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335条记录
两系杂交粳稻云光8号高产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两系杂交粳稻云光 8号高产制种 ,应以稳定父母本播始历期为基础 ,缩短母本抽穗历期为原则 ,确定最佳抽穗扬花期和父母本播期 ;立足秧田攻蘖 ,插足基本苗 ,加强肥水病虫管理 ,构建高产群体结构 ;采取综合措施 ,提高异交结实率 ;严格种子质量管理。

关键词: 两系杂交粳稻 云光8号 制种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优质抗病粳稻合系30号的选育及特性研究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0 CSCD

摘要:用优质、稻瘟病田间抗性强的日本品种轰早生作母本 ,分蘖力强、繁茂性好、抗稻瘟病的云南楚雄州农科所育成品种楚粳 4号作父本进行杂交 ,从F3 代系统开始 ,同时进行高产、品质、稻瘟病抗性、耐冷性同步鉴定 ,作为选拔的科学依据 ,经 5年 7代选育 ,育成了优质、高产、抗病的新品种合系 30号。

关键词: 合系30号 同步鉴定选育 优质 高产 抗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新品种合系42号

云南农业科技 200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制创新 发展后勤经济

农业科研经济管理 200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从分类和地理差异看亚洲栽培稻的耐盐性

西南农业学报 2000 CSCD

摘要:在水稻发芽期,筛选耐盐性品种的最适NaC1浓度是1.5%。在这个浓度 下,调查了九个亚洲国家的306个品种的耐盐性。参照程氏形态分类法的稃毛标准 将参试品种分成籼和粳,籼稻品种比粳稻更耐盐。酯酶( Est)同工酶分析也印证 了这一结果。酯酶同工酶的等位基因 Est-22、Est.32和 Est.41可以用来鉴别籼稻品 种,而Est.2°、Est-31和Est-4°可以识别粳稻品种。具有等位基因Est-22、Est-33和 Est-41的品种比具有Est-2°、Est-31和Est-4°的品种更耐盐。比较七个酯酶同工酶 酶谱的品种耐盐性,发现有70%的具有Est-22的品种在1.5%NaC1浓度下发芽率 超过50%。因此,等位基因N Est-22可能是品种耐盐性的一个标志。大多数马来西 亚的品种是耐盐的,其次为缅甸、中国和孟加拉的品种。大多数泰国、菲律宾和日 本的品种对盐敏感。

关键词: 亚洲栽培稻 耐盐性 分类 地理差异 等位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地果园养殖火鸡效益好

农村实用技术 200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澜沧县陆稻品种资源多样性和原生境保护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0 CSCD

摘要:云南澜沧县不仅存在丰富的陆稻品种多样性和形态多样性 ,而且也存在陆稻生长环境和栽种管理方法的多样性 ,即山地民族在陆稻栽种方面的土著知识 (indigenousknowledge ,IK)多样性 ,讨论了由传统的刀耕火种生产制度过渡到现代固耕生产方式对陆稻生产及品种资源保存和保护的影响。提出了陆稻资源多样性保护的建议。

关键词: 陆稻资源 多样性 原生境保护 土著知识 澜沧县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将重组质粒高效导入农杆菌的电脉冲转化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00 CSCD

摘要:利用电脉冲法将重组质粒PBI121/α—PAP导入农杆菌LBA4404,获得 3.5×106转化子/μ g质粒 DNA的转化效率。探讨了不同电激条件及农杆菌细胞生 长状态对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杆菌LBA4404电脉冲转化的最适电激条件 为电场强度 18kv/cm,电容 25μF,电阻 200Ω;农杆菌最适细胞生长状态为 OD600 =0.4~0.5。在一定范围DNA浓度与转化率成正比关系

关键词: 农杆菌 电脉冲 电激法 高效转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日稻种资源的评价与利用

西南农业学报 2000 CSCD

摘要:较全面地介绍了中日稻种资源评价利用共同研究项目组在 1 5年间对双方提供的稻种进行的特性鉴定与评价 ,以及利用这些遗传资源 ,开展卓有成效的高产优质耐冷抗稻瘟病育种研究情况。讨论了评价利用中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看法。

关键词: 稻种资源 评价利用 合作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著知识”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摘要:“土著知识”是各地区人民为着繁衍生息在实践中积累创造的知识。它对人类社会如何持续发展有着借鉴意义 ,对科学技术发展是潜在资源。随着现代科技的推广 ,“土著知识”因被替代而走向湮没。本文对“土著知识”形成的特点及存在形态、存在价值进行了论述 ,并对其保存、利用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土著知识 植物资源 生存 环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