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南美斑潜蝇取食和产卵行为研究
《昆虫知识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室内用菜豆和蚕豆作为寄主植物饲养南美斑潜蝇Liriomyzahuidobrensis (Blanchard) ,观察其取食和产卵习性 ,测量出南美斑潜蝇在这两种作物上的取食孔、取食斑、产卵孔及卵的大小。研究表明 :南美斑潜蝇主要在叶片正面取食 ,在叶片背面产卵 ;南美斑潜蝇在蚕豆和菜豆上取食斑的数量与卵粒数无相关性。


甘蔗良种侧枝苗快繁生产技术
《甘蔗 》 2001
摘要:利用甘蔗顶端优势 ,运用侧枝快繁技术 ,对良种进行一、二、三级侧枝处理 ,促使顶端侧芽抽发侧枝苗。试验结果表明 ,此项技术简便易行、成本低 ,且繁殖倍数高达 15 - 30倍


云南省几个骨干玉米自交系主要产量性状的双列分析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1 CSCD
摘要:以 8个自交系按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 4的要求 ,配成 2 8个单交组合进行试验。分析了产量、穗长、穗粗等6个主要产量性状 ,结果表明所测性状的一般配合力 (GCA)在亲本间存在着显著差异 ,自交系 (素 1×吉 840 ) 2 2 2 2 ,8112 ,M丹 15 12的穗部性状的GCA对提高产量是有利的。各自交系的特殊配合力 (SCA) ,在同一性状不同组合间及同一组合不同性状间也有显著差异 ,表现较优的组合是 8112×M丹 15 2 2 ,云 143×M丹 15 2 2 ,云 1- 7×M丹15 12等。通过变量分析 ,用 (素 1×吉 840 ) 2 2 2 2 ,云 147,云 1- 2和云 1- 7组配有望获得高产组合 ,用M丹 15 12 ,M丹 15 2 2有望获得大穗组合。


稻瘟病菌链状分生孢子形成突变体的研究(英文)
《西南农业学报 》 2001 CSCD
摘要:通过三种途径得到了稻瘟病菌产生链状着生分生孢子的突变体菌株 ,并对这些突变菌株的DNA指纹图谱、致病性及孢子形成等特性与原菌株分别作了比较研究。用复合位点探针MAGGY和MGR5 86进行的DNA指纹图谱分析结果表明 ,这些突变体确系野生型稻瘟病菌的突变体。虽然这些突变菌株都能产生病斑 ,但其致病性较野生型菌株有明显下降。叶鞘接种结果表明 ,所用突变菌株均能形成附着孢并能穿透寄主细胞壁。突变菌株能形成链状着生的分生孢子 ,多数有两个分隔 ,呈弯膝形或长镰刀状 ,透明或灰橄榄色。突变菌株在病斑上和燕麦片培养基上都能产生链状着生的分生孢子 ,也能产生正常的分生孢子。通过单孢分离后 ,在燕麦片培养基上形成的两种孢子的比例基本稳定 ,表明突变菌株的孢子形成是一种受遗传控制的稳定性状


油菜贮存过期种质挽救方法的探讨
《种子 》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就油菜贮存过期种质的挽救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对贮存过期的油菜种子来说 ,种子培养方法比常用的胚培养方法的挽救效果更佳 ,它可使发芽率低于 5 % ,甚至已无发芽率的种子在 MS固体培养基上恢复一定发芽率 ,产生健壮幼苗 ,挽救出的小苗经试管快繁技术 ,即可使这部分种质重新具有种用价值 ,该研究为挽救濒临灭绝的珍贵种质提供了新的思路。


云南甜茶抗过敏有效成分初步研究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1 CSCD
摘要:从云南甜茶 [Lithocarpuspolystachyus(Wall)Rehd]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具有抑制透明质酸酶活性的 2个化合物 ,经光谱分析、化学反应和文献对照等方法 ,初步鉴定证实该有效成分为二氢查尔酮 - 2′- β -D -吡喃葡萄糖甙 (dihydrocharcone- 2′ - β -D - glucopyranoside)和二氢查尔酮 - 4′ - β -D -吡喃葡萄糖甙 (dihydrocharcone - 4′ - β -D - glucopyranosid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