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间作对芒果和间作物的光合特性、蓟马发生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中国果树 》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不同间作模式对芒果和间作物的光合特性、蓟马发生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在云南省保山市潞江镇百花村芒果基地进行不同间作模式试验并对上述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单种作物叶片光合特性优于间作作物,四季豆叶片光合特性优于芒果,芒果叶片光合特性优于番茄。间作四季豆和番茄的芒果花穗蓟马发生量均低于单种芒果,且间作四季豆效果优于间作番茄。间作四季豆和番茄经济效益均高于单种芒果,间作四季豆经济效益高于间作番茄。综上所述,在芒果行间间作四季豆,虽然降低了芒果叶片光合效率,但可显著降低芒果园的蓟马虫口密度,提升芒果园的经济价值,为云南省芒果的提质增效提供新的见解。


不同地表覆盖模式对干热河谷地区杧果树体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湖南农业科学 》 2025
摘要:为探明干热河谷地区杧果园不同地表覆盖模式对树体生长、开花和产量的影响,为杧果高效生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澳杧为研究对象,设置CK(清耕)、T1(自然生草)和T2(秸秆覆盖)3个处理,2020—2022年连续3 a测定干茎、株高、冠幅、顶梢数、花梢数、花序长、挂果数量和产量等指标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株高、干茎、冠幅、顶梢数和花梢数指标均逐年增长。2022年,T1处理的株高、干茎和冠幅均小于其他处理,顶梢数、花梢数和花梢比率呈现出T1>CK>T2的特点。连续3 a各处理产量指标均表现为T2>CK>T1。产量、株高和干茎的净增长量指标表现为T2>CK>T1,T2单位面积产量净增长量较CK和T1分别提高15.29%和27.36%。各处理顶梢数和花梢数净增长量差异不显著,顶梢数净增长量T2>T1>CK,花梢数净增长量T1>T2>CK。综上,干热河谷地区杧果园地表自然生草覆盖虽有利于花梢数的增加,但不利于产量提高;秸秆覆盖有利于杧果树的根系生长及养分吸收,促进树体养分累积和产量提高,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杧果园地表管理措施。


海拔对'贵妃'芒果果实品质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中国果菜 》 2024
摘要:海拔对于云南芒果种植影响巨大,为研究海拔对芒果果实品质以及农艺性状的影响,本文以元江县的‘贵妃’芒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979.1、802.20、386.0 m三个海拔下‘贵妃’芒的农艺性状和果实品质。结果表明,海拔对树高、主干高度等农艺性状没有明显影响;在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柄长方面,海拔386.0 m的优于海拔802.2、979.1 m,且差异明显。单果质量、果实纵径等果实性状,在海拔802.2 m时最好。总糖、总酸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对蛋白质的影响较小;综合农艺性状、果实品质得出,海拔802.2 m优于386.0、979.1 m。海拔对芒果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对芒果最适种植区域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一带一路”背景下老挝西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中国蔬菜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老挝西瓜产业依托中国生产技术和中国市场而发展,是"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的代表.老挝气候利于早春西瓜栽培,能较好填补中国早春西瓜供应缺口;老挝西瓜生产总成本较中国类似气候地区如海南低1200~2600元·(667 m2)-1,中老铁路的通车也为老挝西瓜运输降低了成本,缩短运输时间;老挝西瓜生产同时也存在栽培技术落后、西甜瓜产业园区较少等问题,随着中国包括人才、良种良法、资金等资源的涌入,以及"一带一路"通道建设不断向中下寮平原区发展,将建立起完善的西瓜产业链,推动老挝西瓜产业.


微灌方式耦合施肥水平对土壤质量、芒果幼树生长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芒果土壤微环境和生长特性对不同水肥耦合模式的响应,确定芒果幼树的最优微灌方式耦合施肥量.[方法]以 2 年生芒果幼树(品种为贵妃芒)为供试材料,在云南昆明理工大学大棚内进行完全随机组合设计田间试验,设置 3 种微灌方式:微喷灌(SI)、滴灌(DI)、微润灌(MI),和 4 个施肥水平:0、93.2、186.4、279.6 kg/hm2(依次标记为F0、F1、F2、F3).每次灌溉施肥处理后 30 天(灌水后第 3 天),在距树干5~10 cm灌水器一侧采集土壤样品,测定芒果幼树根区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微生物数量,测量果树生长指标,计算水肥利用效率,并采用隶属函数结合因子分析法对芒果幼树土壤质量和生长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微灌方式和施肥水平对芒果幼树根区土壤养分含量(硝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酶活性(过氧化氢酶、脲酶和磷酸酶)、微生物数量(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形态生长增量(株高、地径、叶片数和冠幅)、根系生长(总长度、表面积、体积和平均直径)和水肥利用效率影响显著(P<0.05).同一施肥水平下,土壤微环境养分含量在3 种灌溉方式间无显著差异,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平均值均为MI>DI>SI,DI、MI土壤酶活性较SI分别增加了15.09%~26.57%和 26.56%~48.86%,微生物数量分别增加了 11.46%~30.19%、12.87%~42.45%,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分别提高了 43.27%、73.17%,肥料偏生产力(PFP)分别升高了 33.96%、54.44%.MI处理芒果的株高增量和根系体积的增幅最大,较SI分别显著增加了 100.29%、54.06%.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脲酶活性、微生物数量以及IWUE均在F2 水平获得最大值,而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磷酸酶活性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升高,PFP则随之降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微生物数量与芒果生长指标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且相关程度依次递增.隶属函数结合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质量综合指数(SQI)和芒果生长质量指数(GQI)均在MIF2 条件下获得最大值.[结论]微润灌耦合施肥水平 186.4 kg/hm2(MIF2 组合)为改善土壤质量并促进芒果幼树生长的最佳灌溉施肥耦合方式.


点喷饵剂对芒果橘小实蝇的防治效果
《湖北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芒果园中饵剂对橘小实蝇的防治效果及施药时期,在芒果成熟期监测了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成虫发生动态,比较阿维菌素0.1%饵剂不同剂量对芒果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橘小实蝇发生高峰期与芒果成熟期相吻合,成熟前果园中橘小实蝇的密度较低,诱捕到成虫数低于60头/诱捕器,开始有黄熟芒果或落地果时,虫量快速增加,最高为1082.3头/诱捕器,采收结束后,虫口快速下降.使用阿维菌素0.1%饵剂2250、2700、3150 g/hm2点喷,对芒果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大部分处理与对照药剂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稀释1500倍液的防效差异不显著,对树上果的防控效果最高为82.1%,落地果为87.5%,采后果为79.5%.阿维菌素0.1%饵剂推荐使用方法为虫口暴发初期开始施药,使用剂量为3150 g/hm2,对植株点喷,每株果树喷药面积为1.0~1.5 m2,避免果实接触药液,间隔7 d施用,直至采收结束.
关键词: 芒果 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 饵剂 点喷 防治效果


红河流域杧果种质资源主要数量性状变异与概率分级
《中国农学通报 》 2022 CSCD
摘要:为更好地开展杧果种质资源筛选工作,对杧果种质资源进行评价.以86份红河流域杧果种质资源为研究材料,对9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及概率分级.结果表明,9个性状变异系数范围是4.7%~28.81%,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单果重,最小的是果实宽度.K-S检验显示,叶长、叶宽、叶柄长、可溶性固形物等4个性状均符合正态分布;单果重、果长、果宽、果厚、可食率等5个性状呈偏态分布,去除拖尾部分,也近似看作正态分布.9个数量性状均采用(X-1.2818S)、(X-0.5246S)、(X+0.5246S)、(X+1.2818S)4个点分为5级,使性状1~5级出现的概率分别为10%、20%、40%、20%和10%.相关性分析表明,果实单果重与果长、果宽、果厚、可食率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的开展可为杧果种质资源的评价及优异种质资源的筛选提供参考.
关键词: 红河流域 杧果 种质资源 数量性状 K-S正态性检验


全程质量支撑技术体系是世界芒果产业发展的关键-基于FAO统计数据和云南芒果产区田间调查的实证研究
《热带农业科学 》 2021
摘要:基于中国芒果出口率低于水果行业出口平均值的实际情况,深入探寻芒果产业内生产技术过程及发展规律,将经济问题转化为质量技术问题,提出贯通全产业链的全程质量支撑技术体系是中国、世界芒果产业发展的关键制约之一——该假说经云南芒果产区田间调查结果和FAO世界芒果产业数据两个层次的检验成立。本文选择经济和技术交叉地带深入产业内生产技术过程的独特视角,对预测其他芒果产区、其他水果、农林产业发展趋势具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 全程质量支撑技术体系 芒果 生产技术过程 产业内发展规律


怒江流域6个杧果品种成熟果实挥发物成分分析
《热带农业科学 》 2021
摘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研究了怒江流域6个杧果品种成熟果实挥发物成分,为云南省杧果品质评价、杧果病虫害的防治与抗性品种的筛选提供参考。结果表明:6个杧果品种主要挥发物成分有单萜、倍半萜类、酯类、硅氧烷类等物质,其中,萜烯类物质是杧果香气成分中较多的物质,主要为3-蒈烯、萜品油烯、蒎烯、柠檬烯及其同分异构体等物质,且不同杧果品种之间挥发物成分存在差异,金煌、三年杧等含有蒈烯,帕拉英达、三年杧中含有丙位辛内酯等酯类物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