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potato(模糊匹配)
199条记录
“头季稻-再生稻-马铃薯”高效种植模式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

中国稻米 2014

摘要:为了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探索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双丰收的高效途经,通过3年的研究,创建了"头季稻-再生稻-马铃薯"高效种植模式。结果表明,该模式增产又增收,总产量为63.25 t/hm2,其中头季稻产量为13.14 t/hm2,再生稻产量为2.68 t/hm2,马铃薯产量为47.43 t/hm2,总产值16.98万元/hm2,总纯收入12.03万元/hm2。并分析总结了头季稻、再生稻、马铃薯关键栽培技术。

关键词: 头季稻 再生稻 马铃薯 种植模式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中国植保导刊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以云南省马铃薯种植区域划分为基础,从栽培条件、种薯来源、气候条件、防控措施等方面分析了云南省大春一季作物种植区、滇中马铃薯多季作物种植区、滇南马铃薯冬播一季作物种植区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特点,概述了采取的防控策略。

关键词: 马铃薯 马铃薯晚疫病 发生 治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旱地不同栽培方式对马铃薯天薯11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山旱地适宜天薯11号抗旱高产的较佳栽培模式,采用露地、覆膜栽培方式,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黑地膜覆盖相比露地栽培出苗期提早4~9d、成熟期提早6~12d,生育期提早4~16d;黑地膜覆盖栽培的产量都高于露地栽培,增产4 562.33~12 091.04kg/hm2,增产率25.69%~66.77%;黑膜高垄双行栽培下的产量最高,达22 968.77kg/hm2,比露地栽培增产12 091.04kg/hm2,增产率66.77%。黑膜高垄双行栽培相比其他栽培方式表现出较好的抗旱保墒性和增产效应,商品薯率、单株薯质量、产量最高,产投比最高。

关键词: 马铃薯 栽培方式 经济效益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地方马铃薯品种‘伽马2号’的肥料需求

中国马铃薯 2014

摘要:‘伽马2号’是云南省种植面积较大、鲜食品质较好的马铃薯地方品种,本研究对该品种的肥料需求规律进行了研究。采用"3414"设计方法探索该品种的最佳施肥量,以达到节本高效生产的目的。结果表明,在施农家肥的情况下,不施化学钾肥导致产量偏低,每667m2产量仅为1 000 kg左右;合理施肥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产量,在不防治晚疫病的条件下,较低的施肥量,即每667m2施农家肥1 000 kg,纯N 6 kg,P2O5 4 kg,K2O 5 kg,可以保证每667m2收获2 t的产量;进一步加大施肥量只有在配合晚疫病防治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而获得更高的产量。

关键词: 马铃薯 伽马2号 肥料需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马铃薯品种(系)矿物质元素含量研究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4

摘要:目的:研究品种和年际变化对马铃薯矿物质元素含量的影响,并对45个品种进行聚类分析。方法:以云南省45个马铃薯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2年试验,测定矿物质元素含量,并采用最长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45个马铃薯品种的锌含量、镁含量受品种和年际变化的影响显著,钙含量和钾含量受品种和年际变化的影响不显著,磷含量受年际变化的影响显著,品种对其影响不显著。用最长距离法将45个品种聚为两类。结论:马铃薯的矿物质元素含量同时受到品种和年际变化的影响,云南地区的马铃薯富含锌、镁、钾元素,钙元素含量低,磷元素含量相对较低。

关键词: 马铃薯 矿物质含量 品种 年际变化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鲜食、薯条加工兼用型马铃薯新品种-‘云薯401’

中国马铃薯 2014

摘要:‘云薯401’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于2001年用来自CIP的马铃薯品系材料‘3258’作母本,用来自泰国的‘白花大西洋’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马铃薯新品种。‘云薯401’生育期130 d左右,为晚熟品种;块茎长椭圆,白皮白肉,表皮光滑,芽眼浅而少、粉红色;薯块大而整齐,适宜马铃薯薯条加工;商品薯率80%~90%,单株结薯数4~6个,产量为1 800~2 800 kg/667m2,高的可达3 500 kg/667m2左右;适合在云南省1 900 m以上中、高海拔区域大春以及滇西南、滇东南冬作区种植。

关键词: 马铃薯 云薯401 新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模式对马铃薯云薯401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相同施肥量下不同施肥模式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建立适宜云薯401高产优质栽培的较佳施肥模式提供参考。【方法】以云薯401为研究对象开展田间试验,以50%N+100%P+100%K做基肥,苗期追施50%N处理为对照,另设苗期和蕾期分期施肥等6个不同NPK配比施肥处理,各处理基础施肥量相同,均按尿素300kg/ha、普钙1125 kg/ha、硫酸钾600 kg/ha施用,测定各处理生长及产量指标。【结果】苗期追施50%N+30%K处理的马铃薯株高最高,为91.0 cm,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1,下同);各处理间马铃薯主茎数、分枝数和差异均不显著(P>0.05,下同);分期施肥处理与对照处理之间单株结薯数差异不显著;苗期追施50%N+50%P+30%K处理的茎粗(1.15cm)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下同);苗期追施50%N+30%P+30%K的处理茎粗为1.61 cm,显著高于对照处理;苗期追施50%N+30%P+30%K的处理产量最高(43311.0 kg/ha),其次是分苗期追肥(50%N+50%K)和蕾期追肥(20%N+20%K)的处理(41809.5kg/ha),两个处理产量均显著高于常规对照处理。【结论】云薯401可以在苗期追施少量磷肥,在苗期或苗期和蕾期分次进行氮肥和钾肥的追施都有利于提高其产量和商品率。苗期追50%N+30%P+30%K的施肥以及苗期追肥(50%N+50%K)、蕾期追肥(20%N+20%K)模式可作为云南省滇东北马铃薯主产区及其类似生态区云薯401高产高效栽培的施肥模式。

关键词: 马铃薯 施肥模式 生长 产量 云薯40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德宏州水田甘蔗套种马铃薯的发展与思考

中国糖料 2013

摘要:论述了甘蔗套种马铃薯的重要性,分析了甘蔗套种马铃薯的效益,综述了甘蔗套种马铃薯的措施,提出了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关键词: 甘蔗 套种 马铃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疮痂病最适诱抗剂筛选试验

南方农业学报 2013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植物病害诱抗剂对马铃薯疮痂病的诱抗效应,以期为马铃薯疮痂病防治提供一种新的途径。【方法】选用康壮素、烯丙苯噻唑(PBZ)、有效霉素A(VMA)、苯丙噻重氮(BTH)和水杨酸(SA)5种植物病害诱抗剂对马铃薯疮痂病进行诱抗试验,通过测定发病率、发病指数和相对防效确定马铃薯疮痂病的最适诱抗剂及最佳使用浓度,并在最佳使用浓度下测定马铃薯叶片的生理指标和相关酶活性。【结果】5种植物病害诱抗剂中康壮素和PBZ对马铃薯的诱抗效果不明显,其余3种诱抗剂对马铃薯疮痂病均具有一定的诱抗效果,发病率与发病指数均显著下降,其中以SA的诱抗效果最佳。最佳使用浓度筛选试验结果表明,SA在浓度为1.00mmol/L时对马铃薯疮痂病的相对防效最高,达67.6%;在此浓度下马铃薯叶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含量和丙二醛含量降低,色素、可溶性蛋白、相关酶系活力指标均显著增加。【结论】SA为马铃薯疮痂病的最适诱抗剂。规模化生产中可在马铃薯结薯期叶面喷洒浓度为1.00mmol/L的SA,间隔7d/次,至马铃薯成熟期停止喷洒,可提高马铃薯对疮痂病的抗性。

关键词: 马铃薯 疮痂病 诱抗剂 水杨酸(S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胁迫下马铃薯叶片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变化及与耐旱性的相关性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通过在温室内设置干旱胁迫的种植条件,研究了干旱胁迫条件下8个马铃薯品种叶片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和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并分析了pro和MDA含量变化与相应品种耐旱性的相关性。马铃薯品种在干旱胁迫和正常灌溉条件下产量和产量系数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左力洋芋耐旱性最强,PI34、宁蒗182、宁蒗152耐旱性次之,马尔科洋芋、永德紫皮洋芋、甲帮洋芋和剑川红为耐旱性最差。在干旱胁迫条件下,马铃薯叶片游离pro含量和MDA含量均升高,不同品种马铃薯脯氨酸含量升高1.01~5.40倍,丙二醛含量升高1.10~1.91倍。马铃薯品种叶片游离pro含量相对值、MDA含量相对值和相应品种的根系拉力系数、产量系数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游离脯氨酸相对值、丙二醛含量相对值可以作为马铃薯植株生长早期评价品种耐旱性的生理生化指标。

关键词: 干旱胁迫 马铃薯 游离脯氨酸 丙二醛 耐旱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