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研究
》
2001
摘要:选用云南生产上种植的硬粒小麦品种“780”为材料 ,通过 3个不同生态试点、两种栽培方式对硬粒小麦籽粒品质性状影响的研究得出 :在相同栽培条件下 ,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形成时间、评价值、耐揉指数等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升高 ,出粉率、吸水率等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稳定时间、弱化度、和面时间、断裂时间等表现为中海拔高于低海拔、高海拔。总的来看 ,硬粒小麦品质性状表现为田麦栽培方式优于地麦栽培方式
关键词:
硬粒小麦
品质
生态环境
云南
《云南农业科技
》
2001
摘要:通过作物种类及品种的组合和熟制改革 ,应用高产栽培技术并综合配套 ,充分利用滇中优越的农业自然资源 ,确保作物所需的生育期 ,发挥其联应互补作用 ,采用套作方式改滇中传统一年两熟为三熟 ,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效益 ,达到高产高效。
关键词:
水浇地
熟制改革
一年三熟
滇中
《中国马铃薯
》
2001
摘要:文章概述了近一个世纪以来马铃薯抗晚疫病育种的研究进展。对马铃薯晚疫病的传播与危害、马铃薯抗晚疫病育种的历史、马铃薯的抗病机制和抗病基因克隆等作了综述 ,并介绍和评述了各种生物学技术在引进和创造马铃薯抗病资源中的应用
关键词:
马铃薯育种
晚疫病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 1 0 1 3份云南地方稻种 9个品质性状进行蒸煮食味品质分析表明 :(1 )籼稻直链淀粉含量呈不连续的变异 ,但软米直链淀粉含量均与粘稻呈连续变异 ,软米特性属于数量性状。 (2 )籼型软米优质基因的表达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 (3) 9.1 %~ 1 5 .0 %的直链淀粉可作为粳型和籼型软米的重要指标 ,糊化温度 (5~ 7级 )和胶稠度 (55mm~ 85mm)则是软米评价的辅助指标 ;其他品质性状与软米特性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关键词:
软米
蒸煮品质
品质性状
聚类分析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1
CSCD
摘要:对 36 6份地方品种进行了稻瘟病叶瘟鉴定及评价。结果表明 ,陆稻地方品种中高抗的品种最多 ,占 36 7% ;其次是籼稻地方品种 ,占 6 3% ;粳稻最少 ,仅占 2 2 %。对 16个高抗稻瘟病的陆稻地方品种进行基因分析 ,发现 9个品种对所测试菌株受 2对基因控制 ,7个品种对所测试菌株受 3对基因控制。这些陆稻地方品种是发掘和定位新的抗稻瘟病基因以及抗性育种的重要素材和抗源。
关键词:
地方品种
稻瘟病抗性鉴定
基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