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藿香籽油脂肪酸组成研究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藿香籽油物理化学性质参数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藿香籽油碘价为201.7(10-2Ig/g),脂肪酸组成中α-亚麻酸的含量为60.61%,亚油酸含量22.89%,油酸10.59%,棕榈酸3.05%,硬脂酸1.79%。藿香籽油含不饱和脂肪酸94.5%,是含不饱和脂肪酸极高的植物油之一。不饱和脂肪酸中2种人体必需脂肪酸即亚油酸、亚麻酸含量之和为83.5%,高于文献报道的其他植物油中的含量。


云南省大豆品种主要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04 CSCD
摘要: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云南省大豆品种主要性状对其产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主要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株高>单株荚数>单株产量>生育期>百粒重>分枝。与产量形成关系密切的主要性状是株高、单株产量,并明确了各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云南省大豆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低速磷胁迫对云南地方稻种核心种质抽穗期的影响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04
摘要:以云南 16个地州和 5个稻作区为单位 ,在低速磷胁迫和适速磷两种条件下 ,对 5 4 5份云南稻种核心种质的抽穗期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稻种抽穗期受低速磷胁迫的影响差异较大 ,大部分稻种在低速磷胁迫下其抽穗期比适速磷条件下的延迟 ,但延迟天数明显低于不同稻种基因型差异 ;不同稻作区、地州的稻种抽穗期差异较大 ,这主要是与其生长的生态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除了滇西北高寒粳稻区外 ,其他四个稻作区的核心种质在两种条件下的抽穗期有极显著差异 ,而各地州的核心种质在低速磷胁迫下的抽穗期存在显著差异的只有 5个地州 ,即昭通、思茅、临沧、保山和西双版纳 ,其余地州间的差异不明显。


云南蚕业起源与良种生产
《西南农业学报 》 2004 CSCD
摘要:云南蚕业起源何时?从西南丝绸之路历史及有关文字记载,对其进行了探讨。并对新中国成立之后,云南蚕业的恢复与发展、一代杂交种的应用、良种生产、新蚕品种的选育与示范推广、今后育种方向等作了简要回顾与论述。


云南蚕业发展的优势与机遇
《中国蚕业 》 2004
摘要:进入21世纪云南蚕业也同其它产业一样,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能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以赢得云南蚕业的较快发展,是每一位业内人士值得深思的问题。1 云南蚕业发展的优势1.1 自然气候优势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位于北纬21°8′32″~29°15′8″和东经97°31′39″~106°11′47″之间,北回归线横贯本省南部,基本上属于高海拔、低纬度的内陆地区。从整个位置上看,北依广袤的亚洲大陆,南临辽阔的印度洋及太平洋,正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