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对三七黑斑病田间药效试验
《云南农业科技 》 2022
摘要:在云南省文山州三七主产区,采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 mg·kg-1,1330 mg·kg-1,2000 mg·kg-1对三七叶片均匀喷雾,防治三七黑斑病,结果表明,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对三七黑斑病具有良好的防效,最佳使用剂量为2000 mg·kg-1,防效最好为90.2%,与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相比差异显著.
关键词: 80;代森锰锌;三七黑斑病;药效试验


云南水果产业科技创新状况分析与发展策略探讨
《山西农经 》 2022
摘要:文章阐述了云南水果产业发展基本情况,分析了产业发展存在的发展历史短、差异化优势不够突出、标准化栽培技术亟待推广、组织化程度亟须提升、特色水果市场知名度不够等问题。对产业发展的优势和挑战进行深入分析,针对性地提出搭建种质资源创新体系、繁育技术与生产技术创新体系、采后冷链技术体系;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保障云南水果产业核心优势;突出科技成果转化,构建绿色生产一体化体系;健全科技保障管理体系,构建产业技术覆盖网络;着力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构建现代产业培训体系;推行绿色优势品种示范,建设绿色有机生产基地;扩大绿色有机认证,提升水果采后分级加工;推进品牌建设,提升智能化水平等发展策略。


浅析百合的起源与历史文化
《园艺与种苗 》 2022
摘要:百合是一种重要的球根花卉和切花.该文整理了百合的神话传说,通过文献综述了百合在中国、日本和欧美的历史起源,中外文学诗歌中有关百合的描述,以及百合从中国和日本传播到欧美的史实.为弘扬中国传统花文化和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依据.
关键词: 百合;球根花卉;花语;花文化;文化自信


不同海拔来源云南地方稻种资源各生育时期耐冷性鉴定评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不同海拔生态区来源的307份云南地方稻种资源为试验材料,进行了水稻发芽期、芽期、苗期、孕穗开花期等4个生育时期耐冷性的鉴定评价。鉴定结果表明,云南地方稻种的各生育时期耐冷性分级与其分布的生态区海拔高度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即云南地方稻种的耐冷性与其来源生态区的海拔高度密切相关,分布在高海拔生态区的地方稻种各生育时期的耐冷性明显强于分布在低海拔生态区的地方稻种。各生育时期耐冷性间均表现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说明各生育时期耐冷性相互可作为耐冷性评价的间接指标。通过4个生育时期耐冷性的鉴定评价,筛选出发芽期和苗期耐冷性均达1级的冷水谷、茨中黄谷、接骨糯、陇川糯等极强耐冷地方稻种20份;筛选出发芽期和孕穗开花期耐冷性均达1级的小黑谷、齐头谷、云南谷等极强耐冷地方稻种9份;筛选出苗期和孕穗开花期耐冷性均达1级的八月糯、烂地谷、傲冷农等极强耐冷地方稻种18份;筛选出发芽期、苗期、孕穗开花期3个时期耐冷性均达1级的极强耐冷资源矮脚细。这些耐冷性极强的优异种质在针对多个生育时期耐冷性的育种改良和新基因发掘中具有重要利用价值,应在今后育种和新基因发掘研究中加以利用。
关键词: 云南地方稻种 不同生育时期 耐冷性 海拔 相关性 耐冷种质


曲靖市沾益区红火蚁发生规律研究
《环境昆虫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国际最具危险性的入侵性物种之一,传播扩散速度快、适生能力强.云南由于其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环境,给红火蚁的入侵和发生提供了丰富的栖息环境和食物.本研究对云南高海拔冷凉区域人工草坪条件下红火蚁婚飞有翅蚁、工蚁活动规律,以及蚁巢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人工草坪条件下,红火蚁婚飞活动主要发生在每年的5-8月,6月初和8月初为婚飞生殖蚁发生高峰期,婚飞生殖蚁数量分别达到390.33头/1000 m2和523.33头/1000 m2,分别占到全年婚飞生殖蚁总量的25.19%和33.77%;诱集工蚁数量在6月下旬-7月上旬、8月下旬-9月下旬达到两个高峰,合计诱集数量分别为634.66头/1000 m2和1636.00头/1000 m2,分别占到全年诱集工蚁总量的44.59%和17.30%;新增蚁巢数量在6月1日-7月1日、8月16日、9月15日-12月16日、次年3月14日-4月15日为4个增长阶段,新增蚁巢数量分别为9.66个/1000 m2、4.33个/1000 m2、5.67个/1000 m2、2.00个/1000 m2、分别占到全年新增蚁巢总数的44.62%、20.00%、26.15%、9.23%.综合婚飞年度规律、全年诱集工蚁数量、活动蚁巢数量和新增蚁巢数量方面的结果,人工草坪条件下,6-9月为红火蚁的活动发生高峰期,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建议每年的4-6月和8-9月采用毒饵与粉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防治,在12月份采用低毒农药灌巢进行防治.
关键词: 红火蚁 婚飞 生殖蚁 工蚁 蚁巢 发生规律 沾益区


不同LED光质对培养火龙果胚性愈伤组织的影响
《中国南方果树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以"玫瑰红龙"火龙果成熟胚诱导的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LED白光、红光、红光+蓝光、绿光+蓝光、红光+绿光、红光+蓝光+绿光等处理对火龙果愈伤组织生长和细胞活性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红光+绿光照射12 h/d处理最有利于火龙果愈伤组织生长,培养70 d时愈伤组织鲜质量为41.3 g,培养28~42 d细胞活性较高,为0.78~0.75;其余处理愈伤组织鲜质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白光>红光+蓝光>绿光+蓝光>红光+蓝光+绿光>红光;培养70 d内,第35天是较理想的收获时间。
关键词: 火龙果 LED光质 愈伤组织 细胞活性 红光 绿光


蒜芥茄SsWRKY1基因克隆及黄萎病病原菌胁迫下表达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克隆蒜芥茄WRKY1基因(SsWRKY1),并分析其在黄萎病病原菌胁迫下的表达模式,为探究WRKY1基因在野生蒜芥茄黄萎病抗性中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染色体步移技术克隆SsWRKY1基因,通过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及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采用GFP融合蛋白表达法对WRKY1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SsWRKY1基因在不同组织及接种黄萎病病原菌后不同时间的相对表达量.并分析9种野生茄材料接种黄萎病病原菌后的病情指数与WRKY1基因表达变化量的相关性.[结果]克隆获得的SsWRKY1基因(GenBank登录号MZ846202)ORF序列长度为1224 bp,编码407个氨基酸残基,蛋白相对分子量为44.87 kD,理论等电点(pI)为6.91,属于亲水性不稳定蛋白,亚细胞定位于细胞核,符合转录因子特征.Ss-WRKY1蛋白含有2个WRKY保守结构域和C2H2型锌指结构,属于Ⅰ类WRKY转录因子,其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7.13%)、β-折叠(4.67%)、无规则卷曲(73.71%)和延伸链(14.50%)组成.SsWRKY1蛋白与番茄、野生潘那利番茄、野生番茄、马铃薯WRKY1蛋白的亲缘关系较近.SsWRKY1基因在根和茎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叶中的相对表达量(P<0.05,下同).黄萎病病原菌接种后不同时间,SsWRKY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无菌水接种),但仅在24 h时二者差异达显著水平.9种野生茄材料接种黄萎病病原菌后的病情指数与接种前后WRKY1基因表达变化量间呈显著正相关.[结论]SsWRKY1属于第Ⅰ类WRKY转录因子,序列高度保守,在细胞核中表达,其基因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黄萎病菌胁迫后该基因的表达下调,推测WRKY1在野生茄黄萎病抗性中起负调控作用.
关键词: 蒜芥茄 WRKY转录因子 黄萎病 基因克隆 亚细胞定位 表达分析


兰花新品种'云科高1号'
《园艺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兰花新品种‘云科高1号’是以莲瓣兰(Cymbidiumtortisepalum)为母本,金蝉兰(Cym.gaoligongense)为父本选育而成。叶片为半垂形,从基部约一半以上长度向外弯曲生长,叶尖下垂,株形较松散。花色为黄色,花期9—11月。耐寒性较强,冬季–5℃条件下无冻害,耐–8℃低温。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云南松苗木根系形态的影响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云南松苗木根系形态的影响.[方法]以平茬后的云南松苗木为材料,采用两因素三水平的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喷施不同质量浓度的吲哚乙酸(IAA)和6-芐基腺嘌呤(6-BA)后测定苗木的根系形态及其生物量.[结果]不同质量浓度IAA与6-BA配施处理间云南松苗木的主根长、平均直径、根细度、主根生物量和根冠比无显著差异(P>0.05),其他指标(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比根长、比表面积、根组织密度、侧根生物量、根生物量、主根/侧根生物量)各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当IAA质量浓度为300 mg·L-1与6-BA质量浓度为100 mg·L-1配施时,云南松苗木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比根长、侧根生物量和根生物量均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IAA和6-BA喷施没有改变云南松苗木主根生长(主根长和主根生物量)及根冠比投资分配,对植物生长调节剂喷施的响应集中体现在侧根生长上,且主根生长速度低于侧根生长速度,生物量投资上也呈现主根生物量低于侧根生物量.[结论]云南松苗木根系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各指标共同响应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添加.


云当归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规律研究
《中药材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云当归不同时期、不同器官干物质,以及氮、磷、钾、钙、镁营养元素吸收、积累和分配规律,为云当归的丰产栽培、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一年生云当归为研究对象,缓苗后每隔20 d田间取样一次,分别测定各器官干物质和氮、磷、钾、钙、镁的量.结果:云当归干物质积累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呈现慢快慢的趋势.生育前期主要以茎、叶的干物质积累为主,后期干物质转移到根部;0~40 d云当归处于返青时期,植株生长缓慢干物质积累较少;40~120 d是植株快速生长期,100~160 d是云当归根的快速膨大期,干物质向根转移,根质量持续增长.氮、磷、钾元素吸收量在120 d达到最大,积累量分别为2416.58 mg/株、319.00 mg/株、1849.02 mg/株,钙、镁元素吸收量在140 d达到最大,积累量分别为425.84 mg/株、129.42 mg/株.云当归对5种元素的吸收量表现为氮>钾>钙>磷>镁,元素吸收比例为氮:磷:钾:钙:镁=18.67:2.46:14.29:3.29:1,干物质积累和各营养元素吸收呈正相关.结论:云当归返青期生长缓慢,养分需求较少,应少施肥;40~120 d是快速生长期,也是肥料吸收和利用的关键时期,此时要及时追施氮肥、钾肥满足生长的营养需求,磷肥以基肥施用为宜;100~160 d是根的快速膨大期,钙、镁肥吸收量最大,应增加钙、镁肥的施用,以利形成较高产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