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335条记录
魔芋杂交育种技术

种业导刊 2022

摘要:针对魔芋不同种间花期不一致、杂交困难等问题,经长期实践,集成魔芋花期调控、人工授粉、种子贮藏、播种、品种选育等技术,以有效提高魔芋杂交育种率,为魔芋杂交育种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魔芋 杂交育种 花期调控 人工授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滇水金凤LWD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WD40是转录因子大家族,具有调节花青素苷生物合成、植物生长发育及非生物胁迫响应等功能,LWD(LIGHT-REGULATED WD)基因是该家族中已知的生物钟调节因子,但目前有关植物LWD基因的报道较少,其功能还有待深入研究.为探究LWD基因对滇水金凤花色的影响,本研究以滇水金凤花器官为材料,采用RT-PCR等技术克隆得到2个滇水金凤LWD基因,分别命名为IuLWD1和IuLWD2,其cDNA全长分别为1041 bp和1032 bp,分别编码347个和344个氨基酸.基本理化性质分析显示,IuLWD1和IuLWD2的GC含量分别为46%和50%,相对分子量分别为38838.47 kDa和39029.65 kDa,理论等电点分别为4.71和4.70.IuLWD1和IuLWD2的不稳定指数分别为53.60和52.58,均属于不稳定蛋白;其总平均亲水指数分别为–0.388和–0.366,均为亲水性蛋白.结构域分析显示,IuLWD1和IuLWD2均含有6个典型的WD40-repeat保守结构域,属于WD40超家族.多序列比对发现,IuLWD1和IuLWD2氨基酸序列与牡丹、葡萄及杨梅等氨基酸序列相似度较高.系统发育分析表明,IuLWD1与葡萄和牡丹聚为一支,同源性达85%;IuLWD2与杨梅聚为一支,同源性达90%,然后共同聚类在一支,推测2个基因为旁系亲缘关系.qRT-PCR分析表明,IuLWD1和IuLWD2基因在4种不同花色滇水金凤及其4个不同发育阶段均有表达,均以深红色表达量最高,白色表达量最低,2个基因的表达量均与花色呈正相关,且IuLWD1基因的表达量高于IuLWD2基因的表达量,表明IuLWD1和IuLWD2基因均在滇水金凤花色素苷的生物合成中发挥了作用,且IuLWD1基因对滇水金凤花色形成的调控作用更强.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滇水金凤花色形成及变异机理、凤仙花花色改良及新品种培育奠定基础.

关键词: 滇水金凤 LWD基因 花色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割手密细胞遗传学研究进展

中国糖料 2022

摘要:割手密(Saccharum spontaneum L.)作为甘蔗属中基因类型最为丰富、最具价值的野生资源,是甘蔗品种选育中抗逆性和宿根性的重要来源.割手密血缘的引入曾选育出了包括'POJ'系列、'Co'系列、'新台糖'系列等一大批优秀的甘蔗品种和亲本材料,为甘蔗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然而,长期的栽培种间杂交育种导致了亲本间遗传基础的同质化,甘蔗新品种选育难以获得突破性进展,而同时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却是甘蔗野生割手密资源利用率的不足.本文介绍了割手密在甘蔗育种中的应用现状,并从染色体数目、核型分析、染色体行为等方面对割手密的细胞遗传学研究进行了综述,展望了细胞遗传学研究结果在割手密资源利用及甘蔗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甘蔗 割手密 育种 细胞遗传学 染色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蓝莓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蓝莓叶斑病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单孢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形态学特征和多基因联合序列分析进行病原鉴定,采用叶片涂抹接种法测定其致病性,并于室内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发病蓝莓叶片分离得到3株形态特征一致的菌株,代表菌株LC-1菌落呈深棕色,菌丝白色至浅红棕色;大型分生孢子梗无色透明,长303~410μm,分枝末端产生2~4个瓶梗;囊泡棒状,大小为(12~30)μm×(2~5)μm;大分生孢子无色透明,圆柱形,两端半圆形,大小为(48~82)μm×(4~7)μm.采用Act,H3,EF-1α和β-tub 4段基因联合构建系统发育树,供试菌株LC-1与柯氏丽赤壳菌(Calonectria col-hounii)聚在同一分支.蓝莓叶片接种菌株LC-1后出现典型的叶斑症状.根据形态学特征和系统发育分析,将该病原菌鉴定为柯氏丽赤壳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7,该菌对可溶性淀粉的利用最好,菌丝生长的最适氮源为甘氨酸.

关键词: 蓝莓 叶斑病 柯氏丽赤壳菌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个猕猴桃品种在云南省石漠化地区的引种表现

中国南方果树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筛选出适合云南省西畴县石漠化地区种植的猕猴桃品种,引进东红、金艳、翠玉和寻猕196等4个猕猴桃品种,观察了这些品种的物候期、生长特性、果实性状,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引进的4个猕猴桃品种果实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个品种的果实成熟期差异较大,以东红最早,金艳最晚,早晚差异达42 d;萌芽率以翠玉最高,为86.00%;果枝率及着果率均以金艳最高,分别为82.00%和79.00%;翠玉及寻猕196的单株产量分别达到41.57 kg及42.53 kg,显著高于东红及金艳;单果质量最大的为金艳,达到了116.97 g,最小的为东红,为92.99 g;可溶固形物以金艳及东红较高,分别为17.50%及17.17%,显著高于翠玉和寻猕196;可滴定酸寻猕196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为15.19 g/kg;维生素C以翠玉最高,为159.00 mg/100 g。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排序为东红、金艳、翠玉及寻猕196。引进的这4个猕猴桃品种均适合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石漠化地区种植,在实际生产中可以优先选择东红及金艳猕猴桃。如考虑到成熟期及果肉颜色等因素,也可同时发展东红、金艳、翠玉和寻猕196等品种。

关键词: 猕猴桃 引种 石漠化地区 物候期 生长特性 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原始地方种四路糯基因组中的MITE类转座子"124"

安徽农业科学 2022

摘要:[目的]研究四路糯与普通玉米之间的亲缘关系。[方法]比较四路糯与B73基因组中“124”转座子的构成差异。[结果]在B73基因组中鉴定出13个“124”转座子序列和其插入位点信息;通过重测序得到约120 Gb的四路糯基因组序列,并从中鉴定出17个“124”转座子序列和其插入位点信息;在二者基因组中存在3个共同的“124”插入位点,这些位点展示出“124”转座子在序列和插入位点一致;B73基因组和四路糯基因组中均存在与waxy基因中“124”一致的转座子序列;建立的系统进化树可将“124”转座子归为4种类型,其中并没有单一基因组来源的类型。[结论]四路糯与B73基因组的差异是玉米种内的差异。

关键词: 糯玉米地方品种 四路糯 重测序 “124”转座子 起源演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砚山县小麦抗旱机播技术试验

云南农业科技 2022

摘要:在文山州砚山县开展了小麦抗旱高效机播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不论是在传统种植中还是在机械种植中,秸秆覆盖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传统种植+秸秆覆盖处理和机械种植+秸秆覆盖处理的经济效益分别比传统种植高了10.44%和9.48%。虽然秸秆覆盖的2个处理的产值较高,但由于传统种植人工成本高,因此,机械种植的处理经济效益较高,机械种植处理和机械种植+秸秆覆盖处理的经济效益分别比传统种植提高了6.22%和7.24%。因此,机械种植+秸秆覆盖的处理是最佳处理。

关键词: 小麦 机播 抗旱 产量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联苯肼酯和氟啶虫胺腈混配对朱砂叶螨和桑粉虱的防效

中国植保导刊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筛选出对朱砂叶螨和桑粉虱均具防治作用的杀虫(螨)剂,通过共毒因子法和共毒系数法摸索联苯肼酯和氟啶虫胺腈的增效配比,发现两者以有效成分质量比5.25∶330和4.5∶440混配对朱砂叶螨的增效作用最大,LC50分别为53.35、52.86 mg/L,共毒系数分别为120.41、120.61.通过田间药效试验也验证了这两个混配组合对朱砂叶螨和桑粉虱具有较高防效,可以实现1次施药同时防治桑园2种害虫的目的 .

关键词: 联苯肼酯;氟啶虫胺腈;朱砂叶螨;桑粉虱;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棕在云南保山干热河谷区引种适应性初步评价

中国油脂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价油棕在干热河谷地区的生长表现,于2011年从海南引进‘热油2号’‘热油4号’‘热油6号’和‘热油8号’4个油棕品种在云南保山干热河谷区试种,并按照农业农村部油棕品种区域适应性试种观测相关技术规范开展抚管和观测。经过多年引种观察,4个油棕品种在云南保山干热河谷区均能正常生长发育,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其中‘热油2号’株高、茎高、年新增叶片数、冠幅生长量最大,‘热油4号’果穗性状、果实性状表现最优,可作为生产上小规模试验性试种材料推广种植。

关键词: 油棕 干热河谷区 植物学性状 产量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4种野生猕猴桃基因组大小测定与比较

中国南方果树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以云南野生美味猕猴桃(20DHD-3)、中华猕猴桃(20XSD-13)、京梨猕猴桃(20LHDZ-5)及显脉猕猴桃(20CJ-14)资源的嫩叶为材料,选用1种常用的细胞解离液(mGb),利用基因组大小已知的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和玉米(Zea mays) B73为内参,以中华猕猴桃栽培品种红阳为对照,对4种野生猕猴桃的基因组大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美味猕猴桃、中华猕猴桃、京梨猕猴桃、显脉猕猴桃4个野生资源和中华猕猴桃栽培品种红阳的基因组大小(1 C值)分别为1.92、1.89、1.49、0.70和0.65 pg,两两间差异显著。

关键词: 野生猕猴桃 基因组大小 流式细胞术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