆籽油含亚油酸(C_(18:2))较高,含量分别为60.75%和70.78%;香薷油和藿香籽油含α-亚麻酸(C_(18:3))较高,含量分别为47.13%和55.08%。橡胶树籽油中硬脂酸(C_(18:0))含量9.22%,油酸(C_(18:1))24.07%,亚油酸(C_(18:2))37.17%,α-亚麻酸(C18:3)19.72%,几种脂肪酸分布较为均匀。藿香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UFA)含量最高为93.75%。辣木籽油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最高为23.29%;辣木籽油中花生酸(C_(20:0))、二十碳烯酸(C_(20:1))、榆树酸(C_(22:0))和木蜡酸(C_(24:0))含量分别为3.94%、2.73%、6.41%和1.10%,均远远高于其他7种植物油相对应的脂肪酸含量,可作为鉴定辣木籽油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云南植物油 脂肪酸 含量 测定


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的氨基酸组分及脂肪酸组分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文章以高油玉米珍油玉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施肥条件对该品种氨基酸组分和脂肪酸组分的影响。通过2年的施肥试验,施肥条件为氮磷钾水平Ⅳ(复合肥562.5 kg/hm2,尿素750 kg/hm2)时氨基酸组分产量、脂肪酸组分产量与最大值间均无显著差异,珍油玉3号的籽粒产量为12827 kg/hm2,氨基酸总产量为1082.38 kg/hm2,饱和脂肪酸总量为164.54 kg/hm2,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为933.64 kg/hm2,此施肥条件可定为珍油玉3号高产优质生产的指导施肥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