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青稞(模糊匹配)
13条记录
青稞籽粒长和宽的差异性

麦类作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青稞籽粒长、宽在品种(系)间的差异,以来自国内外的214份青稞品种(系)为材料,对粒长、粒宽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青稞粒长、粒宽在品种(系)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粒长的变异范围为4.125~8.117 mm,平均值6.075 mm,总变异系数10.906%;籽粒较长的材料有北青2号(青海海北)、长芒裸大麦(云南昆明)、白青稞(西藏隆子)、山青7号(西藏山南)和喜马拉4号(西藏仁布),以喜马拉4号最长;籽粒较短的材料有湟中六棱青稞(青海湟中)、扎骨(西藏左贡)、褐青稞(青海)、米大麦(云南晋宁)和米如红(西藏南木林),以湟中六棱青稞最短。粒宽变异范围为1.670~3.553 mm,平均值2.596 mm,总变异系数13.721%;籽粒较窄材料有米如红(西藏南木林)、白青稞(西藏昌都)、丹巴黑青稞(四川丹巴)、冬207(西藏拉萨)和白青稞(西藏隆子),其中最窄品种为米如红;较宽材料为Bang-Iu(墨西哥)、紫青稞(西藏穷结)、繁29(青海)和喜马拉6号(西藏日喀则),最宽材料为喜马拉6号。从材料来源看,青稞粒长在不同地区间也差异显著,但粒宽差异不显著;甘肃材料的粒长平均值最大(6.273 mm),云南材料的最低(5.737 mm);最大值(8.117 mm)出现在西藏材料中,最小值(2.560 mm)在青海材料中。粒宽以来自国外的材料平均值最高(2.744 mm),云南材料的平均值最低(2.315 mm),最大值(3.553 mm)与最小值(1.670 mm)均出现在西藏材料中。通过聚类分析,根据粒长将214份材料聚类可分为较长粒型、较短粒型、短粒型和长粒型四类;根据粒宽也可划分为较宽粒型、宽粒型、窄粒型和较窄粒型四类;综合粒长和粒宽筛选出四个大粒品种(系)即拉萨蓝青稞(西藏拉萨)、奶玛(西藏波密)、北青2号(青海海北)和长芒裸大麦(云南昆明)。

关键词: 青稞 粒长 粒宽 变异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功能食品作物产业技术创新简介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功能食品作物产业技术创新团队是作物遗传育种、食品营养功能组学及预防医学前沿交叉建立功能食品作物学科和预防慢性病功能食品作物的种质、品种、理论、技术、产品、标准和品牌技术体系,以功能粮食(大麦青稞和功能稻米等)、功能杂粮(荞麦和燕麦等)和功能蔬菜(魔芋和姜科等)功能食品作物研发为主的创新团队.

关键词: 作物遗传育种 功能食品 作物学科 食品营养 创新团队 功能组 青稞 功能稻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密度和氮肥对青稞‘云大麦12号’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摘要:为探讨不同密度、施氮量及其互作对青稞品质的影响,以全国冬青稞高产纪录新品种‘云大麦12号’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对密度、施氮量及其互作对‘云大麦12号’的蛋白质、γ-氨基丁酸、β-葡聚糖、总淀粉、直链淀粉、总黄酮、生物碱和脂酸等营养和功能成分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云大麦12号’的γ-氨基丁酸、β-葡聚糖和脂酸受密度和施氮量影响小,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主要受施氮量的影响,总淀粉、总黄酮和生物碱受施氮量和密度的影响均较大。‘云大麦12号’作为食品特别是功能食品时最佳密氮组合为D1N3。

关键词: ‘云大麦12号’ 青稞 种植密度 施氮量 密氮互作 功能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密度和氮肥对'云大麦12号'产量、农艺性状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创造全国青稞高产纪录的‘云大麦12号’的最佳种植密度和氮肥施用量,本研究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探讨了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及互作对‘云大麦12号’的产量、农艺性状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密度对产量影响极显著,对农艺性状均没有显著影响;不同施氮量对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仅对单株分蘖有极显著影响;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4个光合参数及叶绿素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密氮互作对产量、农艺性状、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和叶绿素影响均不显著;仅对净光合速率有显著影响;种植密度在8.5×105/hm2、施氮量在112.5 kg/hm2时产量达到最大,这是‘云大麦12号’的高产最优密度和氮肥方案。

关键词: 青稞 密氮互作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地贪夜蛾在云南元谋县青稞、燕麦、糜子田的发生为害特征

植物保护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9年10月31日我们在楚雄州元谋县(25.899°N, 101.791°E)青稞、燕麦、糜子和小麦田发现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发生严重。田间调查表明:青稞、燕麦、糜子和小麦的受害株(丛)率分别为90.63%、31.64%、100%和86.84%,有虫株(丛)率分别为24.65%、17.19%、12.20%和27.19%,百株虫量分别为28.13、23.05、12头和42.98头。同时,发现草地贪夜蛾在青稞、燕麦、糜子上的为害特征与在玉米上的特征不同,表现为低龄幼虫食叶蛀心,高龄幼虫切根断蘖(穗)。与在小麦上的为害特征相似:1~2龄幼虫分布于叶片和心叶上;3~4龄幼虫向下移动至中部叶片、叶鞘和近地表面的分蘖着生处;4~6龄幼虫多数躲避在麦丛基部和表土下1 cm根茎连接处和缝隙中,与地下害虫的为害特征相似,不易发现,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青稞 燕麦 糜子 为害特征 元谋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青稞新品种云大麦12号(裸)选育及应用

种子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云大麦12号(裸)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2006年以07 YD-4(裸)和云大麦2号为亲本进行杂交,经系统选育和夏繁加代选育而成的分蘖力强、高产稳产、抗倒伏和适应性广的青稞新品种.2015年通过云南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证书编号:云种鉴定2015008号),2017年申请植物品种新品种权保护(申请号:20171231.6).2017年5月12日,验收产量高达9 371.25 kg·hm-2,创造中国青稞产量最高产纪录;2019年5月9日,验收产量达到9 412.50 kg·hm-2,刷新中国青稞产量高产纪录.

关键词: 青稞 高产纪录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稞和普通大麦全谷物功能成分差异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9个青稞品种(系)和14个普通大麦品种(系)为材料,通过测定其籽粒全谷物的黄酮、γ-氨基丁酸,抗性淀粉的含量,研究青稞与普通大麦全谷物功能成分差异。结果表明,青稞和普通大麦籽粒全谷物中,总黄酮含量是普通大麦含量的3倍左右,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0.01);青稞籽粒全谷物中抗性淀粉高于普通大麦籽粒全谷物,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0.05);青稞与普通大麦籽粒全谷物中γ-氨基丁酸含量差异不显著。青稞品种中的昆文12号总黄酮含量最高,99-1γ-氨基丁酸含量最高,北青4号抗性淀粉最高。此3个品种可用作亲本研究功能成分的遗传规律,也可用于功能食品开发利用,对开展健康饮食预防慢性病战略和增加藏区主要粮食作物青稞的产业附加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青稞 大麦 全谷物 功能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稞抗黄矮病抑制差减文库的构建及差异表达基因的分离

西南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应用抑制差减杂交方法构建了感染黄矮病毒早期,高抗病和高感病青稞种质的差减cDNA文库,共获得了143个带有插入片断的克隆。以构建的抗黄矮病抑制差减文库的62个片段为基础,对抗病青稞品种52号和感病青稞品种品引5号在感染黄矮病后24 h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杂交筛选,获得了9个差异表达的基因片段。对这些片段进行序列分析和同源对比,获得了5个抗性相关基因片段。片段U3,U24在感染后24 h的抗性品系中表达增强,同时在EST序列比对中没有发现同源序列,可能为新的抗性相关基因。片段U58,U62为分别在抗性和感性品种中高表达的叶绿体相关基因。片段U23为多胺代谢通路相关基因。通过对这些基因片段的分析,对青稞感染黄矮病早期抗性的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 青稞 黄矮病 差减杂交文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青稞(裸大麦)品种亲缘关系的SSR标记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有效利用云南青稞(裸大麦)种质,用21对SSR引物研究了57份云南及15份国内外青稞(裸大麦)种质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1)SSR标记共检测到176个等位基因,平均PIC值0.8491,MI值7.1167,H为0.3786,I值0.5584。说明72个青稞(裸大麦)种质之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品种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在0.0597~0.4339之间,平均为0.1917,每代迁移数(Nm)为2.1078,多样性顺序为:滇西南地区>滇中温暖区>滇西北冬作区>滇西北春作区>滇东北地区>滇南地区>青藏高原地区>CIMMYT。(3)72个参试种质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102~0.866,平均0.4890,8个测验品种与64个参试种质的平均遗传距离表现为:9号>10号>12号>4号>7号>6号>1号>3号。(4)UPGMA聚类分析将72个参试的种质划分为13个遗传类群6个亚群。第Ⅰ、Ⅱ、Ⅲ、Ⅳ、Ⅴ、Ⅶ、Ⅸ、Ⅹ、Ⅻ类群约46.88%的云南种质没有与选定的测验品种聚在一起,67、68、69和71号与8个测验品种之间的遗传距离在0.51以上,这些种质对于开发新的青稞(裸大麦)杂交育种模式具有重要作用。(5)株高、穗粒数、千粒重、冬春性、品种来源等与聚类结果无明显关系。穗棱型被明显分开,二棱青稞(裸大麦)不与六棱聚在一起;约27.50%的四棱与二棱品种聚在一起,62.50%的四棱与六棱品种聚在一起。

关键词: 青稞 种质资源 亲缘关系 SSR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迪庆青稞优化栽培数学模型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07 CSCD

摘要:为了给青稞高产栽培提供依据,以迪庆主栽品种短白青稞为材料,选取影响青稞产量的基本苗、施氮量和施磷量为决策变量,通过二次正交回归设计试验及分析,结果表明:当基本苗为84.33×104~104.31×104苗/hm2,纯氮用量在183.38~204.5kg/hm2,P2O5的施用量在25.64~27.69kg/hm2,产量可高于2780kg/hm2,效益显著。

关键词: 青稞 优化栽培 数学模型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