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采收期(模糊匹配)
16条记录
苦荞不同采收期营养加工特性及抗氧化活性变化研究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

摘要:目的 研究采收期对苦荞不同部位营养品质、加工特性与抗氧化活性影响。方法 采收期根据首次开花时间来确定,对苦荞籽粒、茎、花、叶在花后不同采收期的总黄酮含量、蛋白含量、膳食纤维含量、持水性、持油性以及抗氧化活性等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苦荞籽粒、茎、叶与花均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与活性成分,加工特性优良。随着采收期的延长,苦荞籽粒的总黄酮含量、蛋白含量、膳食纤维含量、持水性和持油性总体呈下降趋势,苦荞茎、花的膳食纤维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苦荞茎、叶的总黄酮含量、蛋白含量减少,苦荞叶的膳食纤维含量、苦荞花总黄酮含量、总抗氧化活性则先增加后减少。苦荞花总抗氧化能力要显著高于苦荞的其他部位,花后14 d总抗氧化能力与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369.42μmol/g与7.83%,是苦荞籽粒的6.2倍和8.8倍。结论 不同部位的苦荞都有作为食品开发加工原料的潜能与应有价值,可充分利用;采收期对苦荞不同部位的营养与功能成分有直接影响,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应根据目的来确定合理的采收期

关键词: 苦荞 采收期 籽粒 加工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瑞丽4个主栽柑橘品种成熟期果实品质变化规律

广东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云南瑞丽地区主栽柑橘品种成熟期果实品质变化规律,为确定果实适时采收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云南主栽的4个柑橘品种(沃柑、冰糖橙、茂谷柑、W·默科特)为试材,分别从花后150~330 d(2020年8月12日—2021年2月8日)和花后240~405 d(2021年11月8日—2022年4月28日)开始采果,每隔15 d定期采样并测定果实品质。【结果】随着柑橘果实的成熟,4个品种果实单果质量及横、纵径呈先上升后平缓的趋势,沃柑在花后270 d前、冰糖橙在花后255 d前、茂谷柑在花后300 d前、W·默科特在花后285 d前其果实结束快速生长膨大期;2年内,除茂谷柑转色期一致外,W·默科特果皮转色期早于第1年,沃柑和冰糖橙转色期晚于第1年。冰糖橙、沃柑、茂谷柑和W·默科特的可溶性固形物(TSS)质量分数分别在其花后240、315、300、270 d后基本稳定,可滴定酸(TA)质量分数分别在花后180、210、240、240 d后无显著变化。【结论】综合考虑单果质量、横纵径、果皮颜色和内含物质量分数等指标,沃柑在花后315 d、冰糖橙在花后255 d、茂谷柑在花后300 d、W·默科特在花后285 d时果实达到采收成熟度,适宜开始采收。

关键词: 柑橘 发育成熟期 外在品质 内在品质 品质变化 采收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带一路”背景下老挝西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中国蔬菜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老挝西瓜产业依托中国生产技术和中国市场而发展,是"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的代表.老挝气候利于早春西瓜栽培,能较好填补中国早春西瓜供应缺口;老挝西瓜生产总成本较中国类似气候地区如海南低1200~2600元·(667 m2)-1,中老铁路的通车也为老挝西瓜运输降低了成本,缩短运输时间;老挝西瓜生产同时也存在栽培技术落后、西甜瓜产业园区较少等问题,随着中国包括人才、良种良法、资金等资源的涌入,以及"一带一路"通道建设不断向中下寮平原区发展,将建立起完善的西瓜产业链,推动老挝西瓜产业.

关键词: 老挝 西瓜 产业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采收期及保鲜剂对高山杜鹃XXL切枝瓶插效果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2024

摘要:为探讨不同采收期及保鲜剂对高山杜鹃切枝瓶插效果的影响,以高山杜鹃XXL切枝为试验材料,剪取硬蕾期、松蕾期、露色期和暄蕾期4个阶段的切枝进行瓶插,研究瓶插期间的花和花序大小变化、开花率及瓶插寿命,确定其最佳采收期;并用蔗糖、8-羟基喹啉柠檬酸盐(8-HQC)、柠檬酸(CA)配制不同保鲜剂,研究其对XXL待开切枝的开花、水分平衡及鲜质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暄蕾期采收的高山杜鹃XXL切枝花序大且寿命长,瓶插效果最好,而露色期的切枝瓶插效果次之。4.50 g/L蔗糖+150 mg/L 8-HQC+100 mg/L CA处理的切枝不仅开花率高,花序大,还能较好地维持切枝水分平衡,延缓切枝鲜质量的下降,使其瓶插寿命延长至18 d。综上所述,可根据消费地的远近采收露色期(远距离)和暄蕾期(近距离)的高山杜鹃XXL切枝,同时选用4.50 g/L蔗糖+150 mg/L 8-HQC+100 mg/L CA作为保鲜剂,可有效延长其瓶插观赏期。

关键词: 高山杜鹃 切枝 采收期 保鲜剂 瓶插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沃柑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分析

云南农业科技 2024

摘要:探明云南沃柑果实成熟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为云南沃柑采收期提供理论依据。以云南干热区———潞江镇(LJ)和湿热区———瑞丽市(RL)的沃柑为材料,从10月中旬至翌年4月中旬对果实品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LJ果园果实单果重、纵径、横径在10月中旬至12月中旬呈显著上升趋势,12月中旬后进入缓慢生长期;果实皮厚在2月中旬呈显著下降趋势;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呈上升趋势,在2月中旬分别为12.9%、18.87,2月中旬后变化趋势变缓;可滴定酸呈下降趋势,4月中旬为0.56%。RL果园果实单果重、纵径、横径在10月中旬至12月中旬呈上升趋势,随后逐渐变缓;色差指数L*和b*值在12月中旬达到峰值,此时a*和CI值从负值变为正值,果皮褪绿转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呈显著上升趋势,在2月中旬分别为14.17%、28.53,以后趋于平缓;可滴定酸呈下降趋势,4月中旬为0.46%。云南沃柑在12月中旬果实膨大结束,果实进入转色期;2月中旬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达到了适宜采收值,4月中旬,果实的可滴定酸在0.46%~0.56%,果实还可以继续留树。

关键词: 云南 沃柑 发育 成熟 品质 采收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采收期对"彩云红"梨果实品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中国南方果树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以云南省安宁市"彩云红"梨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采收期果实在常温贮藏条件下品质和生理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期2(盛花后165 d)果实着色较好,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和固酸比相对较高,果实酸度低,品质较佳。因此,云南安宁地区"彩云红"梨适宜采期为8月20日前后,即果实生长发育期约为165 d左右采收为宜,其采收成熟度指标为:果皮底色为黄绿色,果实硬度不低于5.00 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不低于13.00%。

关键词: “彩云红”梨 采收期 常温贮藏 品质 生理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铁锁最佳采收期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云南丽江栽培金铁锁的最佳采收时间.[方法]采集不同采收时间和不同栽培年限的样品,进行水分、总灰分、醇浸出物含量测定.[结果]金铁锁不同栽培年限和不同采收时间样品的水分、总灰分、醇浸出物含量均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栽培第2年开始,醇浸出物含量有逐渐升高的趋势,第2年到第3年升高最快;10月采收的醇浸出物含量最高.[结论]云南丽江栽培金铁锁种植3年的最好,在10月采收为最佳.

关键词: 金铁锁 醇浸出物含量 水分 总灰分 采收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对不同采收期滇重楼的定性定量分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7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对不同采收期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yunnanensis)分别进行定性鉴别与定量分析,以期为滇重楼合理采收和鉴别评价提供科学依据。采集46份不同采收期滇重楼样品的红外光谱,对光谱数据进行自动基线校正+纵坐标归一化+自动平滑+小波去噪(WD)预处理后进行PLS-DA分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样品中重楼皂苷Ⅰ,Ⅱ,Ⅵ,Ⅶ的含量,将液相测定数据与红外光谱数据进行拟合,经自动基线校正+纵坐标归一化+自动平滑+一阶求导+正交信号校正(OSC)优化处理后,建立滇重楼中重楼皂苷Ⅰ,Ⅱ,Ⅵ,Ⅶ的快速预测模型。结果显示,(1)原始红外光谱中主要吸收区域在950~700,1 200~950,1 800~1 500和2 800~3500cm-1附近。(2)PLS-DA得分图可准确区分不同采收期滇重楼样品。(3)液相数据显示重楼总皂苷含量随着年限的增加先成倍增加,再逐渐减少,最后呈现缓慢增加的趋势。(4)重楼总皂苷含量定量模型的预测值与真实值间无显著性差异,表明模型预测效果好。FTIR结合化学计量学可准确区分不同采收期滇重楼并快速预测其皂苷含量,为不同采收期滇重楼的鉴别和皂苷含量预测提供一种新方法,同时为确定滇重楼的最佳采收期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红外光谱 采收期 滇重楼 重楼皂苷 PLS-DA PLS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采收期咖啡果实物理性状比较

热带农业科学 2017

摘要:以潞江坝的Catimor系列品种咖啡鲜果为材料,研究不同采收期对咖啡果实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成熟期果实的物理性状差异为极显著,其中,早期和晚期成熟的咖啡鲜果和咖啡豆颗粒较小,物理性状较差,而中期成熟的咖啡鲜果和咖啡豆颗粒较大,物理性状较好。

关键词: 咖啡 采收期 果实 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昭通乌天麻最佳采收期研究

中国现代中药 2016

摘要:目的:通过考察昭通彝良小草坝和钟鸣两产区的乌天麻不同采收期的块茎大小、干物质积累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为确定昭通乌天麻的最佳采收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鲜天麻洗净,蒸制后置于电热鼓风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检测的天麻个头大小、产量、折干率、天麻素和浸出物含量。结果:钟鸣和小草坝两产区的乌天麻的各项指标在整个考察期见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其中块茎长度和鲜重均以9月份增长速度最快,12月到次年2月变化不大,次年3月开始有小幅度下降的趋势;干重则是在11月至12月达到最高,并在次年3月份也开始下降;折干率、浸出物含量和天麻素含量均以11月最高,其中折干率最大值分别为30.36%和26.60%,天麻素含量最大值分别为0.57%和0.53%,二者均在11月到次年3月逐步下降,且在3月份下降幅度较大;浸出物含量最大值分别为24.7%和25.1%,其在11月到次年1月变化不大,而在2月到3月时开始大幅度下降。不同产区间相比,低海拔的钟鸣产区乌天麻个头较大,折干率较高,天麻素含量略高。结论:综合分析所考察两产区的乌天麻不同采收期的大小、产量和内含物变化规律,昭通乌天麻最佳采收期为11月到次年2月。

关键词: 昭通乌天麻 干物质积累 折干率 天麻素 动态研究 采收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