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菜用型蚕豆稀植优化栽培研究
《杂粮作物 》 2003
摘要:以蚕豆品种“云豆 32 4”为材料 ,探讨在云南昆明地区稀植情况下的蚕豆种植密度、单位面积尿素用量、硫酸钾肥用量与产量、植株生长状况的优化组合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土壤肥力水平较高的情况下 ,菜用型蚕豆最高产量的最佳密度为 7.40万株 /hm2 、最佳尿素施用量为61 .2 0kg/hm2 、最佳钾肥施用量为 1 2 1 .1 0kg/hm2 ,干籽粒产量最高可以达 3640 .0kg/hm2 。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产量减少、有效分枝数减少 ,呈规律性变化 ;单株的结荚数呈同样变化规律 ;单株籽粒数也同样减少 ;从百粒重分析 ,密度间的变化规律不明显 ,其他处理间有差异


施用石灰对酸性土壤上蚕豆生长的影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盆栽试验结果表明 ,酸性土壤上适当施用石灰能极显著提高蚕豆的产量。云南赤红壤方解石用量在3 .0g kg时 ,蚕豆产量达到最佳 ;云南黄红壤白云石用量为 2 .8g kg时 ,蚕豆的籽粒产量接近峰值 ,地上部干重达到最佳 ;湖北咸宁棕红壤方解石与白云石混合用量在 1.5g kg时 ,蚕豆获得最佳产量。供试土壤施用石灰可以提高土壤pH ,显著降低了土壤活性铝和活性锰 ;此外 ,施用石灰改善了供试土壤的磷营养 ,磷营养差异是蚕豆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种简易繁殖潜蝇姬小蜂的方法
《昆虫知识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简要介绍了以蚕豆作为寄主作物 ,南美斑潜蝇作寄主 ,在自然条件下利用纱网笼罩进行潜蝇姬小蜂DiglyphusisaeaWalker的人工繁殖方法


我国蚕豆品种资源对蚕豆锈病的抗性鉴定
《植物遗传资源科学 》 2002
摘要:1998~2000年对241份蚕豆品种(系)进行抗蚕豆锈病鉴定,其中表现高抗(HR)的材料2份,占0.83%;抗病(R)和中抗(MR)的材料131份,占54.36%,中感(MS)和感病(S)材料104份,占43.15%,高感(HS)的材料4份,占1.66%。结果表明,不同地理来源、株高、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及粒重的材料抗性有差异。


蚕豆上南美斑潜蝇的发育历期和有效积温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0 CSCD
摘要:研究结果表明 :南美斑潜蝇 (Liriomyzahuidobrensis)在蚕豆植株上不同恒温条件下发育历期不同 ,随温度升高发育历期缩短。在 10℃ ,15℃ ,2 0℃ ,2 5℃ ,30℃的恒温下 ,发育历期依次为 71 8d ,47 5d ,33 7d ,16 3d ,14 1d。卵 ,1~ 3龄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依次为 (11 5± 2 8)℃ ,(7 6± 3 2 )℃ ,(8 8± 4 3)℃ ,(10 3±2 9)℃ ,(5 3± 2 1)℃ ;日有效积温依次为 (39 98± 10 6 )℃ ,(4 5 5± 10 4)℃ ,(2 9 44± 3 9)℃ ,(2 1 5 7± 5 5 )℃ ,(16 9 9± 2 2 4)℃。并得出各虫态的发育历期与温度的 6个回归关系式 ,可用于南美斑潜蝇发生期的幼虫分龄预测、历期预测和有效积温预测


潜蝇姬小蜂幼虫空间分布型研究
《昆虫天敌 》 2000 CSCD
摘要:本文应用Iwao和Taylor’s回归模型以及6个聚集度指标(C、CA、M*、M*/m、I、K),对蚕豆田潜蝇姬小蜂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测定结果属聚集分布,为田间调查及保护天敌提供了依据。


蚕豆田潜蝇姬小蜂白昼活动规律
《昆虫天敌 》 2000 CSCD
摘要:本文就蚕豆上潜蝇姬小蜂白昼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在午间13:00-14:00时气温最高时,为潜蝇姬小蜂的活动高峰期,种群(Y)和温度(X)的白昼活动模式为 Y=-2.41+1. 38x- 0.09x2, r= 0.7221;在蚕豆成熟时,潜蝇姬小蜂种群数量最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