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rice cultivars(模糊匹配)
173条记录
水稻抗病基因定位进展与云南地方稻种资源研究

生物技术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综述了水稻抗稻瘟病基因、抗白叶枯病基因、抗纹枯病基因、抗黄矮病基因和抗稻曲病基因的定位研究进展,标出了部分连锁分子标记与目的基因间的距离,初步探讨了水稻抗病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规律,为选育水稻抗病品种提供相关分子标记数据。最后就云南地方抗病稻种资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抗病基因相关分子标记在云南稻种资源研究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分子标记 水稻 抗病基因 云南 地方稻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普通野生稻稻米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性状QTL定位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7 CSCD

摘要:利用以籼稻(Oryza sativa ssp.indica)品种特青为遗传背景的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O.rufipogon Griff.)(简称元江普野)渗入系为材料,采用单标记回归分析和渗入片段叠代法,对出糙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长宽比等5个品质性状的QTL进行了分析,初步定位了16个QTL,有10个QTL来自野生稻的等位基因能改良群体的品质性状。在第5染色体RM598附近检测到了同时影响长宽比和垩白粒率的QTL,来自野生稻的等位基因能增加长宽比和降低垩白粒率,贡献率也较高。在第8染色体RM152附近检测到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的QTL,其贡献率分别为14%和9%。研究结果不仅为品质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参考,而且充分显示了利用野生稻的优异基因改良栽培稻品质性状的巨大潜力。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稻米 加工品质 外观品质 QTL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云恢290”为背景的导入系的构建及筛选鉴定

西南农业学报 2007 CSCD

摘要:对从国际网络征集的100份材料,进行了农艺性状的考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鉴定,筛选出了一批农艺性状优良,抗稻瘟病、白叶枯病和双抗性较好的资源,为分子育种亲本材料的有效利用和后代的筛选提供参考。同时对用籼型优质软米品种“云恢290”为受体材料,以从国际网络征集的100份材料为供体材料,进行了大规模的杂交,2~3次回交,2~3次自交,所构建的约2510份近等基因导入系,进行了抗稻瘟病、抗旱、耐寒和蒸煮食味品质方面的筛选鉴定,获得了一批有目标性状的近等基因导入系,为新基因的发掘、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材料。并选育了2个新品种,其中有1个已通过品种审定。

关键词: 近等基因导入系 筛选 分子育种 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旱栽培条件下稻谷粒型和粒重的相关分析及其QTL定位

作物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水、旱栽培条件下水稻粒形和粒重的表型及QTL变化,以陆稻品种IRAT109和水稻品种越富构建的双单倍体群体为材料,系统分析了稻谷粒长、粒宽、粒重及长宽比在水、旱栽培条件下的相关性,并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位点的比较定位。结果表明,水、旱条件下,粒长与长宽比和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粒宽与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粒重极显著正相关,4个性状在水、旱条件间相关性都达极显著正相关。其中粒长的相关系数最高,达0.817,粒宽的相关系数最低,为0.457。表明粒长受水分影响最小而粒宽受水分影响较大。粒重、长宽比介于二者之间。两种条件下共检测到14个QTLs,分布于水稻15、、67、、10和12染色体上,其中控制粒长的5个,LOD值为1.93~5.11,贡献率为5.97%~28.85%;控制粒宽的1个,LOD值为2.39,贡献率为12.76%;控制长宽比的3个,LOD值为2.08~4.60。贡献率为7.78%~21.89%;控制粒重的5个,LOD值为2.68~9.45,贡献率为4.1%~14.8%。其中控制粒长的qGL-5及控制粒重的qGWt-1 a和qGWt-1b在水、旱条件下均能检测到,在抗旱育种中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籽粒性状。QTL分析的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表型分析结果,粒宽相对易受土壤水分影响,粒长、粒重和长宽比,受水分胁迫影响较小,遗传比较稳定。

关键词: 水稻 粒型 粒重 加倍单倍体群体(DH系) 数量性状基因座位(QTL) 水、旱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基因Xa22~([t])在滇粳优1号中的运用及其MAS体系的建立

西南农业学报 2007 CSCD

摘要:本研究利用回交方法将抗白叶枯病新基因Xa22[t]导入云南高原区主栽品种滇粳优1号,在BC3F1群体中利用PCR分子标记对目标性状和背景进行辅助选择,结合田间接种鉴定,选出了5株抗病性和农艺性状均符合要求的植株,改良了滇粳优1号的抗病性,并为今后的抗病分子育种工作提供相应的信息。

关键词: 水稻 MAS 白叶枯病 Xa22[t]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优良性状控制基因的定位进展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

遗传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分子标记可以寻找并且定位目的基因,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则能够快速、高效地筛选出携带目的基因的优良品种。文章总结了近年来水稻中已被定位的优良性状控制基因及与其连锁的分子标记,其中包括抗病虫害、抗寒、抗旱、不育、育性恢复等194个基因,这些基因中已有14个被克隆测序。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这些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趋势。

关键词: 分子标记 水稻 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不同基因型全生育期耐低磷能力的鉴定、评价指标

西南农业学报 2007 CSCD

摘要:本试验对前人用不同方法筛选出的98份耐低磷种质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全生育期耐低磷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各品种在低磷条件下生长,各性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减弱。具体表现为抽穗期延迟,株高变矮,分蘖减弱,籽粒重减轻,生物重降低。通过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相对值的变异范围、平均值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认为以相对单株籽粒重和相对分蘖数相结合作为水稻全生育期耐低磷能力的鉴定指标即可。同时鉴定出23个典型耐低磷品种。这些材料可以作为进一步进行耐低磷的机理及其分子研究的基础材料。

关键词: 水稻 全生育期 耐低磷 鉴定 评价 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物质生产特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06 CSCD

摘要:以汕优63、Ⅱ优162、Ⅱ优419、K18A/149和65002为材料,在云南省涛源乡、宾川县和杭州市富阳县进行试验,分析了水稻高产的物质生长特性,并比较了不同环境下物质生长特性的差异及原因。结果表明:云南涛源和宾川产量分别比杭州高80%和66%,导致云南产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生物产量较高。生物产量差异主要在幼穗分化以后,尤其是灌浆结实期。在云南生态条件下,中后期能容纳较高的叶面积系数(LAI),群体生长速率(CGR)较高,使花后物质生产量大,且花后物质运转量也较高。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群体生长速率 运转量

云南两系杂交稻优势生态型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作物杂种优势群或杂种优势生态型研究可有效地指导杂种优势亲本组配和利用。本研究用4个云南不同籼粳生态型恢复系,分别与3个光(温)敏核不育系测交,通过对父本和F1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在12种杂种优势组配模式中筛选出2个云南两系杂交稻的杂优配组模式:云南偏籼生态型恢复系与籼型蜀光612s组配,即籼×偏籼配组模式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云南粳生态型恢复系与95076s组配,即粳×粳配组模式,在云南高原稻区由于双亲皆为粳稻,抗寒性强,结实率高,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在籼生态型的亚型内杂种优势表现不相同,培矮64s和蜀光612s与籼生态型测交F1的单株产量无明显竞争优势,但是它们与两系籼型恢复系亚生态型测交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说明云南两系籼型恢复系亚生态型都是培矮64s、蜀光612s的优势生态型。

关键词: 水稻 优势生态型 两系杂交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新品种DUS测试的特异性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06 CSCD

摘要:特异性是植物新品种保护中DUS测试的首要性状.通过对水稻申请品种和近似品种测试性状的特异性分析表明,就两者对应的测试性状而言,具备下述条件之一:(1)质量性状级别不同;(2)数量性状测量均值可划属不同级别,T测验显示差异显著;(3)数量性状的测量均值虽划属相同级别,但两者分布区域独立,T测验表明存在显著差异,即可判定申请品种和近似品种在该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即申请品种在该性状有特异性.

关键词: 植物新品种保护 DUS测试 水稻 特异性 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