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mulberry(模糊匹配)
106条记录
桑树内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功能菌筛选

河南农业科学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微生物培养、目标基因序列扩增与同源性鉴定等方法对桑树(Morus alba L.)内生菌进行分离与鉴定,探讨云6号桑树根、茎、叶中的内生细菌和内生真菌的菌株种类、分布特性及菌株功能特性。结果表明,从桑树中共分离得到9属43株内生细菌及14属22株内生真菌,其中从根部分离得到21株细菌和11株真菌,从茎中分离得到13株细菌和5株真菌,从叶中分离得到9株细菌和6株真菌。桑树根、茎、叶中的内生菌分布差异大,内生细菌在桑树根与茎中共有白色假芽孢杆菌(Falsibacillus pallidus)、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韩国假单胞菌(Pseudomonas koreensis),茎与叶中共有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韩国假单胞菌(Pseudomonas koreensis),根、茎、叶中共有韩国假单胞菌(Pseudomonas koreensis);内生真菌在桑树根与叶中共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siamense),茎与叶、根与茎中没有检测到共有真菌存在。进一步的功能菌筛选结果表明,从65株内生菌中分别得到8株固氮功能菌(7株细菌、1株真菌)、4株溶磷菌(2株细菌、2株真菌)和8株解钾功能菌(6株细菌、2株真菌)。综上,桑树内生细菌、内生真菌在根、茎、叶中具有多样性和分布差异性,其中有溶磷、固氮、解钾等功能菌存在。

关键词: 桑树 内生真菌 内生细菌 分离鉴定 功能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模糊数学和响应面法优化桑葚醋饮料生产工艺

食品工业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桑葚为原料制备桑葚醋饮料,以花青素含量和单宁含量为测定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分析优化桑葚汁酶解和脱涩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建立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模型,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桑葚醋饮料工艺配方。结果表明:桑葚汁最佳酶解工艺为果胶酶添加量0.2%、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120 min,桑葚汁花青素含量为86.95 mg/L;桑葚汁最佳脱涩工艺为单宁酶添加量0.2%、脱除温度50℃、脱除时间120 min,桑葚汁中单宁脱除率达76.02%;最优桑葚醋饮料配方为桑葚汁添加量15%、冰糖粉添加量4%、荞麦醋添加量38%,该配方下生产的桑葚醋饮料模糊综合感官评分为84.62分。

关键词: 桑葚 荞麦醋 醋饮料 模糊数学 响应面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桑叶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饲料研究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桑树是多年生落叶木本植物,其叶子为药食同源食品,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饲料工业中。经发酵后的桑叶纤维素、单宁等抗营养因子含量降低,粗蛋白、粗脂肪、氨基酸、矿物质等含量丰富,且具有提高饲料转化率和改善畜产品品质等功效。文章主要介绍了桑叶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元素等含量,发酵常用的菌种以及发酵后桑叶营养成分、抗营养因子以及生物活性物质含量的变化,综述了发酵桑叶对猪、反刍动物、家禽、鱼类的生长性能、肉品质、肠道健康等方面的影响,展望了桑树用于饲料工业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桑树在动物生产中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桑叶 营养成分 发酵 动物生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果桑园桑椹菌核病防控实践与发展建议

中国蚕业 2024

摘要:桑椹菌核病是影响果桑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深入实践,总结了应用农业、物理、化学及生物等综合防控桑椹菌核病的有效措施。并分析归纳了果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果用品种选育更新推广滞后、果桑园选址建园和种植密度及日常管理不科学、果桑园行间及周边农田栽培作物不当、传统露天栽培模式风险大效益不稳定、适宜防治桑树病虫害的药剂单一且防效差、不能科学及时有效地防控草害等问题,提出了加强果桑新品种的研发引进及示范推广、科学规划合理定植及精细化管理、果桑园行间合理间套作农作物、周边不种植菌核病易感植物、加强果桑设施栽培研究、规模化推广避雨栽培技术、加快病虫害防控化学药剂的研制及更新进度、科学除草及使用除草剂杀灭桑椹菌核病病原菌等果桑产业高效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桑椹 菌核病 防控 乡村振兴 农文旅融合 高效发展 对策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带一路”背景下老挝西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中国蔬菜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老挝西瓜产业依托中国生产技术和中国市场而发展,是"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的代表.老挝气候利于早春西瓜栽培,能较好填补中国早春西瓜供应缺口;老挝西瓜生产总成本较中国类似气候地区如海南低1200~2600元·(667 m2)-1,中老铁路的通车也为老挝西瓜运输降低了成本,缩短运输时间;老挝西瓜生产同时也存在栽培技术落后、西甜瓜产业园区较少等问题,随着中国包括人才、良种良法、资金等资源的涌入,以及"一带一路"通道建设不断向中下寮平原区发展,将建立起完善的西瓜产业链,推动老挝西瓜产业.

关键词: 老挝 西瓜 产业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园及周边禁止使用的农药有效成分调查

蚕桑茶叶通讯 2024

摘要:为了明确桑园及周边禁止使用的农药及高风险农药种类,检索了中国农药信息网所有登记的农药,统计出农药标签中写明禁止在桑园及周边使用的农药有效成分有185种,其中,杀虫剂92种、杀菌剂58种、除草剂29种、植物生长调节剂6种。杀虫剂中新烟碱类、拟除虫菊酯类、双酰胺类、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沙蚕毒素、微生物源类杀虫剂是桑园高风险农药,桑园及周边作物应禁止使用。

关键词: 桑园 家蚕 农药 禁止使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因素对桑叶活性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中国蚕业 2024

摘要:为了阐明桑树品种、时期、叶位对桑叶活性物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蜜蜂研究所科技示范园(蒙自市草坝镇)内的6个桑树品种[云果桑2号、云2号、珍珠白、台湾长果桑(紫金蜜)、云6号、粤椹大10]夏伐后4个时期(6、8、10、12月)上下叶位的桑叶为材料,对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总氨基酸、总糖、还原糖、类黄酮、总酚、总生物碱及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并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方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对桑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 个品种间桑叶的活性物质含量差异较大,云果桑2号的GABA含量最高为0.63 mg·g-1,云2号的总酚含量、总生物碱含量最高分别为16.78 mg·g-1、9.82mg·g-1,紫金蜜的总氨基酸、总糖含量最高分别为104.24μg·g-1、73.37 mg·g-1,云6号的还原糖含量最高为139.58 mg·g-1,粤椹大10的类黄酮含量最高为34.40 mg·g-1;4个时期桑叶的活性物质含量差异显著,6月的GABA含量和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0.69 mg·g-1、61.46 mg·g-1,10月的还原糖含量最高为97.70 mg·g-1,12月的总氨基酸、总糖、总生物碱含量最高分别为100.52 μg·g-1、53.32 mg·g-1、9.30 mg·g-1;上下叶位桑叶的活性物质含量差异显著,其中GABA、总糖、类黄酮含量均为上位叶高,氨基酸、还原糖、总酚、总生物碱含量均为下位叶高;在抗氧化方面,6个品种、4个时期、上下叶位桑叶的抗氧化活性差异显著.品种、时期及叶位极大地影响桑叶的活性物质含量及生物利用度.

关键词: 桑叶 品种 时期 叶位 活性物质 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葚活性物质及其加工利用研究进展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桑葚又名桑果,药用价值高,具有保肝、抗肿瘤、抗炎症、降血糖等功效.这些功能与桑葚特有的酚类、多糖类、氨基酸类、矿物质与维生素等有关.我国桑葚资源丰富,利用天然活性物质开发加工产品能够有效提高桑葚价值与资源利用率.该文主要梳理近年来桑葚主要活性物质及其加工利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未来研究桑葚精深加工技术和开发功能产品提供参考.

关键词: 桑葚 活性物质 加工利用 精深加工 功能产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人工饲料和桑叶对家蚕机体3种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人工饲料和桑叶饲育对蚕体代谢酶活性的影响,自五龄起蚕开始用人工饲料和桑叶分组饲养家蚕,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家蚕中肠组织和血淋巴中碱性磷酸酶(ALP)、羧酸酯酶(CarE)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变化。结果显示,人工饲料组家蚕的血淋巴ALP活性无显著变化,而桑叶组血淋巴ALP活性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在60 h和72 h,桑叶组的ALP活性显著高于人工饲料组。桑叶组和人工饲料组血淋巴CarE活性均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强,其中人工饲料组CarE活性略高于桑叶组,但差异不显著。在12 h和24 h,桑叶组血淋巴AchE活性略低于人工饲料组;在36 h,桑叶组血淋巴AchE活性开始升高,并且在48、60、72 h持续高于人工饲料组,AchE活性分别是人工饲料组的1.52、1.64、1.71倍。桑叶组家蚕中肠ALP活性在36 h开始显著高于人工饲料组,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持续升高,在72 h,酶活性极显著高于人工饲料组,酶活性为人工饲料组的2.13倍。人工饲料组中肠CarE活性在24 h开始显著高于桑叶组,在60 h达到最高值,为桑叶组的2.61倍;在72 h,CarE活性有下降的趋势,但仍显著高于桑叶组。桑叶组家蚕中肠AchE活性在12 h开始显著高于人工饲料组,在24~48 h桑叶组AchE活性继续增强;在60、72 h,AchE活性极显著高于人工饲料组,分别为人工饲料组的2.68、2.84倍。综合分析可知,喂食人工饲料家蚕血淋巴和中肠ALP和AchE活性均显著低于桑叶组,而中肠CarE活性显著高于桑叶组,提示人工饲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家蚕的代谢生理,降低蚕体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

关键词: 人工饲料 桑叶 家蚕 代谢酶活性 不同组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乙唑螨腈在桑园红蜘蛛防治中的应用前景

中国蚕业 2022

摘要:乙唑螨腈是一种新型丙烯腈类杀螨剂,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二斑叶螨(Tetranychius urticae)等桑园主要红蜘蛛的各发育阶段都有很高的毒杀作用,其对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雌成螨毒力分别是炔螨特的171.14倍和615.89倍.田间使用有效成份含量在50~100 mg/L时可有效防治各种作物上的害螨,且对家蚕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对家蚕皓月B的3龄起蚕连续添食用3 000.00、1 500.00、750.00、375.00、187.50、93.75 mg/L乙唑螨腈药液浸渍处理的桑叶至上蔟结茧,其间家蚕无中毒死亡,除了 3 000.00、1 500.00、750.00 mg/L乙唑螨腈药液处理的全茧量和茧层量显著低于对照外,其他各处理的结茧性能不受影响.因此,乙唑螨腈在桑树红蜘蛛的防治上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乙唑螨腈 桑树 朱砂叶螨 二斑叶螨 交互抗性 降解性 安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