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云南省蚕农面临的蚕业风险及其政策期望-基于7个市(州)14个蚕区139户农户的问卷调查
《中国蚕业 》 2022
摘要:通过对云南省7个市(州)14个蚕区139户种桑养蚕农户进行的问卷调查,分析了云南省蚕农种桑养蚕面临的风险,结果显示有90.65%的蚕农愿意继续种桑养蚕,而扩大饲养规模意愿并不强烈,有9.35%的农户对养蚕持消极观望态度,蚕农选择继续种桑养蚕的主要原因是蚕桑产业的绿色生态效应和收益较高。然而,茧价下跌产生的市场风险,生态环境恶化及蚕桑病虫害产生的自然风险,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导致的劳动力匮乏,是影响云南省蚕农种桑养蚕积极性和制约云南省蚕桑产业规模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云南省的蚕桑产业主要分布在地形为“坝子”山间盆地和“阶梯式”高山的区域,其中,处于“坝子”山间盆地蚕区的农户发生过的损失最大,面临的风险最高,而坝区养蚕发生农药中毒是造成风险高的主要因素。为防范蚕桑生产风险,蚕农提出政府应出台政策稳定蚕茧价格,加快更新蚕、桑品种,适时提供技术培训与技术指导,加强蚕区大环境农药使用监管,将蚕桑产业风险损失纳入农业保险范畴等期望。


豆大蓟马消化道形态及超微结构
《昆虫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豆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各个发育阶段消化道形态和超微结构.[方法]运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豆大蓟马若虫、预蛹、蛹和成虫期消化道形态和超微结构.[结果]豆大蓟马消化道由前肠、中肠、后肠及马氏管组成.1龄若虫、2龄若虫、预蛹、蛹、雌成虫和雄成虫的消化道平均长度分别为1 642.65±158.68,2 233.68±133.76,1 264.39±92.43,1 169.81±59.48,2 380.32±196.67和 1 344.31±143.29 μm.前肠分为咽、食道、嗉囊和贲门4个部分,肠壁由外向内分别为肌上皮细胞外层、肌肉层、上皮细胞层和角质层.1和2龄若虫前肠有大量囊泡,角质层不明显.预蛹、蛹和成虫前肠细胞角质层较厚,肌肉也较发达.中肠分为前中肠、中中肠和后中肠3个部分,由外向内分别为肌细胞层和上皮细胞层,靠近肠腔的一侧特化成微绒毛结构.1龄若虫前中肠细胞含有储备物质;2龄若虫前中肠细胞含有髓鞘样结构以及较多的类自噬泡结构;预蛹和蛹中肠细胞含有球晶;成虫前中肠和中中肠细胞含有基底迷路.后肠由回肠和直肠2部分组成,各个发育阶段均具有发达的肌肉层和角质层.马氏管没有肌肉层,上皮细胞包含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基底迷路、紧密连接等细胞器或结构.预蛹和蛹的马氏管基部未观察到基底迷路结构,但预蛹马氏管细胞内分布有多泡体.此外,蛹期马氏管细胞质中观察到球晶.[结论]豆大蓟马各个发育阶段的消化道形态结构有明显差异.本研究根据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形态组成,对其功能进行了推测.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解析蓟马类昆虫消化道形态和功能分化提供实验依据.
关键词: 豆大蓟马;生长发育;消化道;比较形态学;透射电子显微镜


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之云南农企发力刍议
《云南农业 》 2022
摘要:云南全省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300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有900家,省级龙头企业生产总值占全省龙头企业生产总值的53.9%;省级龙头企业出口创汇占全省龙头企业出口创汇的77.7%。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现代农业建设推进的主力军,2018年以来云南全省上下携手共推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做强云南农业,为乡村振兴联农带农肩负起历史使命。


示范甘蔗新品种梢腐病病原的检测鉴定
《中国植保导刊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甘蔗梢腐病是由镰刀菌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甘蔗重要病害.为明确云南开远综合试验站示范甘蔗新品种上2种梢腐病病原菌的发生情况,使用检测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和Fusarium proliferarum的特异性引物,对采自云南开远综合试验站的15份典型甘蔗梢腐病样品进行PCR分子检测,在14份样品中检出F.verticillioides+F.proliferarum复合侵染,复合侵染率为93.33%.测序结果显示,检出的F.verticillioides扩增产物序列与F.verticillioides(GenBank登陆号KU508286),F.proliferarum扩增产物序列与F.proliferarum(GenBank登陆号MZ447573)同源性均高达100%,经系统发育分析,两者分属于E proliferarum组和F.proliferarum组.研究结果表明,开远综合试验站示范甘蔗新品种梢腐病病原菌主要有F.verticillioides和F.proliferarum,且复合侵染现象较普遍.


生草覆盖对柑橘访花蓟马发生动态及防控效果的影响
《热带农业科学 》 2022
摘要:为了探究橘园生草覆盖对柑橘访花蓟马种群的影响,选择橘园行间人工种植不同开花颜色的生草(白花三叶草、紫花苜蓿、菊苣和黄豆)及自然生草(鬼针草、藿香蓟、小米菜和马齿苋)覆盖方式,调查分析生草覆盖对橘园访花蓟马种群的发生、化学防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柑橘-紫花苜蓿、柑橘-白花三叶草覆盖种植模式下,访花蓟马数量与柑橘-清耕(CK)存在显著性差异,且柑橘访花蓟马数量一直较高,最高值在柑橘盛花期2022年3月27日,分别达(25.60±5.41)、(12.20±2.85)头,显著高于对照(5.80±3.17)头;柑橘-菊苣、柑橘-黄豆和柑橘-自然生草覆盖模式下访花蓟马种群与对照差异不明显.防控效果也表明,紫花苜蓿和白花三叶草覆盖模式下,使用70%吡虫啉3000倍液进行柑橘访花蓟马的防控,防控效果差,药效持效性较短.研究生草覆盖对柑橘访花蓟马发生动态及防控效果的影响,可为合理的柑橘果园生草覆盖及可持续的柑橘果园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稻瘟病抗性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生态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稻瘟病抗性与根际土壤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在云南宜良大田条件下对6个稻瘟病单基因系Piz、Pib、Pikh、Pi19、Pi3、Pita和受体"丽江新团黑谷"(LTH)进行了诱发鉴定,利用ITS1和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根际真菌的ITS1序列以及细菌16S rDNA区片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单基因系Piz、Pib、Pikh表现抗病,Pi19、Pi3、Pita和LTH表现感病;子囊菌门(Ascomycota)是真菌的优势门(73.41%),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细菌的优势门(32.48%),7个土样在主要微生物种类组成上相似;抗、感单基因系根际土壤真菌在罗兹菌门(Rozellomycota)(分别为7.69%和14.66%,LTH为5.59%)及其下属的罗兹菌种(Rozellomycota_sp)(分别为6.97%和13.99%,LTH为5.59%)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的伞菌纲(Agaricomycetes)(分别为1.2%和0.7%,LTH为1.7%)及伞菌目(Agaricale)(分别为1.1%和0.5%,LTH为1.6%)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细菌在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 γ-变形菌纲未鉴定的目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相对平均丰度分别为10.02%和11.65%,受体LTH为8.55%,表明水稻抗性对根际土壤微生物丰度有影响.结果为探究稻瘟病的抗病机理和生物防治提供了线索.
关键词: 稻瘟病 单基因系 土壤真菌 土壤细菌 ITS1 16S rDNA


云南稻种资源稻飞虱抗性多样性的生态地理分布研究
《作物杂志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云南丰富生态地理环境中稻种资源稻飞虱抗性多样性的分布规律,观察分析了3703份稻种资源(1561份稻褐飞虱和2142份稻白背飞虱)的稻飞虱抗性多样性在云南不同气候类型、海拔、日照时数、气温、降水量和稻作区划中的地理分布和差异表现。结果表明,稻飞虱抗性多样性富集程度较高的地区在云南省滇中西部的保山市(龙陵县、施甸县、昌宁县、隆阳区、腾冲市)、大理白族自治州(漾鼻县、永平县)和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双柏县、武定县)。气候类型、海拔、日照时数、气温和降水量是影响稻种资源稻飞虱抗性多样性的主要因素,稻飞虱抗性多样性富聚的气候类型为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海拔600.1~800.0m、日照时数1600.1~1900.0h、年均气温13.1℃~15.0℃、年均降水量1100.1~1300.0mm。此外,筛选了11份值得研究利用的优异双抗虫稻种资源。
关键词: 云南稻种资源 稻飞虱 抗虫性 多样性 生态地理分布


番茄斑萎病毒2个非结构蛋白VIGS体系的初步构建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将番茄斑萎病毒(TSWV)的NSm、NSs基因200 bp左右构建到pTRV-PTV00沉默载体上,通过农杆菌GV3101浸润本氏烟。注射10 d左右,待注射PDS基因的植株发白,将注射pTRV-PTV00-NSm、pTRV-PTV00-NSs以及pTRV-PTV00载体的植株接种TSWV,显症后采集系统叶(接种叶上一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Sm、NSs基因表达量。通过测定NSm、NSs基因表达量发现NSm基因的沉默效率为86.7%、NSs基因的沉默效率为92.00%。结果表明:通过pTRV-PTV00载体构建NSm、NSs基因沉默载体沉默效率接近90.00%,此载体适用于病毒基因沉默载体的构建,且NSm、NSs基因沉默载体能应用后续基因功能研究。
关键词: 本氏烟 番茄斑萎病毒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 非结构蛋白 实时荧光定量PC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