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蚕豆(模糊匹配)
30条记录
“一带一路”背景下老挝西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中国蔬菜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老挝西瓜产业依托中国生产技术和中国市场而发展,是"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的代表.老挝气候利于早春西瓜栽培,能较好填补中国早春西瓜供应缺口;老挝西瓜生产总成本较中国类似气候地区如海南低1200~2600元·(667 m2)-1,中老铁路的通车也为老挝西瓜运输降低了成本,缩短运输时间;老挝西瓜生产同时也存在栽培技术落后、西甜瓜产业园区较少等问题,随着中国包括人才、良种良法、资金等资源的涌入,以及"一带一路"通道建设不断向中下寮平原区发展,将建立起完善的西瓜产业链,推动老挝西瓜产业.

关键词: 老挝 西瓜 产业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蚕豆杂交F1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23

摘要:为探究不同表现型的亲本其杂交后代的农艺性状表现,研究F1代植株生物学产量、株高、分枝数、有效分枝数、根重、结荚台数和结荚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变异程度,为蚕豆杂交后代农艺性状研究和蚕豆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以云豆绿心2号和云豆1183为亲本,通过人工去雄、授粉方法,构建杂交后代群体,获取F1代138份植株表现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变异程度分析.相关性分析发现,生物学产量与株高、分枝数、有效分枝数、根重、结荚台数和结荚数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株高、分枝数、结荚数等农艺性状之间也存在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变异程度分析发现,根重的变异系数最大为55.44%,结荚台数最小为8.23%;7个性状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根重(55.44%)>生物学产量(43.24%)>有效分枝数(30.50%)>分枝数(21.08%)>株高(10.69%)>结荚数(8.59%)>结荚台数(8.23%),总体变异较大,各性状均具有较好的潜力,可充分利用得到符合生产所需要的不同蚕豆品系.在品种选育过程中,可将存在极显著及显著相关关系的性状作为选育蚕豆品系的依据.部分优异单株可以用作优异品种选育的基础材料.

关键词: 蚕豆 农艺性状 相关性分析 正态分布 变异系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蚕豆F1代果荚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性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23

摘要:[目的]通过对蚕豆F1 代果荚性状关联规律的考察,提高蚕豆优良性状选择效率,为蚕豆优质新品种选育提供基础材料.[方法]利用云豆绿心2号和云豆1183杂交获得F1 代,利用SPSS 17.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研究籽粒长、籽粒宽、籽粒厚、荚长、荚宽5 个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荚长、荚宽、籽粒长、籽粒宽和籽粒厚与单株产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33、0.004、0.005、0.010 和0.006,除荚长与单株产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外,其余果荚性状与单株产量均无显著相关关系.籽粒长与籽粒宽、籽粒长和荚宽、籽粒宽和籽粒厚、籽粒宽和荚宽、籽粒厚与荚宽5对主要农艺性状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依次为 0.871、0.363、0.367、0.420、0.251;籽粒长与籽粒厚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14;籽粒长、籽粒宽、籽粒厚、荚长和荚宽5个农艺性状符合正态分布,其中荚宽变异系数最大(10.56%),其次为荚长(7.77%),粒长最小(4.81%),5个农艺性状稳定性均较好.聚类分析发现籽粒厚、籽粒宽、籽粒长、荚长主要受母本的影响,荚宽主要受父本的影响.[结论]蚕豆F1 代果荚性状具有紧密的相互关联性且对父母本的遗传力优势指示性强,对更高代次的育种选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蚕豆 F1代 相关分析 正态分布 变异系数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地理来源蚕豆种质的绿豆象抗性特征分析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探究不同蚕豆种质资源的绿豆象抗性,初步鉴定并筛选出抗虫材料.[方法]采用仓储条件下人工接种绿豆象饱和侵染法,对不同地理来源的874份蚕豆种质的绿豆象抗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参试蚕豆种质绿豆象抗性总体表现为感(S)和高感(HS)材料占比极大,分别为30.9%和64.9%,而高抗(HR)和抗(R)性材料占比极小,分别为3.1%和1.1%;不同粒色蚕豆种质的绿豆象抗性有显著差异,青色、混合色和深色种质的抗虫率和虫重分别为4.8%和96.6 mg、8.7%和91.1 mg、2.4%和120.2 mg;大粒、中粒和小粒种质的抗虫率和虫重分别为2.5%和154.7 mg、3.8%和109.7 mg、8.1%和56.7 mg;不同地理来源蚕豆种质绿豆象抗性表现为国内种质与国外种质绿豆象抗性差异不显著,但国内各省间蚕豆种质中绿豆象抗性有较大差异,其中抗性较高的有重庆、湖南、浙江、安徽和江西,而来自云南、四川、陕西和贵州等省份种质的绿豆象抗性则相对较低.蚕豆资源对绿豆象综合抗性表现为混合色优于青色和深色种质,蚕豆种质的绿豆象抗性随百粒重的增加而降低,小粒种质的绿豆象综合抗性显著高于中粒和大粒种质.[结论]对蚕豆的绿豆象抗性资源的评价和筛选为抗性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潜在抗源和理论依据,但有关蚕豆抗绿豆象的内在机制和相关基因的发掘则需更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蚕豆 绿豆象 抗虫性筛选 抗虫资源 抗性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蚕豆和豌豆锈病病原菌的分子鉴定

植物保护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蚕豆Vicia faba和豌豆Pisum sativum锈病的病原菌种类,通过致病性测定和ITS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对来自我国云南省玉溪市的4份豌豆锈菌分离物及云南、广西、重庆和四川省(区、市)的5份蚕豆锈菌分离物进行系统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自豌豆的锈菌WX1分离物对蚕豆和豌豆均具有高致病性,在侵染叶片上产生大量锈子器;分离自蚕豆的锈菌CX3分离物仅对蚕豆具有高致病性,能在叶片上产生大量夏孢子,而对豌豆的致病性相对较低,仅产生少量的夏孢子堆;分离物WX1和CX3对小扁豆和鹰嘴豆不具有致病性.基于ITS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所有不同寄主来源的蚕豆单胞锈菌分离物均聚类于一个系统发育组,但分离自蚕豆和豌豆的分离物分别聚类在不同的亚组.表明分离自云南省玉溪市豌豆上的蚕豆单胞锈菌Uromy-cesviciae-fabae应为豌豆专化型,定名为U.viciae-fabae ex P.sativaum,而来源于云南、广西、重庆和四川省(区、市)的蚕豆锈病病原菌为蚕豆专化型U.viciae-fabae ex V. faba.

关键词: 蚕豆 豌豆 锈病 蚕豆单胞锈菌 分子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蚕豆异交率相关因素研究及应用进展

作物杂志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蚕豆是常异花授粉作物,异交率一般为20%~30%,最高可达84%.媒介昆虫、气候条件、地理因素、种植密度、品种基因型、花序的小花数量及小花结构特点、田间环境等都对异交率产生影响,媒介昆虫是异交发生的主要途径.异交会导致种质一致性的丧失,给资源的保存利用、品种繁育和应用基础研究等带来一定阻碍,但同时异交又是群体遗传多样性保障和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条件.本文从异交率、异交媒介、异交影响因素及异交率的应用研究4个方面总结蚕豆异交率研究和应用情况,并对今后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 蚕豆 异交率 应用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蚕豆抗锈病鉴定方法的改进及资源筛选

植物病理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蚕豆锈病是由蚕豆单胞锈菌[Uromyces viciae-fabae(Pers.) Schroet]引起的蚕豆最重要的病害之一.为提高蚕豆锈病抗性种质筛选的效率及准确性,本文采用混合菌株在温室条件下苗期接种、成株期评价的方法进行抗性鉴定.以抗病材料K0772和感病材料K90315为对照,对1 416份材料(3个年度鉴定材料数量分别为290、517和609份)进行鉴定试验,其中重复鉴定材料77份.抗病对照K0772历年均表现为抗病(R);感病对照K90315分别表现为感病(S)、感病(S)和高感(HS).不同年份间的病情指数T检验结果显示,对照品种K0772和K90315及重复鉴定材料的3年重复鉴定结果间差异并不显著,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同时,重复鉴定材料组间分别呈极显著、显著、极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年度间的重复鉴定结果高度一致,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通过3年重复鉴定,获得高抗(HR)材料12份,抗病(R)材料47份,中抗(MR)材料18份.因此,利用混合菌源进行苗期接种和在成株期对蚕豆品种锈病抗性进行评价的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该方法可以用于蚕豆锈病综合抗性材料的筛选和抗病育种研究.

关键词: 蚕豆 锈病 苗期 成株期 抗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异交率短翼瓣型蚕豆材料的发掘及利用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9

摘要:蚕豆属常异花授粉作物,平均异交率30%左右,高异交率导致其在推广应用中品种一致性、稳定性降低.受媒介及气候因素影响,由传统种质中选育得到的低异交率品种稳定性差.选育具有特殊花器结构的蚕豆品种,减少虫媒觅食授粉,可降低自然异交率,使品种一致性、稳定性得以稳定保持.本研究从云南地方资源中发掘自然变异短翼瓣型蚕豆材料1份,命名为81-37.短翼瓣型花器可避免虫媒与花器接触,即短翼瓣花器结构不利于虫媒驻足采蜜,大幅减少虫媒为介质的异交现象,实现自花授粉,使异交率由30%左右降低至5%以内.以短翼瓣型蚕豆材料、普通型蚕豆材料为亲本进行杂交或回交,从子代中选育具有短翼瓣型花器结构的高产优质蚕豆品种进行推广应用,使品种熟期、花色、种皮种脐颜色、子叶颜色、株高、荚形及营养品质得以稳定保持,提高农产品质量,稳固产量;使品种抗逆性、适用性得以稳定保持,增加原种使用年限,推进产业发展.为蚕豆种质资源保存、品种选育及良种繁育提供优良材料及技术支撑.

关键词: 低异交率 短翼瓣 蚕豆 发掘 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旱轮作模式下作物配置和肥水优化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主要探索西南地区周年水旱轮作模式的高效作物配置,以及相应肥水应用措施对作物经济效益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以期建立高效的水旱轮作模式和科学的施肥体系。【方法】试验通过设置水稻-蚕豆、水稻-大蒜2种轮作模式及CK、常规处理、优化处理、优化处理+秸秆覆盖4种管理措施,统计2015-2017年作物产量、产值、产投比,测定2013-2017年土壤养分含量,比较分析了轮作作物和施肥制度对作物经济效益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相比于常规处理,在适当减少氮磷化肥施用量及灌水量的情况下增施有机肥,水旱轮作的作物产量、产值、产投比不受影响,增施有机肥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土壤有机质可提高6.85%。水旱轮作交替可显著影响土壤p H、有机质及速效氮磷钾含量。旱季土壤有机质、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相比水稻季分别增加8.31%、44.55%、52.61%和22.73%。经过5年水旱轮作后,土壤p H值下降。优化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保持不变,施肥处理土壤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21.25%、62.91%和88.04%。稻后配置附加值较高的经济作物,能显著提高水旱轮作系统周年土地生产力。稻蒜轮作的经济效益和土壤养分含量均高于稻豆轮作,平均产值提高56.70%,产投比提高45.65%,土壤有机质、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分别增加了2.93%、23.94%、30.09%和35.96%。【结论】在西南水旱轮作区,水稻-大蒜轮作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且在适当减少水分灌溉和化肥用量并适当增施有机肥的前提下,作物产量并未受影响,土壤保持较高生产力。

关键词: 轮作 水稻 蚕豆 大蒜 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适、高蛋白优质蚕豆新品种"云豆690"选育

中国科技成果 2016

摘要:中国是全球蚕豆生产面积和产量最大的国家,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统计,2014年中国干蚕豆种植面积达92.5万公顷,产量159万吨。云南省是我国秋播蚕豆主产区,是我国秋蚕豆种植和生产最大的省份,占全国生产面积的38.3%。适应性狭窄是蚕豆种质资源应用和成果转化引种种植生产的技术瓶颈,“云豆690”是以云南省地方资源“K0285”作为母本与引自叙利亚国际干旱农业研究中心(ICARDA)种质资源“8047”作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来,属远缘杂交选育而成的蚕豆新品种,该品种在适应性、产量及品质方面创新性突出,具有优质、广适、高产、耐寒等优点,极适宜我国南方秋播蚕豆产区生产种植。

关键词: 蚕豆 云豆690 远缘杂交 广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