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粳型水稻高钙富锌新品系功米2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 》 2010
摘要:以功亲1号为母本、功亲2号为父本杂交后,按系谱法经过多年选育出紫米新品系功米2号。多点试验表明,其产量可达6180.0~10044.0kg/hm2,较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营养成分分析表明,其糙米Ca含量达226.5mg/kg,是普通米的1.5倍,还富含Fe、Zn和Mn,既是食用营养保健米,也是加工黑色保健食品的理想原料。该品系植株高大,茎叶含紫色汁液较高,生长势强,在贫瘠土壤也能栽培收获,属大穗型,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000~1850m稻区种植。已向农业部申请植物新品种权保护。
云南水稻土中主要矿质元素对水稻籽粒矿质元素积累的影响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云南不同区域的水稻土、水稻籽粒55个样品,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分别测定糙米、精米及其对应种植土壤中18种矿质元素的含量,比较了糙米和精米中18种矿质元素的含量差异,并对矿质元素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迁移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8种矿质元素含量在水稻品种(系)间差异极大.糙米中各矿质元素的平均含量高低排序为P、K、Mg、S、Ca、Zn、Mn、Al、Na、Fe、Cu、B、Mo、Sn、Ni、Cr、Ba、Sr,精米中各矿质元素的平均含量变化趋势与糙米相似.除Na外,糙米中K、P、Ca、Mg、Cu、Zn等17种元素含量极显著高于精米.2)不同地点间各元素含量的差异较大.各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Ca、Ni、Cr、K、Mg、Mn、Sr、Cu、Ba、S、Na、Zn、Fe、Sn、P、Al、B、Mo.3)稻米与土壤间各矿质元素含量密切相关.水稻籽粒中P、Cr、Sr、Mg、Zn、Cu、S和Ni的聚集,主要归因于水稻土中矿质元素的聚集和迁移,其迁移能力大小依次为P、Cr、Sr、Mg、Zn、K、Ca、S、Cu、Ni.
特殊生态区水稻超高产生态特征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别在云南省永胜县涛源乡和江苏省南京市最适种植季节种植杂交籼稻Ⅱ优107,比较了两地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干物质积累、消光系数、光合有效辐射和温度等因子的差异,分析了涛源水稻特殊高产区高产水稻的高产生态特征。结果表明:在涛源Ⅱ优107的籽粒产量2006年为18.6.thm-2,2007年为17.7.thm-2,分别为南京的2.1倍和1.9倍,分析产量构成因子发现主要是因为在涛源种植的水稻有效穗较多,增加了籽粒库容量。与南京点相比,Ⅱ优107在涛源的生育期延长、作物生长速率提高,其中营养生长期延长近30 d,灌浆期作物生长速率提高1.3倍。齐穗期涛源LAI达10.0以上,比南京的大3.3。成熟期涛源两年的生物量分别达30.1 t.hm-2和29.4.thm-2,比南京的高84.7%和61.5%。与南京相比,涛源两年水稻营养生长期光合有效辐射分别比南京高15.4%和19.3%,灌浆期光合有效辐射比南京高16.8%和14.0%。在涛源,营养生长期辐射量高、温差大、湿度低,有利于分蘖的发生;灌浆结实期光照足,温度、湿度条件适宜且保持稳定,有助于抽穗后高积累、高转运,从而实现水稻超高产量。
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的分子定位及克隆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稻瘟病是全世界范围内影响水稻粮食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培育和合理利用抗病品种是控制稻瘟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随着水稻(Oryza sativa)及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基因组测序的完成,水稻-稻瘟病菌的互作已成为研究植物与真菌相互作用的模式系统。在过去的50多年中,通过广泛的遗传分析,已经鉴定了84个稻瘟病抗性基因及大量的数量抗性遗传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其中,8个主效抗性基因及1个隐性部分抗性基因已被克隆。本文综述了迄今已鉴定及定位的稻瘟病抗性基因的研究情况,根据基因的定位信息将这些基因整合到一张连锁图谱中;对抗性基因簇以及簇内基因间的关系作了分析;并进一步对后基因组时代抗性基因克隆策略的变化及其对策进行了探讨。
云南稻核心种质及其杂种后代形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云南稻核心种质和云南主栽籼稻品种滇屯502、粳稻品种合系35配制的杂种BC1F3(448份)和亲本为材料,在昆明地区生态条件下,对供体亲本及其杂种BC1F3世代的形态性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供体亲本的11个数量性状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等与回交后代差异明显.回交使其后代的性状逐渐趋于轮回亲本,变异系数呈下降趋势,籼粳基本一致.2)供体亲本及其杂种BC1F3的11个形态性状Shannon-weaver遗传多样性指数的t测验表明,除剑叶宽和1~2节长外,亲本与后代其他性状差异不显著,并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籼粳一致.3)主成分分析表明,株高、剑叶长、穗颈长、穗下节长、1~1节长、穗长、实粒数、秕粒数和结实率等9个性状是解释云南地方稻种和杂种后代多样性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 水稻 核心种质 杂种后代 变异系数 形态多样性 主成分分析 云南
不同水稻品种产量及其γ-氨基丁酸和抗性淀粉含量差异与相关性
《西南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云南省和浙江省近期育成的γ-氨基丁酸(GABA)和抗性淀粉(RS)含量差异较大的水稻品种(系)21个,在云南省新平县相同栽培条件下种植,比较研究其产量、GABA和RS含量差异,并对三者间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21个品种(系)产量的平均值为8011.9 kg/hm2,变化幅度为1300.5~11430.0 kg/hm2,其中以W 229最低,文稻1号/IR36最高。以滇农S-1/滇靖8号、文稻1号/IR36和文稻2号/IR36三个品种(系)GABA含量最高;GABA平均含量各部位依次为皮胚(20.41 mg/100g)>颖壳(5.41 mg/100g)>糙米(5.39 mg/100g)>精米(3.08 mg/100g)。精米的RS含量的平均值为1.39%,其中滇屯502/双籼稻最低,RS21最高。颖壳、皮胚、精米的GABA呈偏态分布趋势,而糙米的GABA、精米的抗性淀粉大致呈正态分布趋势,GABA与RS在品种间的变异系数较大。水稻籽粒中不同部位GABA仅与产量构成因素有关,而与抗性淀粉并无密切联系。
氮肥和栽插密度对功能型水稻不同基因型的产量及抗性淀粉(RS)含量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抗性淀粉(RS)含量不同的4个水稻品系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水平和栽插密度对水稻不同品系的产量及抗性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N肥用量和栽插密度对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大,在高氮水平下,提高栽插密度反而显著降低结实率和千粒重,导致减产和抗性淀粉累积下降。②在中等肥力土壤上,RS21和浙辐优1号对氮素的反应较敏感,施纯N337.5 kg/hm2,每穴栽插2株,高峰苗控制在500.00万/hm2左右;而功米1号和功米3号施纯N 300.0 kg/hm2,每穴栽插4株,高峰苗控制在450.0万/hm2,有利于4个品系抗性淀粉的累积,能较好地协调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关系而获得高产。
中国水稻微核心种质不同生育时期耐冷性鉴定及其相关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04份中国水稻微核心种质为试验材料,进行了水稻发芽期、芽期、幼苗期、孕穗期等耐冷性鉴定及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各生育时期耐冷性在籼粳亚种间、各种质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粳稻种质的耐冷性明显强于籼稻种质,但籼稻种质中也存在耐冷性较强的种质。高阳淀稻大红芒、肥东塘稻、木樨球、卫国、兴国、山酒谷、中花8号等粳稻种质和包选21号、红米三担白、寸谷糯、红谷等籼稻种质在水稻各生育时期均表现较强的耐冷性,在水稻耐冷性育种及耐冷基因发掘研究中应加以利用。自然低温和冷水胁迫下水稻结实率与低温下发芽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死苗率呈显著负相关,即低温下发芽期耐冷性和芽期耐冷性强的水稻种质一般表现为较强的孕穗期耐冷性。认为低温下发芽率和芽期低温处理后的死苗率可以作为孕穗期耐冷性早期鉴定的间接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