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Virulence(模糊匹配)
43条记录
花魔芋软腐病原真菌分离鉴定

广西植物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魔芋软腐病是魔芋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病害,也是限制魔芋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已有报道魔芋软腐病主要由细菌引起,鲜有真菌引起魔芋球茎软腐发病的报道.为明确云南曲靖市花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软腐病的病原种类和侵染特征,该研究通过组织分离法,对采集自云南曲靖市的花魔芋病样进行了真菌的分离,通过形态学结合基于ITS与LSU序列分析的分子鉴定方法对分离真菌进行鉴定,并根据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并对鉴定出的病原真菌同魔芋软腐病原细菌进行了双回接试验分析.结果表明:(1)从形态学和分子水平鉴定了轮纹镰刀菌(Fusarium concentricum)、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和F.ambrosium 3 种镰刀菌,1 种毛霉属真菌(Mucor sp.),1 种根霉属真菌(Rhizopus sp.),1 种青霉属真菌(Penicillium sp.)和1 种粉红螺旋聚孢霉属真菌(Clonostachys sp.).(2)统计分析发现,轮纹镰刀菌的相对丰度最高,为 45.45%.(3)柯赫氏法则检测发现轮纹镰刀菌具有致病性.(4)轮纹镰刀菌和病原细菌胡萝卜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aroidearum)双接种魔芋球茎发现软腐病发病更快,病变组织重量显著高于单接种轮纹镰刀菌或果胶杆菌处理.综上表明,魔芋软腐病可能是由真菌和细菌复合侵染引发.该研究结果为魔芋软腐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花魔芋 软腐病 病原真菌 系统发育分析 致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不同蚕区僵蚕致病菌株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差异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云南省不同蚕区家蚕僵蚕病原的多样性及不同来源白僵菌菌株对家蚕的致病力差异。【方法】从云南省9个县(市)收集僵蚕样品,分离纯化获得病原菌,通过观察菌株的形态特征、产孢结构,并结合菌株核糖体rDNA-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确认病原种类。同时测定分析不同地理来源以及不同孢子浓度的球孢白僵菌菌株对家蚕致病力的影响。【结果】形态学和ITS序列分析发现,云南蚕区僵病病原菌属于白僵菌属(Beauveria)、虫草菌属(Cordyceps)和绿僵菌属(Metarhizium),其中以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莱氏绿僵菌(Metarhizium rileyi)为主要病原,分别占57.58%和30.30%。不同地理来源的球孢白僵菌株对家蚕幼虫的致病力存在一定差异,供试菌株侵染后,家蚕的僵蚕率在72.5%~95.0%,半致死时间(LT50)在5.093~7.133 d,其中LL1-1菌株的僵蚕率最高(95.0%),半致死时间最短(5.093 d),致病力最强;CB1-2菌株的僵蚕率较低(75.0%),半致死时间最长(7.133 d),致病力最弱。随着接种浓度的增加,病原的致病力变强,家蚕的僵蚕率也升高。【结论】云南省蚕区家蚕僵病病原种类呈多样性,球孢白僵菌和莱氏绿僵菌为主要病原菌,不同来源的白僵菌株对家蚕的致病力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家蚕僵病的防治和僵蚕的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家蚕 僵病 分离鉴定 rDNA-ITS序列分析 致病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临沧地区不同来源稻瘟病菌致病性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分离自临沧地区水稻主栽品种和陆稻地方品种稻瘟病菌的毒性频率及致病性的分化特点.[方法]采用喷雾接种,分别将分离自临沧地区的108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在水稻苗期接种于23个稻瘟病抗性单基因系,对其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108个供试菌株中,分离自主栽水稻品种上的26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对持有抗性基因Piz、Piz-5、Pita、Pi5、Pi9和Pita-2的水稻单基因系的毒性频率均低于20%,分离自沧源县陆稻地方品种的56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对持有抗性基因Pik-h、Piz-t、Pib、Pi5、Pi9、Pi12和Pi11的水稻单基因系的毒性频率均低于20%,分离自镇康县陆稻地方品种的26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对持有抗性基因Pii、Pik-h、Piz-t、Pib、Pish、Pi1、Pi5、Pi9、Pi12、Pik-m和Pi11的水稻单基因系的毒性频率均低于20%;在稻瘟病菌致病性相似系数为0.45时,将不同来源的108个稻瘟病菌株划分为2个谱系.[结论]持有Pi5和Pi9抗性基因的水稻品种在临沧地区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分离自临沧地区的水稻主栽品种和陆稻地方品种上的稻瘟病菌群体存在明显的致病性分化,而来自沧源县和镇康县陆稻地方品种上的菌株致病性分化相对较小.

关键词: 稻瘟病菌 致病性 水稻主栽品种 陆稻地方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稻瘟病菌无毒基因鉴定与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CSCD

摘要:为了明确分离自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4个自然居群稻瘟病菌无毒基因的组成。以分离自元江普通野生稻上的52个单孢菌株和24个以丽江新团黑谷为背景的稻瘟病抗性单基因系为试材,用苗期喷雾接种的方法,对供试菌株进行无毒基因构成鉴定。结果显示,52个稻瘟病菌菌株组成的群体中,中等、弱和无致病力的菌株占比分别为34.69%、65.39%和1.92%,以弱致病力菌株占优势;52个菌株仅对含有Pi19、Pii、Pi3、Pib和Pish等5个抗性单基因系具有强或中等毒性,对持有其余19个抗性基因的单基因系具有弱致病性或无致病性;根据供试菌株对24个水稻抗性单基因系的致病性分析,无毒基因的组成可分为10种类型。研究结论认为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稻瘟病菌对24个水稻单基因系的致病性普遍偏弱,但仍存在致病性分化的现象。

关键词: 稻瘟病菌 无毒基因 致病性 普通野生稻 元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稻瘟病菌群体的致病性分析及交配型分布

植物保护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云南省不同稻区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的毒性频率及交配型分布,利用2007—2013年分离自云南省不同稻区的112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对23个持有不同抗性基因的单基因系和持有Pi57(t)的水稻渗入系IL-E1454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稻瘟病菌对不同抗病基因的毒性频率存在很大差异,分离自粳稻区的稻瘟病菌菌株对持有Piz-t、Pi5、Pi9、Pi20和Pi57(t)这5个水稻品系的毒性频率分别为14.29%、5.36%、5.51%、5.36%和0;分离自籼稻区的稻瘟病菌菌株对持有Pik-h、Piz、Pita、Piz-5、Pita-2、Pi5、Pi7和Pi9这8个水稻品系的毒性频率分别为18.25%、9.13%、9.64%、7.50%、15.72%、0、13.05%和0;分离自陆稻区的稻瘟病菌菌株菌株对持有Pik-h、Pib、Pish、Pi1、Pi5、Pi9、Pi11和Pi57(t)这8个水稻品系的毒性频率分别为6.67%、3.33%、13.79%、13.33%、7.69%、6.67%、0和3.23%;交配型测定结果显示,陆稻区菌株可交配率为100.00%,其中MAT1-1和MAT1-2菌株分别为43.33%和56.67%;粳稻区菌株可交配率为91.84%,其中MAT1-1和MAT1-2菌株分别为69.39%和22.45%;籼稻区菌株可交配率为87.88%,其中MAT1-1和MAT1-2菌株分别为18.18%和69.70%,表明不同稻区稻瘟病菌的育性均比较高,但交配型分布极不平衡。

关键词: 稻瘟病菌 致病性 毒性频率 交配型 云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7种杀虫剂对不同地区草地贪夜蛾田间种群的毒力测定

现代农药 2022

摘要:草地贪夜蛾作为入侵我国的重大迁飞性害虫,对我国的农业生产造成了重要的影响,化学防治是目前防控草地贪夜蛾的主要措施.本研究通过采集云南嵩明县和开远市、安徽泾县和江苏涟水县4个地区的草地贪夜蛾田间种群,采用浸叶法于室内测定7种杀虫剂对4个田间种群的毒力.结果表明,双酰胺类杀虫剂对4个种群草地贪夜蛾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9.64~41.14 mg/L;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4个田间种群的毒力较好,其LC50值均小于0.01mg/L;茚虫威对4个种群草地贪夜蛾的LC50值为8.22~14.65 mg/L;虫螨腈对4个田间种群的LC50值在0.55~3.27 mg/L;乙基多杀菌素对4个田间种群的LC50值为0.13~0.44mg/L.该研究结果可为草地贪夜蛾的化学防控提供科学用药指导.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杀虫剂 毒力 浸叶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种子携带恶苗病菌种类及其致病性研究

植物病理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恶苗病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病害,每年给我国的水稻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旨在探究我国主要稻作区水稻种子携带恶苗病菌的种类及其致病性情况。采用洗涤法和平板培养法对收集我国主要稻作区的66份水稻种子样本进行恶苗病病菌分离,共获得111株病菌分离物,并从中选取24株代表性分离物,采用翻译延伸因子TEF-1α序列、形态学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物中的优势种为藤仓镰孢菌和层出镰孢菌,分离频率分别为45.94%和52.25%;66份水稻样本中,合计有22份水稻种子携带恶苗病菌,主要携带病原菌的种类为藤仓镰孢菌Fusarium fujikuroi、层出镰孢菌F. proliferatum和F. andiyazi,检出率分别为18.18%、16.67%、1.52%。采用水培法对22份阳性水稻种子进行苗期致病性观察,结果表明,种子内外部均携带恶苗病菌和内部携带该病菌的水稻种子均可引起苗期发病,平均发病率分别为15.56%和3.73%;外部携带恶苗病菌的水稻种子平均发病率为6.5%;另外,携带藤仓镰孢菌的水稻种子比携带层出镰孢菌的种子更易发病。

关键词: 水稻恶苗病菌 种传 种类鉴定 致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两个县陆稻稻瘟病菌稻巨座壳交配型测定及致病性分析

菌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4年,自云南省沧源县及耿马县陆稻地方品种上分离99个稻瘟病菌稻巨座壳单孢菌株,采用4个已知交配型的标准菌株对其进行育性和交配型测定。结果表明,两地稻巨座壳菌株具较高的育性,平均可交配率高达90.8%,且可育菌株中,MAT1-1和MAT1-2菌株分别占60.9%和39.1%;分别随机对沧源县南撒村和班考村同一田块MAT1-1型和MAT1-2型可育两性菌株进行交配,均能发育形成成熟的子囊孢子,说明该陆稻地区稻巨座壳菌的可育菌株数量丰富,且于适宜条件极有可能产生有性世代;利用22个以丽江新团黑谷为背景、持有不同抗稻瘟病基因的单基因系对分离的99个稻巨座壳菌株的致病性进行测定,明确了不同菌株的致病性,且发现Pik-h、Piz-t、Pi5及Pi9基因表现出良好的抗性,平均抗病频率达到90.0%以上、是抗病育种的优异抗原;同时,菌株对特定抗性基因致病性的明确,也为选用不同菌株的组合开展有性杂交,构建遗传群体开展稻巨座壳菌无毒基因的克隆鉴定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陆稻地方品种 稻巨座壳菌 有性世代 致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园常规农药组合对8个家蚕原原种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

云南农业科技 2020

摘要:通过5组常规农药组合喷施桑树后,经过2次不同时间采叶添食3龄家蚕后,发现乐果+毒死蜱+敌敌畏+克螨特、乐果+毒死蜱+敌敌畏+克螨特+草胺磷(喷地面) 2个组合的云7B、云8B、菁松B、皓月B有0.67%~6.67%的中毒蚕,其他处理及品种未出现中毒蚕,但发育不整齐;特别是清水对照和各处理的云7A、云7B、云8A、云8B 4个品种的抗性较弱,眠起不齐,且出现大小蚕。4个处理对云7A、云7B、云8A、云8B 4个品种的死笼率影响较大,其次是箐松A、箐松B,而对皓月A、皓月B的影响较小。4个处理对茧层率无影响,但不同处理的龄期经过比对照提前或延迟,眠蚕及熟蚕体质量、全茧量、茧层量和蛹体质量的少数经济性状与对照相比无差别,但多数经济性状显著高于或低于对照,表现出不一致的特点,建议重视桑园管理,生产用叶病虫害防治需科学、合理用药。

关键词: 常规农药组合 家蚕原原种 毒性 安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小麦条锈菌群体对18个抗条锈近等基因系的毒性分析

植物保护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监测云南省小麦条锈菌群体毒性及小麦抗条锈基因的有效性动态,2016年采用18个抗条锈近等基因系鉴别寄主对云南省9个州市的136个小麦条锈菌株进行毒性分析,并按八进制法对小种进行命名。结果表明,云南省小麦条锈菌群体毒性丰富,共鉴定出64个小种类型,其中居于前2位的小种是550273和550073,出现频率分别为28.68%和11.76%,是本年度优势小种;其它小种出现频率均在4.41%以下,为次要小种。条锈菌群体对Yr5、Yr10、Yr15、Yr32四个抗条锈基因的毒力频率均为0,对Yr24、Yr Tr1、Yr8、Yr17四个抗条锈基因的毒力频率在0.74%~11.76%之间,表明这8个基因是云南省当前有效的抗条锈基因;对Yr27的毒力频率为52.94%,对Yr1、Yr6、Yr7、Yr9、Yr43、Yr44、Yr SP、Yr Exp2、Yr Tye九个抗条锈基因的毒力频率为77.94%~91.91%,表明这10个抗条锈基因的抗性已减缓或丧失,说明这些基因在云南省已失效。

关键词: 小麦 条锈菌 生理小种 毒性 抗条锈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45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