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茶树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抗性研究
《茶叶科学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茶树抗虫性鉴定的方法、结果以及抗虫性品种的形态特征和生化成分存在的差异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总结 ,并据此对抗性研究的方向和应用进行了探讨


应用系统聚类方法筛选持久抗瘟性水稻品种
《中国水稻科学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 Tetep、Moroberekan、B40为抗、感对照 ,用 8个抗性组分 ,对 47个云南地方稻种资源的抗瘟性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可以较好地将 1996~ 1999年的 5 0、2 7、16、11个品种分别分成 6、6、4、3类。持久抗病对照品种 Tetep(感~抗 )分布于 1、2、4类内 ,但较集中于第 2类内 ;持久抗性品种 Moroberekan(感~中抗 )集中于第 2类内 ;云南地方品种大白谷、毫弄早、毫玉浪每年同聚于第 1类品种中 ,经连续几年试验 ,均表现出比 Tetep和 Moroberekan较稳定和较强的抗瘟性。第 3、5、6类为感病品种 ,其中第 3类感病对照品种 B40历年与其他品种间的距离较其他品种相互间聚类距离大 ,属高度感病。连续4年的试验结果表明 ,系统聚类分析可作为水稻持久抗瘟性品种筛选的方法。


药用植物栝楼的组织培养及其表达蛋白的分析
《生物工程学报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栝楼的快速繁殖、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再分化 ,以及不同培养体系中天花粉蛋白的表达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栝楼茎切段的腋芽和顶芽在MS +0 5、1 0mg L 6 BA培养基上可以快速繁殖 ;组织培养苗的叶片切块在MS +4 0mg L 6 BA +0 2mg LIAA的培养基上可形成愈伤组织 ,该愈伤组织在 30d后再分化为绿苗 ,绿苗分化率为0 2 5苗 外植体 ;绿苗转移至MS +0 1mg LNAA的培养基可 10 0 %生根 ;生根苗移栽至土壤中 10 0 %成活 ;移栽成活的栝楼在 30d后长出小块根 ,并检测到天花粉蛋白的表达。


佛香茶香气成分的研究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1 CSCD
摘要:佛香茶是云南名茶 ,具有香高持久、带板栗香的香型特点。用GC/MS法分析了佛香茶的香气组成 ,共鉴定出 30种香气成分。其主要成分如下 :芳樟醇、α -松油醇、香叶醇、橙花醇、橙花叔醇、α - 律 草烯、氧化长叶松烯、氧化石竹烯、丁酸 - 4-已烯酯、四甲基 -十六碳 - 2 -烯 -Ⅰ -醇。


高原两系杂交稻抗瘟性育种对策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1 CSCD
摘要:针对云南的立体稻作生态环境 ,导致了稻瘟病发病轻重及生理小种差异较大 ,对两系杂交稻抗瘟性要求较高 ,为此我们提出培育多系品种。以优良的两系杂交稻恢复系为公共轮回亲本 ,与多个抗源亲本杂交、回交 ,转育成具有不同抗性遗传背景的系列恢复系 (简称多系 ) ,再经测配筛选 ,配制出具有不同抗病基因的系列两系杂交组合应用于生产 ,实现抗性多样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