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propagation(模糊匹配)
81条记录
拟石莲属东云系多肉叶插繁殖技术

现代园艺 2024

摘要:近年来,拟石莲属东云系多肉植物作为一类备受欢迎的植物,具备较高的市场潜力。然而,大多数东云系品种叶插繁殖成功率较低,严重制约了其产业化发展,且暂无相关的研究报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综合实践经验和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探讨了拟石莲属东云系多肉植物叶插繁殖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并总结出了高效的叶插繁殖技术,该方法包括母本选择和处理、叶片剥取和处理、叶片扦插和养护、取叶后母本处理和栽种等关键步骤。该方法可解决东云系多肉植物叶插繁殖率低的问题,可为拟石莲属东云系多肉植物的规模化种苗生产、产业化和市场化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多肉植物 东云系 叶插 繁殖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柑橘5种常见病害发生分布调查及其规律分析

园艺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黄龙病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CLas)、柑橘黄化脉明病毒(citrus yellow vein clearing virus,CYVCV)、柑橘碎叶病毒(citrus tatter leaf virus,CTLV)、柑橘裂皮类病毒(citrus exocortis viroid,CEVd)和柑橘衰退病病毒(citrus tristeza virus,CTV)所引起的柑橘病害在云南省的发生和分布情况,广泛收集了该省柑橘14个主产州、市38个县的577份柑橘叶片样品,采用巢式PCR和RT-PCR对以上5种病原进行检测,并通过遗传进化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CLas、CYVCV、CTLV、CEVd、CTV检出率分别为36.0%、33.6%、15.1%、13.0%、82.0%,其中CLas和CTV在14个供检州、市中均被检测到。从种类上看,CYVCV、CLas和CTV的检出率均为甜橙>宽皮柑橘>柠檬,其中CTV在柠檬中的检出率(40.0%)明显低于宽皮柑橘(87.4%)和甜橙(92.2%),而CTLV和CEVd在甜橙中的检出率最低,分别为5.9%和4.0%;从海拔上看,CLas的发生与海拔呈现出一定的负相关。此外,不同病害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CYVCV与CTV、CTLV与CEVd经常存在复合感染的情况,而CLas与CEVd同时侵染的概率较低。通过遗传进化分析发现,云南柑橘病害病原的异地引入和内部传播均为病原扩散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柑橘 黄龙病 病毒病 检测 分布 传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拿大一枝黄花在云南省的入侵现状及防控策略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CSCD

摘要:研究旨在掌握入侵杂草——加拿大一枝黄花在云南省的发生发展情况,并提出对其防控策略,防止进一步的传播扩散。于2020年5月—2022年5月通过走访调查,分析和研究加拿大一枝黄花在云南省的入侵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该入侵植物在云南尚处于零散点状发生状态,个别地区有入侵农田的情况发生,且这些发生点是以有意引入或无意传播途径为主。加拿大一枝黄花在云南多地发生,且有蔓延发展的趋势,应加强管控并及时防除。

关键词: 加拿大一枝黄花 传播 入侵 调查 防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菜薹和芥蓝种间杂交胚挽救技术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获得适合菜薹和芥蓝种间杂种的胚挽救实验方案。【方法】以菜薹(菜心)作为母本,芥蓝作为父本,进行种间杂交,对种间杂种进行人工胚挽救培养,设置8种不同成分的胚挽救培养基,6个不同取材时间,4种增殖培养基,9种不同成分生根培养基。【结果】ERM4(MS+6-BA 0.5 mg·L-1+NAA 0.5 mg·L-1+KT 1.0 mg·L-1+AC 1.0 g·L-1)出胚率达26.32%,为最佳胚挽救培养基;授粉后第12天取材,出胚率达26.32%,为最适宜取材时间;DM1(MS+6-BA 0.9 mg·L-1+NAA 0.1 mg·L-1)培养基增殖系数最大,为5.37,为最佳增殖培养基;RM4-2(1/2MS+IBA0.5 mg·L-1)培养基生根率为37.21%,平均生根时间为8.33 d,生根最快,为最佳生根培养基。【结论】菜薹与芥蓝种间杂交,于授粉后12 d取材,胚珠接种在ERM4培养基上,出胚后接种在DM1培养基上增殖,在RM4-2培养基上生根,能够显著提高种间杂种的获得率。

关键词: 菜薹 芥蓝 种间杂交 胚挽救 增殖 不定根诱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条纹花叶病毒对介体电光叶蝉生长繁殖及取食行为的影响

昆虫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由电光叶蝉Recilia dorsalis传播的水稻条纹花叶病毒(rice stripe mosaic virus, RSMV)目前在我国华南稻区大面积发生并对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危害。本研究旨在明确RSMV对介体电光叶蝉生长繁殖及取食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生物学实验测定RSMV侵染后电光叶蝉的生长和生命表参数;利用刺吸电位(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 EPG)技术比较携带和未携带RSMV的电光叶蝉成虫在健康水稻上的取食行为差异;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电光叶蝉成虫对感染和未感染RSMV水稻的寄主选择倾向性。【结果】与无毒电光叶蝉相比,携带RSMV的电光叶蝉若虫发育历期延长,而若虫存活率、成虫羽化率、雌虫繁殖力和卵孵化率下降。无毒电光叶蝉成虫倾向于选择取食RSMV侵染的水稻,而带毒电光叶蝉成虫倾向于选择取食健康水稻。与无毒电光叶蝉相比,带毒电光叶蝉成虫取食健康水稻所产生的刺探波、障碍波和唾液分泌波次数和持续时间均显著增加,被动取食波和休息波次数减少但时间均延长。【结论】与无毒电光叶蝉相比,感染RSMV使带毒电光叶蝉若虫发育历期延长且不利于其种群的繁殖。RSMV通过调控介体电光叶蝉成虫的取食和寄主选择行为而有利于自身在寄主水稻间的传播

关键词: 电光叶蝉 水稻条纹花叶病毒 刺吸电位 繁殖 取食行为 寄主选择行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探讨滇南中蜂在云南蒙自地区快速繁殖的方法

蜜蜂杂志 2020

摘要:滇南中蜂是在横断山脉南麓生态条件下,经长期自然选择而形成的中华蜜蜂的一个类型.该蜂种耐高温、高湿.工蜂喙短,采集半径小,蜂群群势小,对当地丰富的蜜源资源和高热、高湿环境适应性强,是滇南适应性较强的中蜂类型,蒙自地区是其主要分布区之一.经过近几年养蜂实践,对滇南中蜂的快速繁殖探索一种新方法,采用2种箱体交替使用,有效地解决了蜂群在气温低时繁殖慢的弊端,达到快速繁殖蜂群的目的.

关键词: 滇南中蜂 快速繁殖 分蜂 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糖饲料对短头熊蜂工蜂群发育的影响

中国蜂业 2020

摘要:为探讨不同糖饲料对熊蜂发育的影响,优化短头熊蜂Bombus breviceps的糖饲料组配,本实验用市售3种糖源(白砂糖、葡萄糖和果葡糖浆)组配7组不同的糖水饲喂无王工蜂群,并统计蜂群发育相关性状.结果 表明,饲喂不同糖饲料组配的蜂群发育期不同,其中工蜂产卵前期、子代雄蜂的卵期和幼虫拖出数存在差异,子代雄蜂的幼虫期、蛹期、出房时间、幼虫数、幼虫总重、蛹数、蛹总重量和初生重等发育性状指标差异不显著.饲喂白砂糖溶液,工蜂产卵前期和卵期最短,分别为3.00±0.00天和5.20±1.64天;而饲喂葡萄糖溶液时,时间最长,分别为6.50±1.97天和7.83±3.37天;白砂糖和葡萄糖混合液组幼虫拖出数量最多(3.76±2.66头),显著高于其他饲料组.本研究可为熊蜂繁育饲料组配优化提供基础数据.

关键词: 短头熊蜂 繁育 无王工蜂群 蜂群发育期 糖饲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LED光质对两种黄花高山杜鹃组培增殖和生根的影响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解两种黄花高山杜鹃(Bob's yellow和黄杯杜鹃)组织培养的不同阶段对光质需求的规律,从而提高种苗质量及生产效率,促进其推广应用和保护.[方法]以两种黄花高山杜鹃组培苗为材料,在8种LED光质和传统荧光灯下进行增殖和生根培养,比较其增殖系数、增殖苗和生根苗叶绿素含量、生根率及生根苗株高等5个指标.[结果]纯红光最适宜Bob's yellow增殖和生根,增殖系数为8.53,生根率为93.33%;纯蓝光适宜黄杯杜鹃增殖,增殖系数为4.2;红蓝光(2RB)处理下黄杯杜鹃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为83.33%;红蓝绿光对两种高山杜鹃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但促进叶绿素合成.[结论]不同光质对两种黄花高山杜鹃组培苗增殖和生根的影响不同,同一基因型增殖和生根所需的光质配比也不相同.针对高山杜鹃不同基因型及不同的生长阶段,探索适宜的光质类型,可提高种苗质量及生产效率.

关键词: 高山杜鹃 组培苗 光质 增殖 生根 叶绿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硬齿猕猴桃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2019

摘要:以种子、茎段为外植体,对野生种硬齿猕猴桃进行了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初代培养阶段,一定浓度的激素6-BA、ZT、IBA对硬齿猕猴桃的种子萌发无促进作用,不加激素的MS基本培养基是硬齿猕猴桃最佳的种子启动培养基;MS+0.5 mg/L 6-BA+0.2 mg/L IBA可作为硬齿猕猴桃较佳的茎段启动培养基;在继代培养阶段,MS+2.0 mg/L 6-BA+0.2 mg/L IBA较有利于硬齿猕猴桃的增殖;1/2MS基本培养基是硬齿猕猴桃较佳的生根培养基;椰糠+珍珠岩(20:1)是硬齿猕猴桃较好的培养瓶外生根基质.

关键词: 硬齿猕猴桃 种子 茎段 组织培养 增殖 生根 椰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薯大小及播种密度对马铃薯青薯9号种薯繁育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以原种和一级种薯为材料,研究青薯9号种薯不同大小和播种密度对其繁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原种繁育中,种薯大小20.0~25.0 mm处理出苗时间较早,出苗率随播种密度增加而降低,一级种繁育中,出苗时间没有差异,种薯大小45.0~55.0 mm和切块处理出苗率与原种繁育一致,而种薯大小35.0~45.0 mm处理出苗率随密度增加而增加.(2)原种繁育中,播种密度对薯块产量影响差异不显著,种薯大小20.0~25.0 mm处理薯块产量比种薯大小17.5~20.0 mm高,播种密度17.5万株/hm~2可获得最大薯块产量;一级种繁育中,播种密度对薯块产量影响差异显著,种薯大小45.0~55.0 mm和切块处理的最佳播种密度是9.0万株/hm~2,种薯大小35.0~45.0 mm处理的最佳播种密度是4.5万株/hm~2.(3)原种繁育中,获得最高薯块数量的最佳播种密度是17.5万株/hm~2;一级种繁育中,种薯大小45.0~55.0 mm和35.0~45.0 mm处理的最佳播种密度是9.0万株/hm~2,7.5万株/hm~2则是切块处理的最佳播种密度.(4)提高播种密度对增加中小薯个数占比具有促进作用,原种繁育播种密度高于12.0株/hm~2、一级种繁育播种密度高于6.0万株/hm~2时均能获得较理想的中小薯数量比.(5)综合以上各因素,有利于青薯9号小整薯种植模式的种薯繁育最佳播种密度推荐为原种17.5万株/hm~2、一级种整薯和切块薯块9.0万株/hm~2.

关键词: 马铃薯 种薯 播种密度 繁育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