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云南省2008-2023年审定水稻品种品质及相关性状分析
《中国种业 》 2024
摘要:为初步探明云南省审定水稻品种的演变更替规律,对近16年审定的水稻品种数据进行分析,以期为未来的育种方向提供参考.从2008-2023年云南审定的466个水稻品种信息中整理出16个性状数据,对其进行趋势分析、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审定品种来源广泛,育种单位多元化,基本实现了自主培育.品质及相关性状分析中,籼稻整精米率和胶稠度优质率整体上高于粳稻,粳稻直链淀粉含量优质率高于籼稻,垩白度的优质率均最低;垩白粒率与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透明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垩白度与透明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筛选出垩白度、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4个指标可作为评价审定品种品质性状的主要指标.云南省审定水稻品种在近16年整体趋向产量与品质协同发展,整体品质上升但忽略了垩白度、垩白粒率优质率的提升,这2个指标是影响当前云南省稻米品质的主要因素.在水稻优良品种改良和选择上,可综合考虑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适当筛选垩白粒率及垩白度低的材料,在标准制定上应完善软米类优质稻评价标准,打造具有云南特色的稻米品牌.
“一带一路”背景下老挝西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中国蔬菜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老挝西瓜产业依托中国生产技术和中国市场而发展,是"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的代表.老挝气候利于早春西瓜栽培,能较好填补中国早春西瓜供应缺口;老挝西瓜生产总成本较中国类似气候地区如海南低1200~2600元·(667 m2)-1,中老铁路的通车也为老挝西瓜运输降低了成本,缩短运输时间;老挝西瓜生产同时也存在栽培技术落后、西甜瓜产业园区较少等问题,随着中国包括人才、良种良法、资金等资源的涌入,以及"一带一路"通道建设不断向中下寮平原区发展,将建立起完善的西瓜产业链,推动老挝西瓜产业.
云南野生猕猴桃资源不同居群遗传多样性及遗传演化关系
《中国南方果树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应用SSR分子标记研究云南10个地理居群野生猕猴桃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演化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地理居群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差异不大;居群间的遗传一致度在0.989 9~0.999 1之间,遗传分化系数(Gst)在0.001 1~0.174 3之间.威信居群与彝良居群间的遗传一致度最高,遗传距离最小,亲缘关系最近;永善居群与云龙居群间的遗传一致度最低,遗传距离最大,亲缘关系最远.10个居群可分为两大类群,师宗、绥江、西畴和永善4个居群聚为类群Ⅰ,麻栗坡、屏边、云龙、镇雄、彝良和威信6个居群聚为类群Ⅱ.类群Ⅰ内的遗传演化关系可分为2个进化层次,师宗居群与绥江居群之间以及西畴居群与永善居群之间的遗传进化关系最近.类群Ⅱ内的遗传演化关系可分为5个进化层次,麻栗坡居群与屏边居群之间的遗传进化关系最近,云龙居群与威信居群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研究结果可为加快云南猕猴桃属种质资源的研究利用提供参考.
云南省茶叶生产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分析
《江西农业学报 》 2023
摘要:利用1990-2020年云南省茶叶生产数据,采用对数平均迪式分解法、空间基尼系数、赫芬达尔指数、产业集中度和重心模型等,分析了云南省茶叶生产的时空演变特征,并探讨了云南省茶叶产量重心的迁移轨迹.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省茶叶种植面积经历了波动下降、波动增长和稳定增长3个阶段,茶叶产量则经历了缓慢增长、快速增长和稳步增长3个阶段;(2)茶叶种植面积增长是云南省茶叶产量增长的主导因素,单产水平提升是次要因素;(3)云南省茶叶产业发展迅速,但地区间差异较明显,基本形成了以临沧市、普洱市和西双版纳州3个州(市)为主的核心茶区,以凤庆县、勐海县、景洪市、昌宁县、澜沧县5个县(市)为主的重点茶区的发展格局;(4)云南省茶叶产量重心的迁移经历了向东南—西南—西北—东南4个方向的阶段变化,迁移速度经历了快—慢—慢—慢4个阶段的变化.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关于云南省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基于知识图谱的中外猕猴桃研究特征与演进比较
《中国果树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基于CNKI和WOS数据库猕猴桃论文,运用CiteSpace软件,构建机构共现网络、关键词聚类、突现关键词图谱,对比分析中外猕猴桃研究现状及演化特征。研究发现:中外猕猴桃研究学科相似度较高,国外学科交叉融合趋势更为显著;中外猕猴桃研究机构特征差异明显,国内机构呈现省域内集聚,省域间及全国范围内关联松散,而国外机构间合作更为紧密;中外猕猴桃研究热点集中在种植与加工技术,国内侧重应用研究,国外则侧重基础研究;中外猕猴桃研究前沿演变路径不同,国内由关注种植技术转向加工技术,国外由关注产量转向品质。对此,建议国内猕猴桃研究注重跨学科发展、跨地域合作,提升多主体联合研究力度,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
云南育成小麦品种(系)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南方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深入了解云南育成小麦品种(系)的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水平及其综合品质,为拓宽云南小麦品质遗传基础和选育不同类型的优质小麦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08—2018年参加云南省小麦区域试验的171份品种(系)为试验材料,通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计算、聚类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等对云南育成小麦的13个品质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与综合评价,并剖析主要品质性状的演变规律。【结果】云南育成小麦品种(系)13个品质性状的H'为1.555~2.060,平均为1.916,其中粗蛋白含量的H'最大,稳定时间的H'最小,且地麦品种(系)的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高于田麦品种(系)。在欧式距离3.0处可将171份云南育成小麦品种(系)分为六大类群,大部分供试小麦按栽培类型聚类在一起,少部分交错分布在每个类群中。小麦品种(系)的品质性状综合评价值(D)越高,其综合品质性状越优,具体排序为强筋小麦>中强筋小麦>中筋小麦>弱筋小麦。容重、粗蛋白含量、吸水率、评价值和延伸性等5个品质性状作为自变量的变化能解释D总变异的97.83%,可作为云南小麦品质综合表现的评价指标,其中,吸水率随参试年度推移呈不明显的降低趋势,容重、粗蛋白含量、评价值和延伸性均随参试年度推移呈上升趋势。【结论】云南育成小麦品种(系)品质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容重、粗蛋白含量、吸水率、评价值和延伸性等5个品质性状可作为云南小麦品质综合表现的评价指标。综合品质性状较优的云麦109和凤1128可作为云南小麦品质育种的首选亲本资源。
关键词: 小麦 品质性状 遗传多样性 综合评价 演变规律 云南
2012年云南省会泽县马铃薯晚疫病菌小种结构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11个含有不同单显性(R1、R2、R3、R4、R5、R6、R7、R8、R9、R10、R11)抗马铃薯晚疫病的鉴别寄主,对云南省会泽县村同一发病田块前、中、后期3个群体的马铃薯晚疫病菌59、158和75个菌株进行毒性频率和小种鉴定,分别鉴定出31、60和30个小种,大部分小种只检测到一次,其中优势小种为超级小种(含有11个毒性基因的晚疫病菌),占整个群体的53.33%;随着发病时间的推移,优势小种频率、小种复杂度呈上升趋势,但小种多样性呈降低趋势,在马铃薯生育期间除了avr4外,其它毒性基因的频率未发生显著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云南省马铃薯晚疫病菌小种演化速度快,小种结构复杂,在该地区种植起源于Solanum demission的R1~R11抗性基因存在较高的失效风险。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菌 毒性基因 小种 进化 鉴别品种 病害防治
类重金属ATP酶基因序列遗传变异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OsHMA2是水稻根和地上部一个主要的Zn和Cd的转运蛋白,在水稻基因组OsHMA2位点存在OsHMA2类似基因OsHMA2-like,编码蛋白包含水稻P1B型ATP酶重金属转运蛋白的功能域。对来自世界不同稻区的27份亚洲栽培稻和8份野生稻基因OsHMA2-like编码区序列进行了测序分析,以了解水稻OsHMA2-like序列的多样性,为发掘基因资源提供信息。OsHMA2-like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在471bp的编码序列内发现了6个变异位点;Tajima'sD检验表明均不显著,说明这些位点属中性进化状态;6个变异位点中,第15、78、132、214、417位点碱基不引起氨基酸的变异,而第457位的变异使得5个供试材料(1个O.nivara,4个ARO品种和1个粳稻品种)由于提前形成终止子在C末端少3个氨基酸,ARO类品种在此位点上与TRJ、IND、TEJ存在显著差异,这暗示ARO类品种可能由O.nivara演化而来。
关键词: 亚洲栽培稻 野生稻 OsHMA2-like基因 进化
粮田改为菜田后土壤碳、氮演变特征
《西南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粮田改为菜田后,土壤碳氮状况和水热条件发生了变化,菜田土壤的碳氮比(C/N)和碳氮含量可能发生显著变化。为此,本文通过收集中国主要蔬菜产区的土壤碳、氮数据和与之对应的粮田土壤碳、氮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菜田土壤的C/N比出现了极显著的下降,比粮田下降了1.7个单位,粮田土壤的C/N比平均稳定在10.3左右,而菜田土壤的C/N比却下降到8.6,下降幅度达到17%。菜田土壤全氮含量显著高于粮田土壤,二者平均相差0.330 g/kg,有机质含量与粮田没有显著差异。菜田土壤C/N比下降主要发生在2种情景下:土壤全氮和有机质都在增加;有机质下降全氮增加。91%的菜田土壤全氮在增加,9%的在下降。52%的菜田土壤有机质在增加,48%的有机质在下降。
保护性农业的概念演绎与发展演变
《生态经济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虽然保护性农业是一个较新的概念,但从起源到现在,短短的几十年里经历了多次定义、修改和再定义的过程,才形成今天的全球性概念。保护性农业的发展也不断演变。根据保护性农业的概念演绎,结合保护性农业的发展演变,描述农业耕作制度革命的成长过程,并介绍保护性农业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